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ol168
-
2 # 雞蛋媽互助幫
我來談談,我的體會吧,我的寶寶現在剛好一週歲。已經很有自己的主見了。
在陪伴他的時候,我深深地體會到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從8個月會爬開始,他就開始興奮地探索世界,如果被打斷或中止,寶寶會大哭、甚至尖叫。如果我們不理解他的探索需求,也許會覺得寶寶不乖、不聽話了。
瞭解到這些以後,我很願意支援他,只要不危險,我都鼓勵他做自己要做的。記得上週末,商場做兒童節目,別的小朋友在地墊上玩玩具,他偏要一個人在商場的地上開心的爬,來往的人竊竊私語斜眼看著我們,雖然我們覺得臉紅,但是他玩的很開心很盡興。走的時候很滿足,還一直笑。
-
3 # 晨光微曉
寶寶自我意識萌發,父母要如何應對?
場景1:“媽媽,我要自己來!”明明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明明要趕時間,寶寶偏偏不讓大人動手。抓狂!
場景2:“你怎麼拿我的本子!”明明是哥哥的作業本,在2歲的小蠻妞嘴裡竟然也成了她的。
場景3:“哥哥,你不要躺著,你要好好坐著看書!”女兒大聲吆喝著哥哥,看哥哥沒動,小手對著哥哥的臉“啪啪地”打過去。
其實,看起來是些不搭槓的場景,卻都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表現。場景1是發現自己的能力。
場景2是對自己物權的發現。
而場景3則是在1和2基礎上,對自我和規則的發現。
這三個場景可以說是按照1-3有先後順序的,發展到某個階段,這三種情況也會並存。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說有些許獨立,執著,也有可能固執的讓人抓狂。
支援、鼓勵、包容和愛,讓孩子更好成長遇到這樣的場景1這樣的情況,沒有什麼危險的情況下,允許他試一試。如果成功了,那麼就給孩子一個鼓勵;如果沒成功,那麼可以抱抱孩子,告訴他,“寶寶做的非常棒了,多試試就慢慢學會了。”
遇到場景2時,孩子輕輕地抱起來,等她情緒平復吧,“這個東西是哥哥的。”如果孩子執意說是他的,在非常溫柔而堅定地說,“這是哥哥的”。可以跟他慢慢重複幾遍,這會讓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過程中,更好地樹立物權意識。
遇到3的情況時,告訴孩子“你關心哥哥,希望他也遵守看書規則,愛護自己的眼睛,這是非常棒的,但是哥哥不是用來打的。你可以告訴他,並可以多提醒他幾遍啊。”
相信這樣處理,孩子自我意識萌發過程中,能更好地認識自我的力量,發展物權意識,更好地樹立和維護規則。
-
4 # U橙心智教育
瀉藥!
嬰兒2歲這個時期,會容易表現的很興奮,常常表現的攻擊他人這樣。
這個時候家長不是要引導而是要了解,不要以為孩子在“叛逆”,而去做什麼糾正等行為。
很多孩子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比方說拉扯你頭髮,那這個時候家長要有適度的反應,有些家長會覺得,你怎麼可以打人,但是呢,一邊嘴裡說著,一邊臉上還是笑著的。孩子就是很困惑。自己的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
其實阻止行為比講道理更重要,很多家長會以暴力去阻止孩子,孩子未來很有可能是一個以暴力說話的人;反之,家長謙卑,孩子也會成長為謙卑的。
-
5 # 清平灣2017
1.把孩子放到大自然中去。
2.把孩子放到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去。
3.任其自由發展,適當給予積極暗示。
-
6 # 家有高中生666
孩子是獨立個體,當他的獨立意識開始萌芽的時候,作為父母,首先是喜悅的,表示孩子在慢慢長大。作為一個16歲男孩的媽媽,有幾點拙見與大家分享:
1、尊重孩子。在安全範圍內,讓他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家長從旁觀察,瞭解孩子的個性特點,給予及時的事後指導和修正即可。
2、鼓勵孩子。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取笑孩子,透過交流可以洞察孩子的內心,這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初期階段,長久堅持,好處頗多。
3、理解孩子。把自己設定成和孩子一般大,蹲下去和他們平等交流,不輕易責備,不輕易否定,養成教育同理心的習慣,未來的親子關係,即使面對青春期,微調就能平穩愉悅渡過。
加油,寶寶的家長們,把握好孩子的每個時期,孩子教育水到渠成!
回覆列表
作為兩個寶寶的媽媽,我可以回答下這個問題。
寶寶第一階段自主意識應該從4—10個月開始,從她慢慢學會的自主能力如爬行啊。孩子總是想辦法離開媽媽,但是時間長看不到媽媽又會恐懼,所以媽媽在這個時期不能長時間離開,要讓她感到你隨時在他身邊。第二階段是在1歲左右剛學走路,這時媽媽不能焦慮,那樣孩子會覺得不安全,媽媽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任由孩子玩耍,只要在玩耍的過程中是安全的,這樣更能有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個階段是2歲左右,孩子學會了說,總是喜歡說“不”,這是媽媽要做的是孩子需要時出現,不需要時旁觀。如果媽媽在孩子不需要時也出現孩子會變得推脫責任。
第四個階段是3歲左右,孩子要發展成獨立的自我,這時媽媽應該讓孩子感覺到媽媽隨時都在身邊的,即使媽媽暫時不在,媽媽的愛也是永遠都在的。
其實在寶寶自我意識的萌發階段最主要的就是給他足夠的安全感,給他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寶爸寶媽的夫妻關係一定要穩定,尤其是媽媽,必須學會情緒管理,控制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