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有知社
-
2 # 小勞叨叨
現在好多的文學作品裡,經常用這上下其手這個詞兒來形容這個男的,流氓、壞人,對這女的動手動腳,非禮,猥褻。比如說吧,前幾年,《廣州日報》就報道了這麼一條新聞,說是“鄧小姐與其他3名姐妹……在給好友當伴娘時,竟在酒店迎親環節中遭多個伴郎上下其手,時間長達十幾分鍾,衣服、褲襪全部扯爛了。”這個小編呀,哈哈,應該好好的補補課了,他是完全不懂這上下其手是什麼意思。
這個成語呢,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說是楚康王聯合秦國攻打鄭國,鄭國本來就弱,可人家打來了,也不能直接就投降呀,兔子急了還咬人呢!鄭國的大夫-皇頡帶領人馬,出城就和楚國的縣尹,這位叫穿封戌,就打起來了,那楚國多厲害呀,鄭國兵敗,這皇頡也被穿封戌給生擒活捉。
楚康王有個弟弟,公子圍,這小子有點不地道,唉,他想貪冒軍功,他非說這皇頡是他給抓著的。這穿封戌不幹呀,“噢,我抓住的人,你非說是你抓住的,就算你是國君的弟弟,也不能這麼楞搶呀,這不是欺負人嗎,這也太不要臉了。”倆人呀,就爭執起來,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之間也沒有辦法解決。後來呢,這個就說了,咱倆也別爭了,咱找個裁判不就得了嗎,於是呢,他們請伯州犁作公證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這伯州梨說這個好辦呀,咱把這俘虜,這皇頡給叫過來,問問他不就清楚了嗎,到底是誰抓的他,他最有發言權呀。這三人把皇頡給找來了,伯州梨就說了,“這二位呢,都說是自己抓住的您,您是為君子呀,那您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吧。“
這公子圍呢,是楚康王的弟弟,那這伯州梨當然要向著他呀,唉,他跟這皇頡介紹公子圍的時候,就“上其手”,就是把這手舉的很高,說“這位是公子圍,是中國的王子,他是我們國君最寵愛的弟弟!”接著他又介紹穿封戌,但這回他是“下其手”,把這手壓的低低的,指著穿封戌就說了,“這人叫穿封戌,是我們國家方城外的一個小縣官。您說說吧,到底是誰抓住的您呀?”
這皇頡也不是傻子呀,伯州梨這上下其手,這麼明顯的暗示他還能看不出來?哈哈,他也挺能演,於是他就假裝垂頭喪氣的說了,“唉,該著我倒黴,誰讓我遇到貴國這位身手過人,驍勇善戰的王子了呢,是他抓住了我。”哈,他還拍了一下公子圍的馬屁。這穿封戌一聽是勃然大怒,拿著長戈就要跟公子圍拼命,結果這公子圍跑的比兔子還快,穿封戌沒追上。可是到了兒,生擒皇頡的功勞呢,還是判給了公子圍。不久,公子圍加封,伯洲犁提升,穿封戍被貶,皇頡脫險。
由於這伯州梨的這種做法呢,後人就用上下其手來形容相互勾結,玩弄手段,串通作弊。比如《官場現形記》裡就有,“統通換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唉,就是這意思。那《廣州日報》的那位小編呢,不懂這成語,他光望文生義了,拿這上下其手當成這男女之間的猥褻了,唉,我也是無話可說了。
回覆列表
提起伯嚭,那是極為臭名昭著了,其為一己私而不顧國家安危,陷害忠良,通敵賣國,使原本強大的吳國逐漸衰落下去,最終為越國所滅。至今,江南一帶的人互相吵架,還有辱罵對方為“爛伯嚭”的。但提起伯嚭的祖父-伯州犁,知道的人就較少了,這位伯州犁卻也是耍陰謀手段的頂級高手。而上下其手就跟伯州犁相關。
伯嚭的先祖原是晉華人,為晉國郤氏的旁支,郤氏在晉國曾經烜赫一時。在晉厲公時,郤氏曾在晉國當時的“八卿”中佔據了三位,時人稱之為“三郤”。然樹大易招風,三郤又行事張揚、不知收斂。伯嚭的曾祖父-伯宗為人比較正直,好直言,為此沒少得罪“三郤”。於是,被“三郤”構陷通敵而被誅殺,伯宗的兒子-伯州犁就出奔到了楚國,楚康王特別信任伯州犁,就任命他為太宰。
有一年,楚國攻打鄭國,楚國有一位大夫叫穿封戌,在此戰役中俘虜了鄭國的一位大夫叫皇頡。楚公子圍(楚康王的弟弟,後來篡位為楚靈王)在戰場上看到穿封戌俘獲了一位鄭國大夫,就欲上來搶俘虜,穿封戌沒有給他。公子圍就到楚康王面前告狀,說自己抓到了一位俘虜被穿封戌搶去了。不一會,穿封戌就押解俘虜到楚康王面前獻功,同時也訴說了公子圍欲搶奪俘虜之事。楚康王不能決斷,就讓伯州犁來決斷此事,伯州犁就向楚康王說道:“此事好辦,鄭國的俘虜是個有身份的人,自己就可以言明這件事。”於是,在庭堂對質時,伯州犁手向上揚,對皇頡說:“這位是王子圍,我們大王的弟弟,”手往下襬,對皇頡說:“這位是穿封戌,楚國方城外的縣尹,到底是哪一位俘獲您的?皇頡自然領會了伯州犁的意思,就說“我是遇上了王子,力氣不敵而被俘獲的”。氣得穿封戌操起戈就去追殺公子圍,被人攔住了,楚康王就說:“好了,好了,你們倆的功勞就一人一半吧!” 後人就將伯州犁在此次斷案中徇私偏袒、玩弄手法的這種行為,稱之為“上下其手”。
伯州犁雖然在此次斷案中偏袒了公子圍,可是最終卻並沒有得到公子圍的福報。在楚康王死後,公子圍殺掉了自己的侄子(楚郟敖,楚康王之子),篡位為王,是為楚靈王。由於伯州犁是楚康王的親信,所以楚靈王就派人把伯州犁給殺了。
後在楚平王時期,楚國曆史上極為著名的佞臣費無極(勸楚平王娶兒媳、構陷伍子胥一家)在令尹子常(囊瓦)面前構陷伯郤宛(伯州犁之子,伯嚭之父)將對其不利,於是令尹子常就誅殺了伯郤宛的全家,只有伯嚭逃到了吳國。意想不到的是,這倖免於難之人後來竟成了一代鉅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