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唐人的說法並不是沒有。在歐美很多國家華人聚居的地方一般都稱為唐人街。秦人的說法在漢語中很少見。不過在其他語言中有體現。有些人認為西方很多語言當中的支那就是秦的轉音。支那人就是秦人。支那這個詞早期的時候沒有貶義,晚清時期學者比如梁啟超也曾經使用過這個詞。後來由於日本人將這個詞作為對中國的貶稱,才受到了中國的抵制。

    漢人的稱呼是在漢代開始的。最早的時候實際上是匈奴利用王朝的名字來稱呼漢王朝的民眾。民族身份的構建一定是在內外雙重因素下促進才形成的。自我認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藉助外部的認知來完成。兩漢王朝在對外征服的過程中,給遊牧民族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這種記憶長期延續下來。從而使得漢從一個國號轉化成為一個民族的代號。漢民族在與遊牧民族交往的時候,也認可並接受了這種稱呼。

    無論是漢還是唐,都是中國歷史上鼎盛的時期。中原人主要選擇這兩個王朝作為自身的代號,本意就是為了彰顯歷史的榮光。宋代作為一個積弱的王朝,顯然不適合用來作為自稱。秦代由於歷史較短,沒能夠形成歷史記憶。但對外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在其他語言中有所保留。

  • 2 # 漂飄12

    中原文明就是華夏文明,代表著中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度稱中原人為‘’chini‘’就是‘’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支那‘’原本是對中國的尊稱,日本侵略中國惡意曲解成貶義詞,對中國侮辱。漢朝開闢絲綢之路前,歐洲和印度交往比較多,印度也多次被歐洲人侵入,所以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來源於印度。漢朝逐漸強盛,透過絲綢之路對外交流增多,中原人被稱為‘’漢人‘’,唐朝盛世中原人被稱為‘’唐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華人集聚地稱為‘’唐人街‘’。宋朝強盛時期因為國外已習慣‘’支那‘’稱呼,加上南宋海上絲綢之路開通,瓷器大量出口,瓷器的發音也和‘’支那‘’相近,所以很少稱‘’宋人‘’。正式稱為‘’中國‘’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對外簡稱‘’中國‘’,也是從那時起,我們都叫華人。

  • 3 # 大明C位

    先有的秦朝大一統,為什麼不是“秦人”,如果說我們國家最繁盛那也是隋唐時期和宋朝,但是我們也沒有被稱為“隋人”“唐人”“宋人”,為什麼我們偏偏被稱為“漢人”呢?

    首先秦雖然實現了統一,結束分封建制的歷史,但秦朝統治者是殘暴的,萬民低頭,等級森嚴,秦人高於其他人,所以秦朝是華人對華人的奴役,並不是民族大融合,以此推斷是不會稱為秦人的。

    而到了漢朝,初期,人口數量稀少,田地荒蕪,北方的匈奴更是在這個時候尋釁滋事,高祖劉邦時期甚至一次次的受到了匈奴的打擊、侮辱。但是這個時期全國實現的真正的一統,然後修養聲息,到了武帝時期更是狠狠打擊了匈奴,強悍的漢軍鐵騎大規模追擊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數千裡,甚至翻越了蔥嶺,使當時非常強大的匈奴屢次遭受重大打擊。

    而且漢朝,人人尚武,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強大的漢帝國用鐵和血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中國就是這個時候,形成了民族歸屬。

    漢朝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將各種不同來源、背景的華人,熔鑄成一個大家共有的身份認同。這和漢朝在政治、宗教文化和經濟方面一系列創舉有關。秦朝“廢封建,設郡縣”開始中央直轄地方的政治制度,漢朝立中朝、設刺史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並在董仲舒等人努力下,建立察舉制度,由此民間精英可以進入統治階層,開啟了中國科舉制度幾千年的傳統,使漢朝由以前封閉的功臣貴族集團轉變為全國各地精英共同統治的政權。

    宗教文化上的整合更為顯著。漢初各地的信仰就由中央管理,各地的神祗都要在長安年建祠,各種巫師、降靈人物都在宮中融合成一體。有學者認為東漢晚年道教盛起,全國的民間信仰結合成為道教的根源,因此,今日各種信仰方式、祀奉物件和當時相差不大,是宗教的大統一緣故。文化方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儒尚法,經察舉制度各地精英齊聚中央,在太學中學習,學成後回到各地教書,對於全國文化尤其是上層文化起到至關重要的統一作用。另外,經濟領域漢朝的“貴粟”重農抑商和修建成國渠、六輔渠和白渠使得農業大幅度發展,漢武帝改國營、官營和民營為國營等一系列舉措都增加了國家財政,整合了全國經濟。

    正因此,政治、文化和經濟上三個層面相容幷包的大系統使得漢朝獲得了極大認同,各地不同人群願意居住長留,奠定了漢朝國號作為華夏民族族稱的基礎。

    人心思漢,每當王朝末世,總有人打出‘漢’的旗號:

    東漢滅亡,劉備的國號就是‘漢’(史稱蜀漢);

    五胡十六國,匈奴人劉淵開始打的旗號是漢,後改趙,史稱漢趙;

    四川割據政權為成漢;

    唐朝滅亡,有後漢、北漢;

    元末,陳友諒的旗號也是漢;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打倒元朝,喊出的口號就是“驅除韃虜,還我漢家河山”,在當時皇帝朱元璋也稱自己是漢人,保留著漢人的文化和傳承。

    直到辛亥革命,各省響應,仍有人打出‘大漢軍政府’旗號。

    可見‘漢’是一杆永不磨滅的旗號,所以不稱“秦人”稱“漢人”乃是歷朝歷代人民的選擇,也表現了一種歷史認同感,經過兩千年的傳承,“漢”早已深入人心無法更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飯店的剩飯剩菜都是怎麼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