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宜聲
-
2 # 文文的追求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後世人的尊為“至聖”“先師”“為人師表”,從古至今,受到人們的崇拜和尊敬。人們尊敬他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種: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方面,主張德治和禮治,用道德和禮數來治國是最高尚的治國方法。把德和禮施於民眾,嚴格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區分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打破貴族和庶民之間的界限。
孔子的經濟思想,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利義觀和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要求人們的物質利益面前,首先應該考慮是否符合利義觀點。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孔子的禮說,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期,任何一個政府都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的大同社會,小康社會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深遠。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級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內容的憧憬和奮鬥目標。這種思想對歷史進步思想家和改革家也有一定的影響。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因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提出有教無類,全民教育的方針,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的史學思想。孔子主張“直”,即研究歷史要實事求是,不但要重視根據,而且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竭力反對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說“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類”,反映了孔子的治史態度。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是美和善的統一,也就是形式與內容統一。孔子提出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治性情的重要方式。並且孔子認為,一個完人,應該在禮、詩、樂修身養性,孔子的美學思想對後世的文藝理論影響巨大。
孔子的治史觀,不反映到治史態度和治史的主張上,而且還體現在歷史發展觀中,孔子認為歷史不斷髮展,歷史不是倒退,而是前進發展的。儘管當時這種思想朦朧,但卻是中國史學史上進化論的可貴開端。
孔子的旅遊思想。孔子注重文化之旅,自然之旅,倡導“山水比德觀”,孔子一生行遊天下,注重聽樂視禮,開創了中國古代文化旅遊的先河。孔子還注重體悟山水的自然之遊。
對於山水自然景觀,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智者的聰Octavia利和流動的水具有形和水的共通性,仁者寬厚的品格與莊重沉穩的大山相通。這就是“山水比德”的審美觀體驗觀(上善若水)。
孔子主張旅遊要健康有度,反對佚遊。他認為佚遊行為超出個人身心承受能力與社會禮制的許可,佚遊帶來的快樂是暫時的、侷限的、而且會給自己帶來損害。
1982年8月27日,為紀念孔子誕辰2533週年,美國各界人士在舊金山舉行祭孔大典,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給予了高度評價,致涵說:“孔子的高貴行誼與偉大的倫理道德思想不僅影響了他的華人,也影響了全人類。孔子的學說世代相傳,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豐富的為人處世原則”。
後世讀書人比喻孔子為照亮世間的太陽,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回覆列表
張著眼睛說瞎話,現在有多少人尊敬孔子?去做個調查吧!
”孔孟之道”!既不能指導發展生產,又不能推動社會文明.……成套的“假大空”,成批次的彌天謊言,”之乎者也”地玩弄中華社會兩千年……
對社會有益的所有行當都不需要它,可偏偏它要佔據中華封建文化的主流和中心!事實上,相較於世界其他文明,中國的儒家文人純屬社會多餘的群體,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個群體怪胎!什麼都不幹,什麼也幹不了。成天吹!吹天子、吹聖人,吹盛世,吹倫理,吹綱常、吹等級、吹忍讓、吹愚昧……但他們卻過著比其他任何社會階層群體更奢侈、更體面的生活。甚至比君王更好,因為他們不在乎忽悠下去政權會垮,他們比起君主、地主,可以更悠閒、灑脫地享受忽悠來的財富。
最看不起那孔孟之道的追隨者!吃農民種的糧食,用工人的產品,住工人建的房子……卻從來不會為人民說一句話,而乾的事卻正好相反!
儒學荒廢了無數中華學子的才華,但卻又是中國歷史上人數最多的讀書人群體。那麼多聰敏的大腦,都去學習儒家的“偽學”,醉心功名。導致中華社會最終走向:百家不鳴!百業凋零!宛如一具巨大的”殭屍”!
搞生產他們不行、搞科學他們不行、保衛國家打仗他們不行,搞垮一個個政權他們行(比如東林黨搞垮明朝),殘害忠良賣國求榮他們行(比如殘害岳飛、袁崇煥)。梁山好漢不正是被儒家的功名利祿思想搞垮的?太平天國運動不正是被儒家的人分等級搞垮的?……忽悠君王和老百姓、一張白嘴吃社會,他們最行。
中國古代一切文明成果:四大發明,天文曆法,地理發現、數學、中醫學、發達的農業生產技術,偉大的水利、國防等工程……沒有一樣是在孔孟思想下取得的。完全推崇儒家治國的明清時期,中華在推進文明方面,毫無建樹!全是吃秦漢時期和隋唐時期法制時代的老本。但鼓吹自己最多的,又是儒家文人!
中華之文化悲哀,正是讓“孔孟之道”橫行了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