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走廊
-
2 # 微史春秋
“葉公”本非姓葉,而是羋姓,沈氏,名諸梁,字子高。因被楚昭王封到葉邑,故稱葉公。
葉公是春秋末期楚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約生於公元前550年。從他的羋姓就可以知道他是楚王室貴胄出身——他的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
葉公在在管理封地期間,業績突出,受到楚國朝野及各地諸侯的敬重。此外他還平定楚國的白公之亂,有匡扶社稷之功,但平叛後他不戀權勢,仍回到葉地生活。
可以說,在政治上,葉公的一生是完美的,在愛國與愛民之間都做到了楷模的地步。
但是兩人的觀點並不一致,《論語·子路第十三》記載了此事。
葉公語孔子:“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直躬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葉公認為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兒子出面作證。孔子卻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很明顯一個主張大義滅親,一個主張為親者隱瞞。
葉公對孔子的看法不免嗤之以鼻,兩人可以說不歡而散。
孔子的門人都葉公不免心生不滿,後來孔子的儒家取得獨尊地位,一些儒生便開始美化孔子,抹黑與孔子意見不一的人。
葉公就是其一,著名的葉公好龍的故事便出自,幾百年後西漢儒家劉向的《新序·雜事》: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其實據葉縣縣誌記載,葉公喜歡的龍並不是真龍,而是指“水渠”。
葉公在葉縣發展生產,興修水利,他修築的東、西二陂,可灌溉農田數十萬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
修水利工程的時候,他修了很多引水渠,這些水渠就像群龍一樣,可以為葉地引來水。
只是這寫被後人抹黑為“葉公好龍”。
這是後世儒家為了美化自身,貶斥其他學派的慣用手段。這可惜隨著劉向這個故事的傳播,堪稱楷模的葉公貶斥了形式主義的小丑。
葉公去世後,即被立祠享祭,他的一些後裔為紀念祖上之德改沈為葉,這便是葉姓之源。
因此,葉公沈諸梁又還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
-
3 # 蟄先生
葉公好龍,基本上是後世劉向加工的段子而流已。在孔子眼裡,能稱為龍的只有老子。史記記載,孔子去拜訪過老子,回來後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用網來捉,會遊的,可以用絲線來釣,會飛的可以用弓箭來射。至於龍,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它是乘風雲而上天。我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龍吧。莫非葉公好龍至而侮辱了孔子心目中的老子嗎?
葉公的為人為治,孔子還是心生佩服的,周遊列國之際,就曾拜訪過葉公,還對“什麼是正直”兩人交流了看法。葉公拿偷羊舉例子,說父親偷了羊,兒子就要舉報,且為證。孔子認為非也,父親偷了羊,兒子要為父隱,兒子偷了羊,父親為兒子隱。說什麼正直自在其中也。最終兩人道不同不相為謀。莫非孔子因著這不合而心有不樂?
龍是一個不存在的,在世人眼裡很能的物種,其真身現身,別說葉公,只要是人,哪個又不還害怕呢?你我皆害怕,又何必強求人家非性呢。故葉公好龍,也不是很黑,說了個實話而已。只不過是我等吃瓜群眾不解風情了兩千多年罷了。
-
4 # 楊朱學派
在儒家經典《左傳》中,楚國葉(SHE)公是楚國賢大夫,是位德高望重之人。
葉公名沈諸梁,羋姓,沈尹氏,名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國軍政治家。楚莊王曾孫,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葉邑,故稱葉公。
葉公德才兼備,被楚人敬仰。楚王和孔子都很尊重葉公。
儒家從來也未貶低過葉公。
今天河南葉縣就是葉公故里。
葉公好龍的故事是寓言。而非史實。不足為據。
回覆列表
葉公,原名沈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出生於公元前550年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出生於楚國王室家族,其曾祖父是歷史上有名的楚莊王。公元前524年,楚昭王封他為葉邑(今河南平頂山葉縣舊縣)尹,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葉縣縣長。故史稱葉公。
到封地後,他養兵息民,興修水利,扶助農桑。深得當地百姓和四方諸侯的愛戴!葉公主持修建的葉縣水利工程,葉縣人民深受其利世代感恩。這一水利工程也建立了中國小流域興修水利的先河,這一工程比西門豹的鄴渠早了100多年,比都江堰也早了200多年!至今遺址尚存。
公元前479年,葉公帶領部隊平定有白公勝發動的叛亂。楚惠王封葉公為令尹兼司馬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兼國防部長。
公元前489年,孔子聽說葉公治國有方,特地去拜訪啊。
公元前475年,葉公毅然把 令尹讓給公孫寧,把司馬讓給了公孫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葉公讓賢,自此,葉公回到葉地安度晚年。葉公的後代有一部分有沈姓改成葉姓以此紀念葉公。
至於歷史上的葉公好龍,是漢代有名的典故。是說葉公衣服上、杯子上、屋裡到處都是畫著龍的影象,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後,來到葉公的家裡,葉公反而嚇得四處逃竄。經歷史考證葉公屋裡畫的是水利力圖!後世這樣醜化葉公,估計有他自己的考量和目的。但是,這樣的行為在我看來還是有些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