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
孝莊太后倒沒有用諸如此類的策略。她深知,同攝政王多爾袞搞好關係才是自己最為穩固的靠山。關於孝莊後和多爾袞的關係,歷來有種種傳聞和猜測,最有名的是“太后下嫁”的公案。
民國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觀》卷一,有三條專記太后下嫁一事。民國八年署名“古稀老人”編寫的《多爾袞軼事》則更記得如同親聞目睹,說“當時朝廷情勢,危於累卵”,“太后時尚年少,美冠後宮,性尤機警,……故寧犧牲一身,以成大業”。
而多爾袞本來就好色成性,此時更以陳奏機密為由,出入宮禁。至今仍有人認為所謂“太后下嫁”確有其事,並提出種種理由,但是還沒有一條鐵證。提出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幾條:第一,莊妃下嫁為保全兒子的皇位。這點前面已經講過,順治繼位是多種政治勢力複雜鬥爭和相互妥協的結果。
第二,兄死弟可娶其嫂是滿洲習俗。滿洲確實有這樣的習俗,但有這樣的習俗並不能證明多爾袞就一定娶了他的嫂子。第三,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這是尊稱,如同光緒稱慈禧為“皇阿瑪”一樣。如果說,稱多爾袞“皇父攝政王”就說明太后下嫁的話,那麼叫慈禧“皇阿瑪”,恐怕要得出慈禧變性的結論來了。
第四,蔣良騏所輯《東華錄》裡記載多爾袞“親到皇宮內院”云云。高陽認為,極有可能是指孝莊與多爾袞相戀的事實。相戀的事可能有,也可能無,但相戀不同於下嫁。第五,孝莊死後埋在清東陵的昭西陵(在皇太極昭陵西面)。孝莊和康熙都做了解釋:太皇太后不願意驚動太宗的亡靈,而願意同兒孫在一起。
第六,有人說見過《太后下嫁詔》。歷史不能憑某人一說,這根本沒有任何證據。第七,惟一比較直接的證據是明末張煌言(蒼水)的一首七言絕句《建夷宮詞》:“上壽觴(shāng)為合巹(jǐn)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我們做一個分析吧。
它的標題叫《建夷宮詞》,“建”是建州,“夷”就是夷狄,明顯地帶有民族偏見。這個時候,張蒼水在江南,南明勢力和清朝是對立的,所以出在敵人之口,記在異國之文,不能成為歷史的證據。而且詩詞也不能直接作為歷史的證據,因為詩可以誇張,可以比附。孟森先生早就指出:“遠道之傳聞,鄰敵之口語,未敢據此孤證為論定也!”可以說,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后下嫁”的史證。
特別是當時作為清朝屬國北韓的《李朝實錄》沒有“太后下嫁”頒詔告諭的記載,而像這樣的大事,如果有,照例是應當詔諭屬國的。
我認為:孝莊太后同多爾袞的情愫可能有,“太后下嫁”的事確實無。不管下嫁與否,孝莊太后出於母子命運和大清江山的考慮,儘量籠絡多爾袞,倒是不用懷疑的。
參考文獻:《正說清朝十二帝》 閻崇年。
以下引用自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
孝莊太后倒沒有用諸如此類的策略。她深知,同攝政王多爾袞搞好關係才是自己最為穩固的靠山。關於孝莊後和多爾袞的關係,歷來有種種傳聞和猜測,最有名的是“太后下嫁”的公案。
民國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觀》卷一,有三條專記太后下嫁一事。民國八年署名“古稀老人”編寫的《多爾袞軼事》則更記得如同親聞目睹,說“當時朝廷情勢,危於累卵”,“太后時尚年少,美冠後宮,性尤機警,……故寧犧牲一身,以成大業”。
而多爾袞本來就好色成性,此時更以陳奏機密為由,出入宮禁。至今仍有人認為所謂“太后下嫁”確有其事,並提出種種理由,但是還沒有一條鐵證。提出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幾條:第一,莊妃下嫁為保全兒子的皇位。這點前面已經講過,順治繼位是多種政治勢力複雜鬥爭和相互妥協的結果。
第二,兄死弟可娶其嫂是滿洲習俗。滿洲確實有這樣的習俗,但有這樣的習俗並不能證明多爾袞就一定娶了他的嫂子。第三,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這是尊稱,如同光緒稱慈禧為“皇阿瑪”一樣。如果說,稱多爾袞“皇父攝政王”就說明太后下嫁的話,那麼叫慈禧“皇阿瑪”,恐怕要得出慈禧變性的結論來了。
第四,蔣良騏所輯《東華錄》裡記載多爾袞“親到皇宮內院”云云。高陽認為,極有可能是指孝莊與多爾袞相戀的事實。相戀的事可能有,也可能無,但相戀不同於下嫁。第五,孝莊死後埋在清東陵的昭西陵(在皇太極昭陵西面)。孝莊和康熙都做了解釋:太皇太后不願意驚動太宗的亡靈,而願意同兒孫在一起。
第六,有人說見過《太后下嫁詔》。歷史不能憑某人一說,這根本沒有任何證據。第七,惟一比較直接的證據是明末張煌言(蒼水)的一首七言絕句《建夷宮詞》:“上壽觴(shāng)為合巹(jǐn)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我們做一個分析吧。
它的標題叫《建夷宮詞》,“建”是建州,“夷”就是夷狄,明顯地帶有民族偏見。這個時候,張蒼水在江南,南明勢力和清朝是對立的,所以出在敵人之口,記在異國之文,不能成為歷史的證據。而且詩詞也不能直接作為歷史的證據,因為詩可以誇張,可以比附。孟森先生早就指出:“遠道之傳聞,鄰敵之口語,未敢據此孤證為論定也!”可以說,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后下嫁”的史證。
特別是當時作為清朝屬國北韓的《李朝實錄》沒有“太后下嫁”頒詔告諭的記載,而像這樣的大事,如果有,照例是應當詔諭屬國的。
我認為:孝莊太后同多爾袞的情愫可能有,“太后下嫁”的事確實無。不管下嫁與否,孝莊太后出於母子命運和大清江山的考慮,儘量籠絡多爾袞,倒是不用懷疑的。
參考文獻:《正說清朝十二帝》 閻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