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青藏文化張建

    可以的!如今社會人與人冷漠、無禮、缺素養,若有了仁愛,便可以使人有道德方面的約束.

    不過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 2 # 猛哥厲史

    仁愛是人類甚至生物界所共有的美德,並不是孔子儒教的特色,蠕家拿天性來裝點自己,貪天功為己功,無恥之尤!更何況,孔子對“仁”和“愛”根本不瞭解,概念都不清晰,怎麼去實現?

    孔子一會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一會“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但到底什麼是“仁”,和其它概念一樣,孔子給不出準確的定義,一會一個說法。“親親”就是和親人親近,這是本能和天性,這就是孔子說的大“仁”?那有幾人不仁?

    至於“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更是不通人性之語。人,很難有絕對的評價。惡如希特勒、蔣價石也有喜歡的人、厭惡的人,奸如秦檜、朱熹也有客觀看待不喜歡的人的時候。怎麼能說只有仁者才能喜歡人、才能厭惡人呢?

    至於“愛”,孔子更不配提。最愛莫過於父母對子女、夫妻之愛。孔子不孝,他懂什麼父母之愛?孔子出妻,他懂什麼夫妻之愛!

    為什麼說孔子不孝?孔子三歲就死了爹,他不孝爹可以。但翻遍蠕家經典,不見孔子感恩母親一字。就算叔梁紇是霸王強上弓,其母顏氏何辜?!再說,作為寡婦兼寡母的顏氏女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孔子餵養大,多不容易啊!

    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為政》),孔母想來還得去籌學費吧!到孔子17歲時,勞累過度的顏徵在病逝了。顏氏女稱得上個偉大的母親!

    孔子在宰予反對守孝三年時,被駁得目瞪狗呆,只能背後大罵宰予不仁。可他自己連一年都忍不了,不但母喪期間去吃霸王餐,還違背母志,停母屍於街頭,醫鬧一般逼出叔梁紇的埋屍地,強行把顏徵在和老流氓叔梁紇合葬——在古人觀念裡這是把他媽生生世世送給老流氓欺負。還有比孔蠕更不孝的東西嗎?

    孔子自己屁活不幹,就喜歡做官、指使別人。但對老婆做的飯菜挑剔的狠。烹調得不好,不吃;沒有合口的調味醬料,不吃;從市集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肉切割得不合規矩,不吃;坐席擺得不端正,不吃等等。面對這樣挑剔的渣男,誰願意跟他過日子?他有個屁的愛!

    結論:孔子不仁缺愛,談不上實現。

  • 3 # 鮮紅劍歌

    孔子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朱熹四書集註:“孝悌行於家,而後仁愛及於物,所謂親親而仁民也”。故仁以孝悌為本。朱熹認為在一個家庭裡推行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人倫道德,而後仁愛才能由家庭推廣到社會與萬物。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宗法等級制度的基石,也就是說封建等級制度已經使家庭也有了等級從屬關係。在家庭裡,等級關係表現為子從父,弟從兄,婦從夫。所以君君、臣臣之後,就是父父、子子。孔子雖然強調孝悌是仁之本,但致力於孝悌就是仁人了嗎?朱熹也做出瞭如是之解釋:孝悌為仁之本,此是由孝悌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謂行仁者自孝悌始,孝悌是仁之一事。由此可知,孝悌之為本,是仁愛始於孝悌。

  • 4 # 承乾唯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首先要確定幾個要點——何為孔子說的“仁愛”,孔子認為可以如何來實現“仁愛”,那麼這些措施在現實中可不可行。

    第一,孔子說的仁愛是什麼?有幾個層次呢?

    讀過《論語》,我們知道,孔子所講的仁愛大體有“忠”、“恕”二法,解釋來說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更通俗地講,就是我好你好大家好,這樣才是真的好。

    那麼仁愛指什麼我們大概瞭解了,仁愛有幾個層次呢?讀過《論語》就會知道,孔子的仁愛是由親情(家庭)向外推廣到社會全部人的。

    第二,孔子認為如何實現“仁愛”呢?

    這裡往往最受別人批評,很多人講孔子的理想太空泛、不現實。我想說,這隻能說明這些批評者沒有認真的看一看《論語》,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仁愛的實現是靠幾個層次的,在個人而言,仁往要靠自己的主動的修身養性——其實有過社會閱歷的人就會知道,“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種狀態是最幸福的,沒有算計也沒有機心,尤其在家庭中,有這樣一種狀態實在是令人豔羨。

    在社會也就是外部層面,孔子反覆強調教化的作用,透過“禮樂”來平和人們的鬥爭情緒。

    但以上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孔子還提出了要注重法律與刑罰。

    孔子說:“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孔子從來沒有忽視刑罰與法律,只是他更加重視每個人在人之初時的教育。這與孔子了不起的性格與偉大的格局有關。

    第三,綜合上述,仁愛可以實現嗎?

    很顯然,我可以確定的說,仁愛從沒有遠離我們,而且正在慢慢實現。

    每一個社會都需要合作、共贏與分工,每一個行業都是我成就你然後你再來成就我,每一份情感也都是我對你好你對我好這樣才能長久。

    隨著法律的完善和規則的完善,現在社會越來越講究合作與互補。

    所以這麼看看,其實我們在追求幸福的人生時,在享受平靜的生活時,都在不經意間或多或少實踐著“仁愛”。

    只是,我們希望有了不起的、偉大的、耀眼的聖人出現,我們總看不上自己的日常平凡生活而已。

    但我要說,孔子說得對“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愛的實現就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尤瓦爾赫拉利的《今日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