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輕舟Y625
-
2 # 布衣學堂
善良的人,一般習慣於默默承受,但這並不能換來平安。
善良的人,不會為自己爭取利益。
最常見的是,他們不會吵架。
吵架,實際上是爭取利益的均衡,是溝通形式的一種。失去了吵架能力的善良人,往往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局面。
既然是吵架,就不一定循規蹈矩,這讓本分的善良人無法掌握。
吵架,有進行人身攻擊的,不去辯論事情,而是攻擊對方的人格。
有翻舊帳的,北方人叫扒小腸,以此來壓制對方。
有消極抵抗的,“是是是,都是你好,世界上你最好”。
不會吵架的善良人,就這樣在利益上吃虧了。
但有一些人,雖然心底善良,但性格卻有些乖張,這使得他們在遇到爭執的時候,也會使用人身攻擊、翻舊賬、消極抵抗。
問題是,這些行為一旦出現在善良人的身上,可能會更糟糕。
因為,善良人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們不會處理衝突。
因為他們太善良,只會從表面現象去推理對方的心理,而不太容易能聽懂弦外之音。
比如,華人習慣採用的間接表達需求的方式,善良人可能就難以理解出來。
這讓善良人往往採取錯誤的行動,進而激發對方的憤怒。
善良人吃虧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太喜歡講道理,講原則。
他們忘了,人類其實是感情動物。
人類溝通最關注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對方的態度。只要自己的感受舒服,那麼對方說的是什麼並不重要。
善良人往往在堅持自己認為的正義的同時,失去了對方的感情。
善良人往往認為,我是正義的,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你好。善良人在這個時候不惜傷和氣,他們認為這不會影響雙方的感情,認為對方會從大局著想,接受這一切。
實際上不是。
善良人之所以善良,是因為,好聽叫單純,不好聽叫一根筋。
他們會和親人發生所謂誰對誰錯的爭執,但卻忘了,這些瑣事遠沒有親情重要。
善良的人會把問題看得很嚴重,認為問題的重要程度佔100%,假如事情對了,他們就釋懷了。
但實際上,每次爭執的起因,雙方的情緒佔90%,而所謂重要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也就佔10%,甚至很多時候在局外人看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善良的人,只看見問題,沒關注對方的情緒。
哪怕多關注一點,結果也會大不同。
善良的人再一個問題,是不能準確流暢地表達。
孔子說過,巧言令色者鮮矣仁。意思是說會說話的人,心腸不太善良。
這在某些時候是正確的,但在生活裡卻不一定。
但善良的人卻是這麼認為的,認為自己的不善表達是善良的符號。反正我善良,你們自己核計著辦。
實際上,準確表達,尤其是在發生衝突時候的準確表達,對雙方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客觀。而不是“你總是遲到”之類的絕對性表達。
其次,不要把事情引到對方身上,比如“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
還有,不要輕易指責,而要站在對方角度考慮,比如“沒接我電話,是沒電了嗎?”
總之,生活不是講理,是愛。
-
3 # 質躍
有啊。不過,也得看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更主要,善良是形容人的品質的,人際關係是人的一種社會形象屬性,不同品格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人際關係,沒有任何兩人的人際關係可以完全相同,所以,說人是社會活動關係的總和,這是把人類社會的人總結的十分到位了。
善良維持人際關係,這種有意的維持是所謂的“善良”,品質是人的精神面貌,是內在的不覺的。而能拿出來用的,那是手段,上德不德,就是此理的。
反過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也維持人善良呀,
其實,是應該說建立正常的人性的社會活動關係,那麼人就是符合人道的善良的人了;而不是,反著來的。人與人的品質相對立。
當然,一定的社會生產活動關係下,人呀,個人還是往道德的“善良”的靠攏,便好了,
好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4 # 快樂如風談財經
誰也不願意和一個凶神惡煞生活或工作一起,善良的人一般都容易理解他人傾聽他人。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是這種狀態。那不正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最佳社交圈。
回覆列表
善良肯定是有助於維持人際關係的,但現在社會上又經常會聽到人善被人欺的說法,真正成熟的人應該是處處與人為善的不好惹的人,兩個要素缺一不可,只講與人為善也不行,只講不好惹更不行,你不好惹別人離你遠點就是了,你如果想眾叛親離就只做一個不好惹的人,那又叫什麼成熟呢?處處與人為善的不好惹的人,那是因為把善待別人作為了自己的主動性防禦,然後再強大自己,把不好惹作為了自己的攻擊性武器,攻守兼備,能攻能守,這才叫真正的成熟。如何去實現呢?公式如下:
與人為善+強大自己+恃強扶弱=成熟的不好惹。
切記切記儘量不要為自己而不好惹,一定要抓住機會盡量多為弱者而不好惹(自己就自然不好惹了),與人為善+恃強扶弱都是為了“不好惹”能得道多助以擴大不好惹的影響力。其實,與人為善是長期的,時時刻刻的根本,不好惹是階段性的,短暫的,三五年的不好惹就已經足夠讓別人瞭解了,而與人為善才是終生受益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