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兮木話

    該拒絕時會拒絕是一種能力該拒絕時會拒絕是一種能力,不該拒絕時絕對不拒絕則是一種智慧,知道什麼時候該拒絕,什麼時候不該拒絕是一種成熟。在《怪誕心理學》一書中有這樣的一則實驗。實驗中,研究人員扮成義工,挨家挨戶解釋,由於附近的交通事故頻繁,就請附近的居民在他們的院子裡樹立“小心駕駛”的標誌牌。由於標誌牌非常大,豎在院子裡明顯會破壞花園的景觀。不出意外,很少有居民願意這麼做。在實驗的下一階段,研究人員去到另外的小區,這次請居民在院子中豎立一塊“做個安全駕駛員”的標誌牌。這次的標誌牌只有3英寸見方,所以幾乎所有居民都樂意這麼做。兩週後,研究人員再次到訪,請第二組接受豎立標誌牌的居民換成更大一些的標誌牌。令人吃驚的是,有超過七成多的人願意豎立那個又大又醜的標誌牌。這一概念,被稱做“登門檻效應”。一個人如果接受了別人的一個小要求,那麼別人在此基礎上再提一個更高點兒的要求,這個人也會傾向於接受。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後,他們得出結論:認同較小請求的人,往往將自己看做一個樂於助人或樂善好施者,而這種自我感覺使其在下一次被要求更多的情況下仍願意提供幫助。別人有求於你,而你也因為是小小要求便“不好意思”拒絕,便接受了,而在你接受之後絕對會產生自己很樂於助人的“幻覺”,再考慮大要求時,往往就不願意讓這種樂於助人的“幻覺”破滅,也就“不好意思”再拒絕了,心理學上叫做“認知不協調”其實,你選擇不好意思,就是選擇了不看清事物的本態,覺得自己虧點就虧點,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然而事實又並非如此,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和解決,我們眼中的“盛情難卻”呢?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該拒之門外就要果斷地拒之門外。在心理學上,“不好意思”是一種無法確定的情緒,這個情緒會被別人操縱,最終使你做出被動的選擇,從而導致你的利益受損。避免愚昧的一致性。承諾一致性原理”就是一旦我們作出了一個決定,或選擇了一個立場,就會有發自內心以及來自外部的壓力來迫使我們與此保持一致。在大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致”都是一種最具適應性、最受尊重的行為,“前後不一”通常被認為是不良的品行。美國作家曾說過:“愚昧的一致性是小心眼中的妖精”。隨著事情的進展,一旦發現自己的利益將會受損時,就不能再堅持這一原則,否則就是愚昧的。給自己定一個底限。“底限”即最低的條件或限度。做事一定要有底限,超出底限要堅決地說“不”,不可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能總是一味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否則,利益受損的永遠是自己。不輕易承諾,三思而後行。在我們開口說話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易作出承諾。對於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做,不打算做或不應該做的事情,絕不能去承諾。

  • 2 # 嘟嘟職場論道

    職場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選擇服從的,就因為你不會拒絕,才會有一個噁心迴圈,導致你的工作越來越多。

    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拒絕方式,萬不可採用同一種方式拒絕。

    首先在拒絕之前要先傾聽同事的要求,是要你做什麼工作之類的,因為傾聽表示你尊重同事,是有想要幫助他的心情的,這樣當你拒絕同事的時候就可以讓同事感覺其實你是有心幫助的,只是幫不上而已。

    拒絕領導安排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直接說“不”,你這樣會讓領導臉上掛不住,沒有面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暗示,何為“暗示”,比如面對領導不斷的安排工作,可以半開玩笑的說:“領導,你看我天天加班,好累呀,能不能批我幾天假,我散散心,”或者“領導,你看我現在手裡的專案那麼多,有點分不清主次, 領導幫我看看哪項工作重要,哪個不太重要,給我排下序吧”。

    領導都不傻,能聽出來什麼意思,你這樣積極的暗示拒絕了領導對你無休止的安排工作,這樣領導知道你有想法了,也會體諒到你的難處,從而接受你的拒絕。

    因此合理的拒絕可以絲毫不損害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會減少你的工作量,讓你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 3 # 阿曼蛙泳

    第一,瞭解真正重要的工作,對自己有定位。

    第二,能夠把對公司真正重要的工作做好。

    第三,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到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總而言之,先把自己升值,才有資格挑選工作。好馬不會老出場,關鍵時候就非他莫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多的人家,為什麼不能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