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518063905博雅書畫院

     十七帖》是書法家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因為它是由17幅王羲之不同書法手札組成,故名《十七帖》,是中國書法草書的典範,也是草書這種書體成熟的代表作品,歷代草書書法名家無不學習王羲之的《十七帖》。比如元代的書法家趙孟頫就曾經臨摹過王羲之的《十七帖》,作品入下,趙孟頫的臨本個人特色十足,但是他對於王羲之筆法的理解非常深刻,透過刀鋒看筆鋒,寫出了王羲之的書寫感。是我們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一個很好的參考除了元代的趙孟頫,我們當代的書法名家啟功先生也是臨摹王羲之書法的高手,他也曾對王羲之的草書下過很大的功夫。

    我們看啟功先生臨寫的王羲之《十七帖》,除了寫出了王羲之的書寫感,其用筆相對於元代的趙孟頫更加厚重,不過在用筆的變化上要少於趙孟頫的臨本。由此也可看出,啟功先生被稱為當代的書法大師,也並非浪得虛名,最近有不少的書法界的朋友質疑啟功先生的水平,認為其書法並稱不上大師,我們把啟功先生抬的太高了,我則認為不然,對於一個書法家的評價不能單看幾幅作品,要綜合他對於書法的理解來評價,哪怕青年時期有一幅作品水平高超,都可以來定性他的地位。

    因為一位書法的水平不是一直不變的,有的到了後期進步了,有的則可能退步。我認為啟功先生在中青年時期的作品在當代是少有人能及的,誰說啟功不能稱大師?總的來看,我覺得啟功先生的臨帖更加秀美,趙孟頫的臨帖更加古樸,各有千秋!

  • 2 # 恆自然

    馬弟:

    拿你十年或二十年前的臨帖和現在的同臨帖,兩比,怎麼樣看呢?

    啟功這臨帖,是三十八歲之前的東西,未書法開悟成熟的墨跡。松雪的是成熟期的臨帖。

    你這設題和研學,嬉鬧不嚴謹。呵呵

  • 3 # 高良近

    啟功臨的好像差我一大截。我已是三十左右開始臨十七帖了,只是我入帖不深,因為我是書譜和十七帖混合著臨的,一篇十七帖一篇書譜的輪流轉。

  • 4 # 周維祥書法

    謝謝千千千里馬邀請回答問題,臨摹字帖,應該是像好!還是不像好!我覺得,不能用像與不像去評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肘腕力,毛筆,訓練有很大差異,和古人也是一樣,就算是用雙溝,拓,臨摹,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像,所以,臨摹的越像,就暴露出來了做作,還是結合自己的特點,神似好!

  • 5 # 翰墨今香

    我們先看啟功先生臨的《故母帖》,大家覺得像不像?有個網友曾經說的很好,啟功臨誰的帖子,出來都是啟功體。其實很多書法家到了一定時候,臨帖都已經不是在追求形似了,而是在追求神似,臨帖的神似其實是介於臨摹與創作之間了,追求的是原帖的精神氣質。

    雖然與王羲之的《故母帖》原帖相對比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不像,但如果不看原帖,只看臨作的話,你會覺得這就是王羲之的筆意。意臨就是介於似與不似之間,更多地注重的是筆意和筆勢的取法。

    我們接下來再看看趙孟頫的臨作,如果不看原帖,只看臨作,我們會覺得比上面啟功的臨作更接近王羲之的筆意。但與原帖一比我們會發現也是不像,這其實也是上面我們說的這個“意臨”的問題。

    據記載趙孟頫的草書就是以《十七帖》為模範的,吳寬曾經於一天之內在不同的場合看到過三本趙孟頫臨的《十七帖》,《十七帖》幾乎就是趙孟頫每日的書課。由此可見趙孟頫與王羲之書法所下功夫之深,這在後世幾乎是無人能比的。

    如果我們直接拿啟功與趙孟頫的臨作相比,高下恐怕一下就躍然紙上,趙孟頫的臨作多少還有晉人的蕭散簡遠的逸興,而啟功先生則只剩下筆法與筆勢了。

    “意臨”一方面追求原作的精神氣質,一方面也是臨者自己精神氣質的疊加,與原帖的縱逸相比,啟功先生的臨作更為拘謹,而這點與啟功先生的性格也是十分相符的。

  • 6 # 羅落落

    肯定是趙孟頫比較像,趙孟頫只是在結字,運筆,轉折,連帶上稍有改變,加入了自己風格,啟功看起來肥厚圓潤更加突出,整體風格趙孟頫更像

  • 7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最瞭解王羲之字的人,就是趙孟頫。

    趙孟頫自己的字更接近王羲之,啟功先生而是另尋一路。趙孟頫是最瞭解王羲之的人。

    《十七帖》是學習草書必學”範本“或者可以直接說”教材“。

    只要是書聖王羲之的字跡,都是後世書家學習的範本。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

    《十七帖》不是一個帖,共收錄了王羲之的信札二十八件。書寫時間為東晉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年—公元361年),時間跨度長達十四年。

    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我們現在一般以趙孟頫的墨跡本作為範本。

    沒有人會懷疑,趙孟頫從王羲之中學到最多,宋朝米芾一開始花費大量時間,研習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字。

    趙孟頫學《十七帖》肯定不是最相似的,但是趙孟頫肯定是最瞭解王羲之的。

    趙孟頫的字如上圖,肯定不完全和王羲之一樣,經過自己的取捨,但是依然可以有王羲之的脈絡。

    可是啟功先手自己的字,最後的取捨,”結字“方面有些是王羲之的取法。

    單字的”筆畫“,啟功先生過於精簡。控筆能力來說,趙孟頫勝於啟功。

    一人有感

    有些人臨帖很像,但是一離開帖,就不太會寫字。

    臨帖讀帖再到出帖,非常不容易。

    在讀王羲之的帖的人中,沒有人能夠和趙孟頫相比。讀王羲之的帖,想要出帖,可以分析分析趙孟頫的取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錶消磁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