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之秋
-
2 # 歷史百家爭鳴
說到北宋,我們都知道這是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注重的是對生活的嚮往,不過今天不說北宋的繁華,而是來說一位北宋的官員,他的名字叫作餘靖,看看他有何建言與功名。
餘靖,是慶曆年間的四諫臣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歐陽修、王素、蔡襄,讀過《岳陽樓記》的應該對這個年號不陌生,因為開篇就是“慶曆四年春”,慶曆就是宋仁宗的年號,這是北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喜歡聽人意見,所以慶曆年間是餘靖的舞臺。餘靖,作為一名諫官,自然是喜歡提意見,他主打的牌就是“親民牌”,可能是因為他在地方待過,知道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熱,所以他曾多次為建言“輕徭薄賦”整頓戶政,剔除貪汙腐敗分子,安撫疲睏之民事而向皇帝抗聲力爭,以致唾液飛濺至皇帝的“龍顏”上仍意猶未盡。他提出建議後,還有心得,總結出了六字箴言:”清、公、勤、明、和、慎。這就是他作為諫官需要遵守的準則。
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他推行的慶曆新政是北宋一次大的變法,不過范仲淹也是吸取了餘靖的建議,當時,餘靖積極提出各種諫議,主張要變更盡依“祖宗故事”的舊法。舉出了舉人才、去冗兵、冗官、寬租賦、厚農桑、省佛事、節國用等建議。涉及人事、治民、邊政、刑法、租賦、御盜等多方面。上面說的種種都被范仲淹所吸取並運用,餘靖本人也是新政的擁護者。而且餘靖也善外交,他出使遼時,盡力維護住宋朝的利益,使得宋朝不至於被遼夏宰割。
雖說餘靖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不過他幹過的許多事情影響還是挺大的,對於宋朝也起了不小作用。
-
3 # 歷史奇潭
餘靖是宋仁宗趙禎時期的四大諫官之一,諫官的由來是齊桓公開始的,齊桓公在春秋戰國初期增加了一個新的官職,“大諫”。開啟了諫官的先河。
餘靖在小時候就很聰明。跟他的舅父黃正學習,後來又跟從張伯端,林逋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終於學業大成。餘靖他看書可以說是過目不忘。在公元1024年考中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在公元1039年他母親過世,按照習俗,父母過世,為人子女者要守孝三年,所以他暫時的離開了官場。
在公元1042年為集賢院校理,公元1043升為諫院右正言,也就是諫官。在為諫官期間,提出了在後世很著名的‘清、公、勤、明、和、慎’從政六箴。主張按照舊制進行改革,涉及了農,商,工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是為後來的“永利新政”的改革做了鋪墊和前期裝備工作。
回覆列表
餘靖是北宋仁宗朝名臣。此人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與范仲淹、歐陽修齊名,乃是赫赫有名的慶曆新政成員之一。
餘靖一生最有名的有三件事:
一、參與慶曆新政,是仁宗朝赫赫有名的四大諫官之一。
早在呂夷簡擔任宰相時,便有歐陽修、餘靖、蔡襄、王素四位諫官。他們為人公正,敢作敢為。在他們的努力下,扳倒了為相多年,權傾朝野的呂夷簡。後來,范仲淹主持慶曆新政,餘靖也是骨幹成員。
二、出使契丹,維護宋朝權益。
餘靖曾經兩次代表宋朝出使契丹,每次都能不卑不亢,深受契丹國主尊重。
不過,餘靖最為人議論的,還是他與好友王仝之間的恩恩怨怨。
餘靖本名餘希古,他本是韶州人。北宋年間的科舉制度雖然已經普及,但是並不像明清一樣,有著秀才、舉人、進士等等不同等級。
在當時只有參加在京城舉辦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才能算是進士。不過,要想參加這個禮部主持的科舉考試,必須得到籍貫所在州的推薦。
每次州推薦的名額都非常有限。一般都是由知州大人掌握。餘希古雖然文采出眾,但不屑於鑽營,於是,韶州知州就沒有將餘靖列入推薦名單。
當時曲江縣主簿王仝和餘希古的關係很好,見到餘希古沒有被推薦,就主動找到韶州負責推薦名單的部門,希望新增一個餘靖。這件事情被知州大人知曉,知州大怒,認為王仝藐視他的威權,便以干擾科舉為名,將這位王主簿除名。餘希古也被打屁股二十下。
王仝由此心灰意冷,餘希古還很不甘心。於是,他改名為餘靖,悄悄跑到別的州,冒了別人的籍貫參加考試,這一次他終於獲得了推薦名額,最終也考中了進士。
若故事就此結束,那也不算狗血。最終的走向,讓人大跌眼鏡。
餘靖後來連續升官,一直當到龍圖閣直學士,這可是正三品高官,省部級。
昔日好友王仝見到餘靖升官,於是多次來借錢。餘靖給了許多次,可是王仝都不滿足。後來餘靖也生氣了,便不在搭理王仝,王仝於是就恨上了餘靖。覺得自己的一生都因為餘靖毀了,現在向餘靖要點錢,餘靖竟然不給。
恰巧這時候朝中有一個人叫做茹孝標,當時擔任太常博士,父母去世後,在喪期未滿的時候,這茹孝標就回到京城,到處鑽營,想要恢復官職。
餘靖早年為官時曾經營救范仲淹,等范仲淹成為參知政事,主持慶曆新政時,餘靖便被委以重任。得知茹孝標不孝行為,餘靖大怒,這種行為在當時乃是違背禮制的重罪。最是餘靖上書朝廷,茹孝標被罷官。茹孝標心中大怒,從此就專職蒐羅餘靖罪狀。一來二去,茹孝標打聽到餘靖曾經改名換姓參加科舉,人證就是王仝。
茹孝標就跑去韶州,找到王仝。這兩人都恨餘靖,自然一拍就合。
茹孝標就正式提起上訴,狀告餘靖曾經犯罪下獄,又冒籍參加科舉。朝廷接受狀子並立刻組織了調查組準備去韶州瞭解情況。
這件事情被餘靖知曉了,餘靖就悄悄派人找到王仝,讓王仝不要作證,遠遠離開韶州。王仝說家中很窮,沒錢沒法子離開。餘靖就派人送去一筐茶葉,裡面放了白銀一百兩。
一百兩銀子也不少了。若是王仝收到這筆銀子,他也就不會出庭作證。畢竟餘靖是棵搖錢樹,餘靖倒了,對王仝沒有什麼好處。
萬萬沒想到餘靖託付送茶葉的這個人很不老實,他覺得茶葉筐太重,於是私下裡開啟封條,發現裡面有銀子,於是偷偷把一百兩銀子拿走了,只是送茶葉給王仝。王仝只是收到茶葉,勃然大怒,認為餘靖在耍自己。
於是,當朝廷調查組來到韶州時,王仝一口咬定餘靖就是餘希古。
自然,餘靖因此被貶官,還好范仲淹從中斡旋,後來把他又撈了出來,否則餘靖一輩子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