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業可以嘗試“孵化”新業態,進入新業態創新創業。可以看一下佛山的傳統制造業的“孵化”過程。
●從服務陶企到服務泛家居
母公司:陶瓷企業
今年5月,脫胎於金意陶資訊部的佛山乾龍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乾龍科技”)又迎來轉變。這家金意陶的全資子公司將不止服務一家母公司,還將服務泛家居產業。“2015版的乾龍科技是一家資訊公司,最初承擔金意陶資訊化的專案。但現在,它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在員工體系、財務體系上獨立於金意陶。”該企業副總經理王櫟童回顧說,2016年,企業針對陶瓷行業製造商與經銷商的資訊互動,著手開發一款基於雲共享的數字化工具,來解決產品資訊、品牌資訊和培訓資料分散在企業官網、雲盤等不同平臺的問題。2017年,金意陶與乾龍科技的管理層意識到,幫助製造商和經銷商建立起高效的資訊連線,不單只是一家企業的需求,而且廣泛存在於泛家居企業中。
2018年,乾龍科技開始關注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連線,來幫助“銷售變得更簡單”。記者瞭解到,在一款“乾龍APP”中,海量資料沉澱下來,4千名經銷人員可以隨時呼叫雲平臺上的設計方案,在大螢幕上運用多媒體展示給顧客。點選“磚臉識別”,導購即可幫助顧客調取與照片效果最接近的一款產品。而在傳統的門店中,導購要憑藉有限的圖片和樣板間,說服顧客成交,依靠的主要是經驗。“今年,乾龍科技將繼續在金意陶的‘母體’上做產品試驗。明年,相關產品將推向其他泛家居的試點企業,包括裝修企業、傢俱企業。”王櫟童展望說,下一步,乾龍科技將透過資本市場融資引入其他投資者,金意陶將由母公司逐漸變為乾龍科技的一家客戶公司。
●從用光照明到用光來保健
母公司:照明企業
從關注光健康領域至研發出第一件光美膜的手工樣品,廣東凱西歐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西歐”)用了兩年的時間。顧名思義,這款酷似面罩的光美膜,能夠利用光能來美容。在紅光照射下,它可以加速面板排毒代謝,抑制黑色素生成;在藍光照射下,它可止癢、減輕發炎,達到消炎祛痘的作用。儘管該專案獲得了第四屆佛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名的成績,但也沒有因此找到融資的機會。該公司董事長吳育林透露說,僅專利全部獲批就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而以光美膜為核心產品的專案公司還在前期籌備中。凱西歐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新產品的市場調研、外觀設計,並引入投資者。
談及企業進入光健康領域的原因,吳育林分析說,企業95%的訂單來自海外的代工業務。近年來,跨境電商對照明市場的介入,海外經銷商的利潤越來越小。“這些因素造成海外市場的利潤空間下降了50%,估計今年銷售額有可能下降10%。照明企業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需要打造自主品牌,並先在國內市場找到突破口。”對此,吳育林表示,培育自主品牌尚需要時間。以企業自2015年啟用的自主品牌“凱迅”為例,預計今年才會產生投資回報,而在2016年至2017年間,該品牌還沒有給企業帶來利潤。
在光健康領域,儘管吳育林深信這是照明行業今後20年轉型創新的“風口”,但他同時坦言,國內在光密碼技術的基礎研究上還是空白,現有的燈具只能模擬太Sunny98%的可見光;要模擬太Sunny中67%的不可見光,進一步從事光保健、光醫療產品研發,這還是研究課題。
醞釀轉型的照明行業。研發中的光保健產品。
傳統制造業的創新如何在市場的土壤上開花結果?
對此,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表示,創新是為市場、為消費者而創新,不是為創新而創新。“然而,中小企業、訂單生產者往往沒有能力創新。”丁力分析說,這是佛山製造業目前所遇到的問題。這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市場“握手”,把“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結合起來,解決中小企業創新的問題。對此,有企業人士建議,地方可以對轄區產業建立一套評估機制,對有前景、有能力的優勢產業給以融資支援。
傳統制造業可以嘗試“孵化”新業態,進入新業態創新創業。可以看一下佛山的傳統制造業的“孵化”過程。
●從服務陶企到服務泛家居
母公司:陶瓷企業
今年5月,脫胎於金意陶資訊部的佛山乾龍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乾龍科技”)又迎來轉變。這家金意陶的全資子公司將不止服務一家母公司,還將服務泛家居產業。“2015版的乾龍科技是一家資訊公司,最初承擔金意陶資訊化的專案。但現在,它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在員工體系、財務體系上獨立於金意陶。”該企業副總經理王櫟童回顧說,2016年,企業針對陶瓷行業製造商與經銷商的資訊互動,著手開發一款基於雲共享的數字化工具,來解決產品資訊、品牌資訊和培訓資料分散在企業官網、雲盤等不同平臺的問題。2017年,金意陶與乾龍科技的管理層意識到,幫助製造商和經銷商建立起高效的資訊連線,不單只是一家企業的需求,而且廣泛存在於泛家居企業中。
2018年,乾龍科技開始關注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連線,來幫助“銷售變得更簡單”。記者瞭解到,在一款“乾龍APP”中,海量資料沉澱下來,4千名經銷人員可以隨時呼叫雲平臺上的設計方案,在大螢幕上運用多媒體展示給顧客。點選“磚臉識別”,導購即可幫助顧客調取與照片效果最接近的一款產品。而在傳統的門店中,導購要憑藉有限的圖片和樣板間,說服顧客成交,依靠的主要是經驗。“今年,乾龍科技將繼續在金意陶的‘母體’上做產品試驗。明年,相關產品將推向其他泛家居的試點企業,包括裝修企業、傢俱企業。”王櫟童展望說,下一步,乾龍科技將透過資本市場融資引入其他投資者,金意陶將由母公司逐漸變為乾龍科技的一家客戶公司。
●從用光照明到用光來保健
母公司:照明企業
從關注光健康領域至研發出第一件光美膜的手工樣品,廣東凱西歐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西歐”)用了兩年的時間。顧名思義,這款酷似面罩的光美膜,能夠利用光能來美容。在紅光照射下,它可以加速面板排毒代謝,抑制黑色素生成;在藍光照射下,它可止癢、減輕發炎,達到消炎祛痘的作用。儘管該專案獲得了第四屆佛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名的成績,但也沒有因此找到融資的機會。該公司董事長吳育林透露說,僅專利全部獲批就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而以光美膜為核心產品的專案公司還在前期籌備中。凱西歐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新產品的市場調研、外觀設計,並引入投資者。
談及企業進入光健康領域的原因,吳育林分析說,企業95%的訂單來自海外的代工業務。近年來,跨境電商對照明市場的介入,海外經銷商的利潤越來越小。“這些因素造成海外市場的利潤空間下降了50%,估計今年銷售額有可能下降10%。照明企業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需要打造自主品牌,並先在國內市場找到突破口。”對此,吳育林表示,培育自主品牌尚需要時間。以企業自2015年啟用的自主品牌“凱迅”為例,預計今年才會產生投資回報,而在2016年至2017年間,該品牌還沒有給企業帶來利潤。
在光健康領域,儘管吳育林深信這是照明行業今後20年轉型創新的“風口”,但他同時坦言,國內在光密碼技術的基礎研究上還是空白,現有的燈具只能模擬太Sunny98%的可見光;要模擬太Sunny中67%的不可見光,進一步從事光保健、光醫療產品研發,這還是研究課題。
醞釀轉型的照明行業。研發中的光保健產品。
傳統制造業的創新如何在市場的土壤上開花結果?
對此,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表示,創新是為市場、為消費者而創新,不是為創新而創新。“然而,中小企業、訂單生產者往往沒有能力創新。”丁力分析說,這是佛山製造業目前所遇到的問題。這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市場“握手”,把“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結合起來,解決中小企業創新的問題。對此,有企業人士建議,地方可以對轄區產業建立一套評估機制,對有前景、有能力的優勢產業給以融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