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迷山水
-
2 # 80後北漂生活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這部片子還為香港電影發現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曉東、潘恆生、張國榮以及當年同樣失意影壇,被稱做“票房毒藥”的周潤發。吳宇森是進行了一次賭博,然而他贏了,一群失意、蟄伏的男人征服了命運,相互迸發出了無比耀眼的光芒!
《功夫》不僅在華人世界得到共鳴,在海外市場亦得到廣泛歡迎,一經上映即打破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地區的首映票房記錄,名列日本、南韓當週票房排行榜冠軍和北美排行榜第五名。次年舉行的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功夫》獲得史無前例的十六項提名,周星馳自己雖然在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中落選,卻成功地使《功夫》拿到了年度最佳電影這個最重要的獎項。就連當時獲得最佳導演地爾冬升都說本以為最佳導演是周星馳得。
-
3 # 影視樂之者
首先宣告,樂哥只是80後一枚,所以,對70後、90後喜歡影視劇的代表作不是太清楚,只能靠總結和猜測。
1980年之前,黑白電影“三戰三隊”,是那個年代的代表作!以當下普通家庭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電視機可能連一件“大家電”都算不上。
但是——
四十年前,14吋(長約37釐米,寬越27釐米)的黑白電視屬於特別稀罕的物件(真·奢侈品),誰家要是新買了一臺電視機,在當時絕對是轟動十里八鄉的大事件。
不僅電視機的普及率極低,在1980年之前,想要看到中國產電視劇,無異於痴人說夢。因為,1980年之前,中國產電視劇還未誕生。
所以呢,70後印象中的經典老電視劇,全部拍攝於1980年之後。比如說《西遊記》(1986年)、《敵營十八年》(1981年)、《射鵰英雄傳》(1983年)、《渴望》(1990年)、《上海灘》(1980年)、《大俠霍元甲》(1981年)……
樂哥認為:
1970年至1979年間出生的那一代人,對於“三戰三隊”——《南征北戰》、《地雷戰》、《地道戰》、《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隊》、《平原游擊隊》這六部電影,應該有著深刻的印象。
《西遊記》——寒暑假標配、70後、80後的集體回憶。80後要比70後幸福得多。
首先,電視機的普及率稍有提高。
其次,80後的童年,至少還有《西遊記》的陪伴。
想當年,每到寒暑假,不管你換到哪個電視臺,幾乎都能聽到《雲宮迅音》(片頭曲)、《敢問路在何方》(片尾曲)的熟悉音調。
弱弱的多句嘴:《雲宮迅音》這首曲子,應該是很多人聽到的第一首電音了!夠前衛吧!
那時候的電視機,是沒有回看功能的。所以,當中央臺在播放《西遊記》“大聖鬧天宮”這一集,而地方臺又在播放“趣經女兒國”的時候,年幼的樂哥心裡就特別糾結——兩集都愛看,到底選哪個?
能代表80後的中國產電視劇,絕對是《西遊記》!
好劇越來越多,讓人眼花繚亂。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電視機和網際網路在國內的普及率越來越高。
同時,中國的影視業,也在蓬勃發展。
《臥虎藏龍》(2000年)、《英雄》(2002年)等武俠電影走出了國門,小賺了一些外快;《笑傲江湖》(2001年)、《仙劍奇俠傳一》(2004年)、《亮劍》(2005年)、《士兵突擊》(2006年)等題材多樣的改編劇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出生於1990年之後的小夥伴們,一年隨隨便便看到的影視劇數量,絕對比70後整個童年看到的影視劇的總和還要多!
結語綜上,不難看出,中國產影視劇的發展,並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幾十年前,能擁有一臺十四吋的黑白電視劇,是多少家庭的奢望;現如今,65吋無邊框的液晶電視,只是家裡的一件普通商品。
幾十年前,因為資源有限,一部電視劇需要集合國內全行業之力,歷時幾年才能完成拍攝;現如今,“橫店流水線”上,每個月都有所謂的電視劇殺青……
祝願祖國越來越強盛,祝願中國產影視劇越來越精彩。
回覆列表
能代表三個生活在不同年代的影視作品,的確我很難找出來,其實平時也沒空去看過幾部電影。我回答這個問題是想引起社會對我們這批六0後的關注,作為像我這樣一個從農村中走出來的青年到中年,文化生活幾乎是空白的,最多在工作之餘找幾本書或報紙閱讀下,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虛度了幾十年光陰。文化生活的貧乏,並不代表我們就沒有什麼想法,我們比起七、八、九零後還是活得比較質樸、純真勤奮的一代人。能代表六0後的電影,還是能記起一些來的,象《枯木逢春》這部中國產片,腦子還是會留下一些片段來的。
苦妹子與冬哥去見方媽媽的場景,兩人牽手過柳堤、魚塘、小溪、石橋,在十年後重逢時刻那種愛情喜悅的表情,我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他們倆個攜手同行,互相追逐,愛情激起的那種歡欣雀躍,是多麼的令人神往,當年的我們正青春,多麼想生活在這種情景下啊!苦妹子複雜、豐富的感情代表著我們那一代人的際遇,苦妹子在血防站大喊:我要社會主義。感動了多少人。看來我得抽空去看看電影了,不然真的很快就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