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式防務評論

    有一個多數人可能想不到的戰鬥,那就是斯大林格勒的圍殲戰。

    蘇軍以十多萬人完成了對包圍圈內二十萬德軍的殲滅,最後俘虜了九萬人。

    圍城指揮官是羅科索夫斯基,當時蘇軍多數兵力都分配給了外圍,陷入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苦戰,他能掌握的兵力不僅人數少,而且火炮也不多,更沒幾輛坦克。

    但是羅科索夫斯基僅靠這些兵力,巧妙利用氣候和地形,堅決打擊德軍的補給供應,斷絕了德第六集團軍突圍的希望,而且將德軍穿插分割為兩部分,使後者只能龜縮於工事內被動挨打。圍城蘇軍在這階段戰鬥中,傷亡很小,戰果很大。

    斯大林格勒的勝利,羅科索夫斯基的卓越指揮功不可沒。

  • 2 # 慕什塔戈

    這個問題令人悲催!同時也很值得反思。在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蘇聯軍隊付出2335萬人的巨大傷亡,才艱難取得最終勝利,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戰前歐洲各國現役兵力之總和,代價是否過於沉重?回望4年衛國戰爭,無論防禦、相持,還是反攻,也不計戰前態勢是否主動,兵力對比是否佔優,每場區域性戰役,蘇軍都付出比德軍更大的傷亡,難道只有屍山血海才是通往勝利的唯一途徑?

    1930年代的大清洗造成蘇軍將領出現人才斷層,指揮水平整體下滑,但這並不是導致蘇軍傷亡慘重的根本原因,朱可夫、伏羅希洛夫等將帥畢竟在大清洗中得以倖免,戰爭期間又湧現了葉廖緬科、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等一大批優秀將領;相比較來說,德軍雖然沒搞過大清洗,但希特勒的獨斷專行,使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等傑出人才在戰爭中後期一直得不到重用,同樣也導致了指揮水平的下降。

    如果說蘇軍傷亡大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這個觀點同樣站不住腳。雖然戰爭初期蘇軍忽視裝甲部隊建設,東線德軍風捲殘雲,500多萬蘇軍為此埋單,但隨著莫斯科戰役對德軍的有力遲滯,蘇軍戰時工業起死回生,T34坦克、“喀秒莎”等反擊兵器源源不斷地開赴前線,蘇軍武器裝備大為改觀。加之美、英盟友提供的軍事援助,蘇軍武器水平從1942年冬季始,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保持著對德軍的優勢,但是即便如此,歷數戰爭中後期的重大戰役,蘇軍傷亡數字仍然居高不下。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軍戰術思想僵化保守,受《戰爭論》思想的嚴重束縛,自上而下盲目遵循集中優勢兵力原則,致使有利戰機一再喪失,顯著增大了一線部隊的消耗與傷亡。《戰爭論》是一部享譽世界的軍事經典,如站在戰略及思想的高度籌劃戰爭,其觀點無可指責;如照搬其中的理論條款,用於指導戰術行動,則貽害無窮。

    一部出自普魯士軍事家的思想著作,對蘇聯的影響卻遠勝於德國,從十月革命之初,列寧、斯大林、布瓊尼等軍事統帥就熱衷於研讀《戰爭論》,由他們培養選拔的眾多將領也都把《戰爭論》奉為圭臬,摘選其觀點用於指導治軍備戰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認,《戰爭論》所倡導的集中優勢兵力是扭轉區域性劣勢、變被動為主動的一條軍事準則,但不考察戰場實際情況,千篇一律地盲目集中,只會坐失良機。

    因為在蘇軍集結兵力的同時,作為《戰爭論》衣缽傳人的德軍同樣深諳此道,也在調動兵力彌補弱點,待蘇軍完成戰役集結,德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此時,蘇軍所集中起來的優勢兵力,往往只是數量上的優勢,而不是態勢或質量上的優勢。一些本該由機動突擊來完成的作戰目標,偏要等到重兵集結完畢,再發起強攻,從而無端增大了傷亡數字。

    由於集中優勢兵力的思想在蘇軍各級頭腦中早已根深蒂固,蘇軍過分依賴人數上的優勢來換取區域性態勢上的主動,因此,蘇軍在二戰蘇德戰場上所取得的每一次勝利,幾乎都是付出較大傷亡的結果。

    在集中優勢兵力思想的嚴重束縛下,二戰時期蘇軍很難打出以少勝多且傷亡較少的漂亮仗,通覽相關戰史資料,也很難找出一個像樣的戰例。如果非要找出,蘇軍戰略反攻階段的貝爾格萊德戰役,勉強算是一例。

    1944年9~10月間,蘇軍為解放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及塞爾維亞地區,以烏克蘭第3方面軍為主,在保加利亞軍隊及南斯拉夫解放軍的協助下,對盤踞在南斯拉夫境內的德軍“F”集團軍群發起進攻。由烏克蘭第3方面軍所屬第57集團軍和第46集團軍組成鉗形攻勢,分別在東塞爾維亞山脈和摩拉瓦河兩個方向實施突破。爾後,向南斯拉夫縱深腹地推進130公里,於10月13日在斯梅代雷沃以西地區圍殲了兩萬之眾的德軍集團,於10月20日解放貝爾格萊德。

    此役,蘇軍參戰兵力:主力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兵力為34萬人,加上南、保兩國軍隊,總兵力不超過51萬;德軍參戰兵力:主力為“F”集團軍群,加上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僕從國軍隊,總兵力為57萬。據蘇方公佈的戰後統計數字,此役德軍陣亡1.5萬人,被俘0.9萬人;蘇軍陣亡1.2萬人,無人員被俘。

    蘇軍之所以能實現以少勝多,“F”集團軍群司令魏克斯防禦決心不堅決是一個主要原因。為策應“E”集團軍群沿摩拉瓦河河谷地區向西撤離,魏克斯在多次向希特勒提出撤退請求未果的情況下,擅自將主力部署在帕蘭卡、萊斯科瓦茨等地,以便隨時向巴爾幹半島南部撤退,從而削弱了一線防禦兵力。此外,蘇空軍第17集團軍共出動4678架次,有力支援了地面行動,對戰役勝利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以上觀點,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和女人誰更快樂?物質條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