-
1 # 邱樹強講建造師
-
2 # 沉君之聲
應該多示範,在孩子小的時候,在平時的生活中,自己多向孩子提一些問題,引導孩子多動腦多思考,然後,再引導孩子自己提一些問題,在和孩子一起探討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愛動腦,愛學習,愛提問的好習慣。
-
3 # V-沐浴陽光-V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重視匯入、探究、例題講解、鞏固練習等環節,忽視了學生提問,也沒有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很少讓孩子質疑,即使有些學生有質疑,教師對一些不易回答的問題老師往往很少給學生積極的鼓勵,長此以往,學生也不願意提問了。那麼究竟如何引導學生提問呢,我談談自己一些看法。
一、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培養提問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掌握提問方法是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有效途徑。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善於在學習 的各個環節和各種課型中學會提問,使學生養成提問的習慣。我們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不能只是簡單機械地會問幾個“為什麼”,而應該培養學生善問,問得深,問得準的習慣。比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生問思維是怎樣形成的;對每一節的標題進行思考提問;教學生對每個題從代數和幾何兩個角度思考各有怎樣的方法,這些方法之間的聯絡,每一章的體系是怎樣的等等,又如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等等。
二、創設寬鬆環境讓學生提問
學生不願提問往往與提出問題後學生恥笑或老師不合適的評價有關,這些使學生失去再次提出問題的勇氣。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形成統一認識:哪位在課堂上提問,他就會得到別人的尊敬,不管問題價值如何;哪位同學提的問題有難度,就說明他進行了深入地思考,應當給與掌聲。教師要鼓勵學生要敢於向老師提出挑戰,向權威提出挑戰,只要學生的提問有一點可取之處,就應該受到充分的肯定。教師要積極地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透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資訊,使他們感到老師是最可信賴的。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是讚許的目光。即使學生提出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都要給予鼓勵,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破除學生怕提問、怕師生嘲笑的心理負擔,讓學生大膽地提問。
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大膽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提問蔚然成風應該是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這樣的目標如果完成了,不怕學生念不好書。
-
4 # 小學科學表現性評價
首先,您自己是否是一個愛提問的人?“什麼樣的老師帶出什麼樣的學生”,平時不愛提問,對身邊沒有好奇心,甚至對任何事情熟視無睹,他自然也不可能引導和感染自己的學生。
其次,您是否善於觀察學生的細節?“沒有表示不代表沒有想法”。除非大腦有器質性問題,否則幾乎所有人在看到新鮮事物時,大腦都會有所反應,而這種反應也自然會在不經意間以微表情或微動作的形式流露出來,您是否能夠抓住?
再有,要儘可能學會追問。學生的一個問題或回答往往是不完美,甚至是言不達意的。善於追問的老師往往會揪住學生髮言的一個或精彩或有意思的話頭,不斷追問,深挖出其中兒童的思維活動。這樣自然會激發其他學生的開放思考,甚至會在全班引發一場類似頭腦風暴的討論,此時其他學生就會在無形之中提問與回答。
最後,推薦吳正憲老師的課,她非常善於引導學生提問!
-
5 # 蘿蔔繪畫
作為老師,教和學分不開,我們要善於教也要教會學生善於學,你會發現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喜歡發問,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是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惜字如金,不喜歡問問題,不習慣思考了,想讓孩子學會提問,需要老師慢慢的引導
首先,作為老師就要做一個喜歡發問的人,時刻保持好奇心,課堂上多多提問,多多引導孩子提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課堂上的問題要有趣,吸引人,孩子對有趣和感興趣的事情總會時刻保持關注度,慢慢孩子會發現這個老師很有意思,喜歡上課,也喜歡和老師討論問題,很多問題的結果是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完成的,而不是老師告知的,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其次,作為老師也可以適當的”犯錯”,當然,這個犯錯是為了引起學生的主意,可以假裝把學生可能知道的答案故意說錯,讓學生去發現並糾正問題,這樣也是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而不是死板教條的教學,老師負責教,學生負責死記硬背,慢慢孩子就不會自己轉動小腦袋瓜了,像填鴨一樣接受新資訊,不思考,不提問。其實所謂的讓孩子發問就是要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你會發現他們的小腦袋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奇怪的,不著邊際的問題,有的能解,有的無解,但是去探索,去尋找會讓孩子變成善於思考的人.
最後,鼓勵孩子記錄問題,記錄下來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提問,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實踐和探索解決,這樣讓孩子時刻保持好奇心,發現問題,記錄問題,解決問題,慢慢的發問變成了習慣,解決問題變成了日常,孩子自然而然就喜歡提問題了。
回覆列表
首先,教師的引導要有感染力,善於創設情境。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彩的提問能使教學有聲有色,教師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精心設計的問題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啟迪。
其次,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便於提問,在學生以具有一定的提問願望和提問技巧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機會提問,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