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家之女

    生態哲學的代表作家。

    有尼采的存在主義思想。其中虛無和個人意志主義的色彩。

    愛、死、喜、悲,這些常見的主題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情況下和各類媒體中都能找到。米蘭·昆德拉透過在他筆下人物和讀者之間架構起一種深層的精神聯絡,對上述每一種主題都進行了極為深刻的探索。昆德拉常常將自己置身於小說之中,與自己的創作進行互動;同樣地,他也邀請我們這些讀者參與其中,請讀者與他筆下的人物建立起聯絡。貫穿昆德拉小說始終的是他大聲疾呼的一個重要主題:人生不過是去往何方與來自何處的事情。在他的幾部小說中,昆德拉從幾個不同方向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展開闡釋;透過昆德拉以哲學為導向的方法,這些闡釋過程觸及到了人類生活的觀念問題。

    他之所以能在每部小說中對主題和人物進行如此深刻的描寫,之所以能在寫作過程中運用如此淵博的知識,原因就在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最能體現出他對筆下人物有著親身體驗的例子就在他的小說《無知》中。昆德拉跟小說中的兩位流亡者伊雷娜和約瑟夫一樣離開了自己的故鄉捷克共和國,而且和伊雷娜一樣,他也移居到了法國並居住了30年左右。他的個人經歷融入到了他的小說以及他與書中人物的深層聯絡之中,這有助於讓他小說中的情境在讀者眼中變得更加真實可信。作為一名深受他人影響的作家,昆德拉還從他個人生活之外的地方汲取靈感;他圍繞著奧地利作家羅伯特·穆齊爾和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等人的思想創作了一些作品。穆齊爾最著名的小說《沒有個性的人》與昆德拉的一些作品有相似之處。《沒有個性的人》審視了社會道德和智力的下降,並觀察了眾多人物的心理生活和精神生活。尼采著重討論了永恆輪迴和“最沉重負擔”的理論,這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重要主旨。這種來源於外部的影響與自己生活的影響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加大了昆德拉作品主題的深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讓一個寶媽平靜的去學習,去考自己想考的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