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22074203195

    哭牆又稱西牆,是猶太教的一個聖蹟。它位於耶路撒冷東區老城的東部。牆長48米,高約19米,由12層大石塊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未使用膠泥,但牆體異常堅固。公元前10世紀古以色列王國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繼位,曾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即摩利亞山)建造了第一座猶太教聖殿,又稱所羅門聖殿。聖殿長約30米,寬約10米,高約15米。殿前走廊長約10米。殿牆用山石砌成,牆上以香柏木遮護。殿右房屋內有螺旋樓梯,可上通屋頂。殿梁採的是一條粗大的香柏木。地上鋪以松木板,金子帖面。整個聖殿分為內外兩殿,門廳為禮拜場所,外殿為聖所,內殿的門框、門扇中香柏均用橄欖木製作,外表貼金,各門扣鉸鏈,俱皆金鍊。內殿中香柏祭壇,亦皆金子包裝:兩個橄欖木作的"基路伯"活物,各高5米,亦用金子裹其面。"基路伯"具有人、獅、牛、鷹四種臉象;有兩對翅膀,上面一對相接,下面一對遮體,其肢體下有四個可隨意而行的輪子,而活物的上面坐著耶和華上帝。用金子鑄出連線一起的兩個"基路柏"要高張2.5米長和翅膀,兩個翅膀尖的距離約5米,遮隱著"施恩座",臉對臉朝著"施恩座"。據說,這是上帝所在之所,只有大祭司在贖罪日才可入內。殿前有兩根柱子在左邊的名"波阿司"(Boaz:古希伯來人,是伯利恆的一家富戶,以利米勒的親族了;右邊的一根名"雅斤"古希伯來人名),殿門外走廊前還放置一個銅鑄的大祭壇。殿院寬闊,院中有一個帶臺階的大祭壇,為了祭司淨身方便,也放置了一個稱作銅海的大銅盆。這個聖殿的建築及其所有安裝設施,真可謂宏偉彤庭,金壁玉堂,仙仗寶座,華麗生輝。教徒們來此朝覲和獻祭者,經常絡繹載道,門庭若市,因而成為古猶太人宗教、政治和社會文化活動的中心。公元前604年和公元前597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兩次興兵斥奪聖殿中財物;並於公元前586年攻下耶路撒冷,就在猶太教歷阿布月初九日,,將這痤聖殿徹底摧毀。王國上下人員連同技工均被裹挾到巴比倫,作了囚虜。 波斯國第一代皇帝居魯士二世來亡巴比倫後,於公元前538年,允許被俘到巴比倫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與此同時,還將聖殿中被掠走的珍貴器物5000件歸還給猶太人。第二聖殿初期建築工程並不順利,停工十餘年。後來在先知"哈吉"和撒迦利亞的鼓勵下,所羅巴伯和約書亞再次領導群眾,動手建殿。公元前516年,第二聖殿終於完成形式雖仿第一聖殿,但較為簡易,此後猶太人亦多次對它進行修葺。公元前168年,希臘塞琉古王朝安條克四世在聖殿祭壇上向宙斯(希臘神話中的主神)獻祭,曾遭到猶太人的反對。後經馬卡比起義,潔淨了聖殿,併成為猶太人每年修殿節紀念的由來。公元前37~前4年,猶太希律大帝重修第二聖殿,較前更為富麗堂皇,不亞於羅馬的大廟宇。它的建築,遵循傳統格式,比過去更高大,裝飾更加精美華麗。這樣來之不易的寶貴建築物,可惜於公元70年和135年又徹底被毀於羅馬人之手,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聖殿從此公元691年曾併入伊斯蘭教的巖頂和阿克薩清真寺的圍牆,雖然如此,但猶太人仍很珍惜之,都被視為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早在公元333年就有不少猶太人在該牆下聚集起家行宗教祈禱活動,甚至觸景生情,號啕痛哭,哭訴羅馬人毀壞聖殿之暴行。此衙千百年來,常有各地猶太人也來此號哭,寄託其對故國之哀思,抒發出"彼黍離離"之感嘆,此即"哭牆"得名之由來。如今每天都有人來此面壁哭泣或祈禱,特別是每逢宗教節日,更有大批猶太人聚集牆下,舉行緬懷先人和追憶民族苦難的祈禱儀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婚不婚成流行?結婚仍是當代青年的歸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