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弘道

    父母作為自己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對於孩子的影響既是巨大的,又是潛移默化的。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講,父母的職業對於孩子會有些影響,但真正影響孩子的決定性因素其實是父母的職業精神和日常行為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常常是於無聲處和潛移默化的,不言之教和無為之益才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所以,真正懂得家庭教育和兒童教育真諦的家長一定都會注重自己的日常言行和好習慣的呈現,而不是之知道一味地和自以為是的教訓和空洞說教。

    具體地講,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間的相處之道、勞動態度與習慣、接人待物之法、事業心、責任心、對社會的關注等都是教育孩子的過程。

    總而言之,父母的職業對孩子人格的塑造會有一些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不是決定性的,而父母的在下是生活中無意識表現出來的道德觀、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及其表現則是更具決定性的因素。

  • 2 # 西域青木

    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職業對父母的人格有影響,在生活中也會表現出點點滴滴,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點滴的”滲入”。

  • 3 # 情櫻靈動

    父母的職業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影響,父母在工作時,孩子也正在上學,基本上在時間上是兩條平行線,家長也不會讓孩子知道,家長的觀念裡認為這不關孩子的事,孩子也無從可知,統一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在專業書籍中,沒有提到過家長的職業對孩子的正面影響,基本上是一些正面管教,說明是一些現象性間接影響,可可引導性來塑造孩子的人格,教育無小事。心理學家亞歷山大.魯巨集認為:“人的人格,像樹的年輪,是一圈又一圈地發展出去的。嬰兒的一圈,代表愛與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創作與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戲;青年的一圈,是情愛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則象徵現實與責任。一個完全的人,要具備上述所有特徵。這一圈一圈的發展有一定的程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壞了,這個人的個性就會負傷,不能完全。”

    有一位農村家長帶孩子來城裡讀書,這有多麼不容易,可孩子對比城裡的同學,要什麼有什麼,孩子在對比中學會了頂嘴,自認為同學想有什麼就有什麼,為什麼自己卻不能。孩子的父親是一個送煤的,拒絕不了孩子的要求,只好與孩子約定,讓孩子跟著父親去幹活,孩子勞動所得全部歸孩子,孩子認為公平合理,心裡樂呵呵。第二天,孩子累到滿臉是煤灰,累到腰痠背痛幹不動,辛苦一天得到二十元,爸爸獎勵孩子參加勞動得十元。孩子回想起父親為自己所做的原來是這樣得到的。從此以後理解了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不是超人,學會了合理的私慾是為父母多節省。

    對於父母的職業,有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瞭解,好好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得來的。為孩子樹立職業無貴賤,承認父母的不足,父母的心態也會傳承給了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辛苦努力為了什麼。父母有著辛苦的職業也不是什麼丟人,要與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需要孩子的感恩,也許正確面對父母的勞動是對孩子的場景教育,教益的背後學會感恩。

  • 4 # 輕紅釀白

    我覺得有影響,環境和父母的言行肯定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我媽媽做生意,經常說一些生意經,我的思維就比較活躍,對理財經營就很感興趣。

  • 5 # 晉沙

    網友你好,我覺得影響很大,看了周邊很多孩子的成長,感觸頗深。

    比方,孩子的父母是教師、鋼琴家、體操健將、警察、農民、生意人等等,小時候他們耳濡目染的就是這一職業所涉及到的領域以及這些職業延伸的道路,所以子承父業,他們長大了從事這一職業就理所當然了。

    當然也有和父母選擇不一樣的職業,或者正好和父母觀念衝突,或者叛逆兒子,就選了其它。

  • 6 # 自由寫作人阿尚青子

    父母的職業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影響嗎?(原問題)

    不得不說有影響。

    有一位朋友,他父母都是公務員。他從小家庭作息就是早起早睡、按部就班呢。因為父母雙職工,每天的時間很緊張,幾點幹什麼,晨起怎麼安排,都擺置得井井有條。因為稍微有些拖拉,或者被別的事情打擾,原先的計劃就很容易亂套。

    所以,我這朋友也就養成了有條不紊的好習慣。什麼物件放在哪裡,什麼時間該做啥事兒,基本都是固定的。

    他很小就單獨睡覺,上鬧鐘定點起床。

    與此相適應的,我這朋友打小就自立要強,從學習到工作都很優秀。

    後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他找了個別人認為很般配的女孩兒結婚了。

    令人不解的是,婚後兩年他離婚了。

    原來那女孩兒挺聰明的,人樣兒不錯,有份好工作。離婚的原因是兩人觀念嚴重不合。

    女孩兒家在縣城,父母都是農民。農民並不算勤勞的那種,作息不固定,生活懶懶散散,家裡物件兒亂七八糟,做事兒都是拖拖沓沓。

    父母如此,女孩兒也是這種習慣。

    婚後兩個人就作息不一致曾衝突過幾次。朋友早起早睡,女孩兒晚睡晚起。朋友做事兒有條不紊,女孩兒總是丟散落四。朋友本來積極向上的,受那女孩兒拖累,總也休息不好,工作不給力,業餘時間也純粹被打亂了。

    幸虧沒孩子,一個人改變一個人是很難的,朋友又不願庸俗墮落下去,只好離婚了。

    有人說,公務員家庭也好,農民家庭也好,主要看一個人的秉性了,這個和家庭裡父母的職業沒啥關係。其實,孩子打小的作息時間和行為習慣,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行為對孩子的耳濡目染決定的。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真屬於大概率事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天國猛將如雲,最厲害的五個人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