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我家孩子也學鋼琴好幾年了,對於孩子練琴的心態也是幾度起伏,終於看開了。

    剛開始學琴時,我對他們充滿期待和幻想:學得這麼快,說明有些天賦,保不準也是朗朗、李雲迪的接班人?

    然而只兩年時間,我的幻想就逐漸褪色了。孩子開始牴觸練琴,學習進度也越來越慢。我先是獎勵誘導,孩子開始幾天興奮下又懈怠下去。接著我就威逼懲罰,效果更差,讓他們練琴從溫情提醒——耐心做思想工作——提高嗓門發威——喋喋不休、聲嘶力竭,怒火中燒。最倔的女兒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彈琴,滿心都是不服和委屈,甚至表示不再學琴了。

    我開始反思自己:讓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對他們學琴的期望是什麼?

    孩子學琴前期,中年的我,從未受過音樂訓練的我,也曾用孩子的教材自學過,會彈真的不難,我自學進度完全趕超孩子。也讀過不少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學琴也學有所成,因此年紀大對於學琴完全不是問題,甚至還有優勢,那我為什麼要那麼著急讓孩子考級、升級呢?為什麼不能把學琴、練琴當成長期的音樂薰陶、音樂素養培育和積累?學運動、書法、舞蹈、繪畫,哪個不是多年長期的過程?

    我明白孩子沒有多少音樂天賦,練琴只能當作一種興趣愛好、娛樂消遣,那又何必勉強孩子去考級,去比賽,去表演?由他們去吧,想練就練,練個八年十年都可以,只是我別心疼錢就好了。

    調整好心態後,我不再對孩子吼:“練琴啦!” 對孩子沒了要求,開了禁,他們也就沒有了牴觸情緒,親子關係明顯改善。這兩年孩子一週能練習一兩次,每次有個半小時,我就很滿足了。

    但這兩週我看到了驚喜:完全不用我提醒,女兒自己心血來潮地、高頻率地彈琴去了。更讓我驚喜的是,她不光練教材的曲子,還隨性自編自彈曲子。那天我在旁邊寫字聽著特別好聽,聽到一半才反應過來要錄下來。就央求她:“剛彈得太好聽了,再彈遍我完整錄下來好嗎?” 可惜女兒說她是一時性起瞎彈的,已經忘了怎麼彈的:(

    要我說,練琴的好習慣就是細水長流地堅持,平常心地等待,把學琴真正當成興趣和消遣,不要急功近利。

  • 2 # 三口與木可

    首先如果孩子不願意學鋼琴,是因為彈鋼琴不是他的興趣愛好。

    父母在讓孩子學鋼琴前要明確,學鋼琴是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還是為了讓他在彈鋼琴上有很大的造詣。

    我家兩個小孩選擇的跆拳道和圍棋,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課外興趣愛好。一星期各兩節課。現在還每天都追問我:什麼時候上跆拳道課?今天能不能請假去學圍棋?其實他們都知道上課的時間,只是因為喜歡才會迫不及待。

    其實孩子除了學習課本知識為主體外,其他課外興趣愛好可以讓他自己去選擇。孩子上學本來壓力就不小,你還逼著他學他不想學的。那樣不但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還增加了孩子的思想壓力。

    孩子如果想去學一樣東西,那肯定是對此事有興趣的。對於孩子有興趣的東西家長才應該全力支援。有了家長的支援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會在此事上有所造詣。

  • 3 # 發現溫哥華的美

    先要想好為什麼要學琴? 我的目標並不是走專業路線,我的初衷如下:

    1、 我希望女兒將來有能力欣賞更多的藝術,享受更多美好的東西。我記得看過的書中提到過,很多藝術感受能力是在童年“啟發”出來的,如果孩提時沒有得到啟發,成年後可能就關閉了,一輩子都將喪失了這種能力。

    2、 學小提琴是雙手都要操作的,左手要打指右手要拉弦,左右手的靈活性都得到鍛鍊,對左右腦開發都有好處;其次,練習小提琴需要聽音高,這可以提高耳朵的靈敏度,聽說新東方有個孩子英語發音很好,從來沒有出過國,但是從小練琴,後來老師說這可能與練琴的人耳朵比較敏感有關係。

    3、 我當年堅持讓女兒繼續學琴,最主要的理由是我想培養她“勤奮感”,因為我瞭解到發展心理學中提到“童年期 (6 ~11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我一直認為勤奮是個特別重要的特質,聰明與否這個是先天的,自己沒辦法決定,但是勤奮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逐漸養成的一個好習慣。

    想明白了為什麼要學琴,那自然練琴也就有章可循了。

    1、 首先,我覺得我自己要調整心態。不要報太大的期望,走藝術這條路是很艱辛的,好多人都說,大師不是培養出來的,更多的是上帝派來的,我們學藝術僅僅是培養藝術素養或愛好而已,那就能學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

    2、 其次,既然我要培養孩子的是“勤奮感”,那每天只要孩子“勤奮”了就可以了,不能強求結果。於是我和孩子講明白道理,告訴她我的目標是什麼,我希望她怎麼做,然後和孩子打成共識,孩子就沒那麼反感練琴這件事了。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練琴,告訴她練琴就和吃飯喝水一樣是每日必做的功課,只要認真完成即可,媽媽不再那麼關注練的結果,如果老師批評練得不好,媽媽會幫忙承擔責任。

    3、 再次,要家庭環境多一些藝術活動,父母也要培養藝術興趣,參加畫展,聽音樂會等等,雖然我們無法享受更深層次的美感,但僅是陪伴孩子參加活動看到孩子很享受的樣子,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美好的事情。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琴目的,如果為了走專業路線,那就需要專業的訓練,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和孩子打成一致,孩子如果能認同父母的理念就會比較容易順從父母的建議和規勸,其次父母也要有合理的預期。順勢而為比揠苗助長要容易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dgreen固態硬碟怎麼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