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俗稱金田營盤)
位於廣西桂平市北部金田鎮金田村西側的犀牛嶺上,距市區28公里,有二級公路直達。1851年1月11日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就爆發在在這裡。1961年國務院公佈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廣西區黨委、區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地址”下轄韋昌輝故居、新圩三界廟、傅家寨、古林社、風門坳共五處文物點。
太平軍打造武器處遺址 在金田村韋昌輝故居舊址
1850後春,拜上帝會總部由紫荊山遷到金田村,立刻著手打造武器,準備武裝起義。當地群眾傳說:“拜上帝會會員在韋昌輝家橫屋開了12座打鐵爐,日夜打造武器,並把打造好的大刀、長矛,秘密收藏在營盤腳下的犀牛潭裡,供起義使用。”後來果然在犀牛潭得到幾千件武器,成為起義時主要的武器裝備。
古林社馮雲山落腳處遺址
古林社位於紫荊山口,是個只有100來人的小村莊。史料記載,1844年秋天,馮雲山在進入紫荊山之前,曾落腳古林社,先是住在橋頭張家,靠拾牛糞度日,後來給曾五公放牛、打工,住在曾家牛欄的小閣樓上。在這裡,馮雲山曾賦詩述志:“孤寒到此把身藏,舉目無親也著忙,拾糞生涯來度日,他年得志姓名揚。”
村邊樹蔭下有社壇
傳說當年馮雲山曾幾次踏著社公偶像對大家說“菩薩生須人造成,世上所有神佛社公,無非石雕泥團木偶罷了,怕他什麼呀!”久而久之,拜社公的人就逐漸少了。
石頭腳太平軍總部遺址
位於大湟江口圩邊的石頭腳村,距金田村15公里。金田起義的第三天(1851年1月13日),太平軍揮戈東出,攻佔潯江岸邊的大湟江口圩,設總部於石頭腳村。該村陳姓大地主,靠販賣煙土發了大財,將附近橋塘、蓮塘一帶良田盡行霸佔,並蓋起了一座接連五進,擁有200多間房子的莊園,大屋四周以巨石砌築基腳,外面還有護城河。石頭腳因此得名。
太平軍屯師江口期間,曾在牛排嶺、屈甲州大敗清軍。據清光緒《潯州府志》記述:“賊由金田至大湟江口,向榮、李能臣、周鳳岐駐平南馬鹿,(正月)十八日,戰於牛排嶺,我師敗退,官塘守備王崇山等十二人陣亡,賊益驕肆。”民國《桂平縣誌》也有記載:牛排嶺之“甲州橋,通湟江圩。咸豐元年官軍剿洪逆,敗績於此。”
風門坳之戰遺址
風門坳位於紫荊山區南部山口,是金田平原出入紫荊山的必經之路。1851年8月,太平軍在此與清軍展開激戰。
三界廟太平軍前線指揮所遺址
三界廟位於金田平原中心的新圩。1851年農曆8月太平軍由紫荊山區移營金田後,以三界廟為前線指揮所,洪秀全曾在此指揮有名的新圩突圍之戰。
三界廟內,現有《重修宣裡新圩三界廟碑記》、《安良約碑記》等碑刻20多方,碑文反映了金田起義前夕當地的社會、經濟和階級狀況,是研究太平天國曆史的重要資料。
六十年前的12月1日,在石家莊市中華大街的一座被稱為“小灰樓”的建築物裡,發生了在新中國金融史上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兩件事情——華人民銀行成立和人民幣發行。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俗稱金田營盤)
位於廣西桂平市北部金田鎮金田村西側的犀牛嶺上,距市區28公里,有二級公路直達。1851年1月11日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就爆發在在這裡。1961年國務院公佈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廣西區黨委、區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地址”下轄韋昌輝故居、新圩三界廟、傅家寨、古林社、風門坳共五處文物點。
太平軍打造武器處遺址 在金田村韋昌輝故居舊址
1850後春,拜上帝會總部由紫荊山遷到金田村,立刻著手打造武器,準備武裝起義。當地群眾傳說:“拜上帝會會員在韋昌輝家橫屋開了12座打鐵爐,日夜打造武器,並把打造好的大刀、長矛,秘密收藏在營盤腳下的犀牛潭裡,供起義使用。”後來果然在犀牛潭得到幾千件武器,成為起義時主要的武器裝備。
古林社馮雲山落腳處遺址
古林社位於紫荊山口,是個只有100來人的小村莊。史料記載,1844年秋天,馮雲山在進入紫荊山之前,曾落腳古林社,先是住在橋頭張家,靠拾牛糞度日,後來給曾五公放牛、打工,住在曾家牛欄的小閣樓上。在這裡,馮雲山曾賦詩述志:“孤寒到此把身藏,舉目無親也著忙,拾糞生涯來度日,他年得志姓名揚。”
村邊樹蔭下有社壇
傳說當年馮雲山曾幾次踏著社公偶像對大家說“菩薩生須人造成,世上所有神佛社公,無非石雕泥團木偶罷了,怕他什麼呀!”久而久之,拜社公的人就逐漸少了。
石頭腳太平軍總部遺址
位於大湟江口圩邊的石頭腳村,距金田村15公里。金田起義的第三天(1851年1月13日),太平軍揮戈東出,攻佔潯江岸邊的大湟江口圩,設總部於石頭腳村。該村陳姓大地主,靠販賣煙土發了大財,將附近橋塘、蓮塘一帶良田盡行霸佔,並蓋起了一座接連五進,擁有200多間房子的莊園,大屋四周以巨石砌築基腳,外面還有護城河。石頭腳因此得名。
太平軍屯師江口期間,曾在牛排嶺、屈甲州大敗清軍。據清光緒《潯州府志》記述:“賊由金田至大湟江口,向榮、李能臣、周鳳岐駐平南馬鹿,(正月)十八日,戰於牛排嶺,我師敗退,官塘守備王崇山等十二人陣亡,賊益驕肆。”民國《桂平縣誌》也有記載:牛排嶺之“甲州橋,通湟江圩。咸豐元年官軍剿洪逆,敗績於此。”
風門坳之戰遺址
風門坳位於紫荊山區南部山口,是金田平原出入紫荊山的必經之路。1851年8月,太平軍在此與清軍展開激戰。
三界廟太平軍前線指揮所遺址
三界廟位於金田平原中心的新圩。1851年農曆8月太平軍由紫荊山區移營金田後,以三界廟為前線指揮所,洪秀全曾在此指揮有名的新圩突圍之戰。
三界廟內,現有《重修宣裡新圩三界廟碑記》、《安良約碑記》等碑刻20多方,碑文反映了金田起義前夕當地的社會、經濟和階級狀況,是研究太平天國曆史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