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小笑笑

    謝謝邀請。《知否》的熱播,讓我們感受到了久違的古裝氣息。畫面精緻,故事有煙火氣,主演也都充滿活力,帶人入戲。可也因為是古言的緣故,好多小夥伴對當時的稱謂和風俗,都不是很明確。最近的劇情中,盛家老爺被皇帝扣在宮中,盛家老夫人和明蘭卻都把皇帝叫官家。這有點跟咱們平時看的不太一樣,不應該叫陛下嗎?

    其實這很容易解釋。《知否》的時代背景是宋朝,宋代子民對皇帝的敬稱就是“官家”。這個稱謂來源於《資治通鑑》。“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各取句中的一個字,就成了“官家”。皇帝作為天下表率,當然要講德才和大愛。“官家”這個詞一出,把有名的三皇五帝都概括了。這麼看來,這個稱謂是比“朕”還要高階霸氣啊。

    那為什麼宋朝要改這麼個稱謂呢?這跟宋朝的建立有關。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起源與陳橋兵變,趙匡胤在這次事件之後終於稱帝。可他原本是後周的臣子,這皇帝來的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於是為了鞏固地位,顯出和別個不同,好讓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官家”這麼一個稱謂。

    宋朝是靠武將得來的天下,可是皇帝對於武將也是忌憚的,於是就重用文臣。在《知否》中,盛家老爺盛紘就是個文官。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再加上盛家老夫人在宮中呆過一段時間,熟知當時的皇帝是個性情溫厚的人,不會輕易誅殺文人,這才斷定盛紘一定會平安歸來,讓大娘子不要自亂陣腳。

    其實透過劇情我們也可以知道,某些時候不管皇帝叫官家也是可以的。比如盛紘剛剛被調到京城的這場戲中,老臣們就沒有叫皇帝官家。

    看這位老臣,開口閉口就是“陛下”,皇帝也是很受用的聽著,並沒有因為稱謂的變化感到不開心。

    而盛家老三在跟酒肉朋友們聚會的時候,說的也是“聖上”,在座的各位官宦子弟也沒什麼意見。

    所以叫官家只是那個時代對皇帝的一個稱謂罷了,沒有過多的含義。也正是這些細節的處理,讓這部劇更好的還原了那個時代,凸顯了整個劇組的用心。不愧是正午Sunny出品的良心劇,連一個稱謂都處理的這麼到位。

    不過那個年代,女子叫丈夫“官人”,叫皇帝“官家”,還挺不好區分的呢。一字之差,一個不小心真容易叫錯,好在當時的生活節奏慢,人們說話也思考的比較多,不然一個口誤,皇帝直接就變了老公,老公成了皇帝,那可就啼笑皆非,落人口實了。

  • 2 # 娛愉線上

    首先:“官家”是宋朝臣下對皇帝的尊稱。因為皇帝要大公無私,所以才稱為“官家”。 古語“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的意思是一個賢明的皇帝,應該沒有自己的私愛、私財、是代表上天來治理天下的,所以天下的子民對於皇帝來說,都應當一視同仁。

        其次:哪幾個朝代稱皇帝為“官家”呢?只有宋朝。這又是為什麼呢?這與宋太祖的出身及登基過程有很大的關係。趙匡胤是後周的大將,經過“黃袍加身”稱帝,史稱“陳橋兵變”。這樣他的稱帝也不能使所有人信服,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這樣一個方法,不稱“朕”,稱“官家”。實質為拉攏人際關係和保全位置的一種做法。

    最後:來看一下,《知否》是不是講述的宋朝?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北宋宋仁宗在位後期,這點從盛紘第一次上朝時所經歷的驚心動魄的一幕中能看出。劇中的皇帝因兒子夭折,晚年膝下無子,朝中老臣們就勸諫他過繼宗室之子為嗣。而歷史中的這個原型則是宋仁宗,宋朝的第四個皇帝,趙禎,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三個兒子全部早夭。晚年無子,最終只得於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立趙宗實為皇子。 還有《知否》的故事,有揚州,有汴梁,而趙禎就是崩逝汴梁的

    所以,《知否》中要把皇帝叫官家。看歷史劇還是可以長很多知識的。

  • 3 # 十六國春秋

    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暴君石虎的兒子石邃,稱「官家」實在太難滿足,他欲效仿匈奴單于冒頓,密謀殺害親爹奪取王位:邃甚恨,私謂常從無窮、長生、中庶子李顏等曰:“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顏等伏不敢對。這裡石邃要謀殺的「官家」, 就是當時的羯趙天王:石邃的爹石虎。石虎雖然暫未稱皇帝,但其權力和皇帝無二。後趙天王石虎:字季龍「官家」一詞由來淵遠。註解《資治通鑑》的胡三省說:“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這是把皇帝稱為「官家」的解釋。有網友認為稱天子為「官家」是石邃 / 石虎的“發明”,這是不準確的。其實,官家這個詞早已出現。三國時期便有稱首腦或政府為官家者,《三國志·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其國中有所為及官家使築城郭,諸年少勇健者,皆鑿脊皮,以大繩貫之。”又有:《三國志·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且又官家亦不能久為人養老也。”晉安帝時期的童謠也稱官府為官家。安帝義熙初,童謠曰:“官家養蘆化成荻,蘆生不止自成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國振興路更難?為何說俄羅斯的振興之路是真正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