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華人的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意識以及個體的獨立感是弱化的。這樣很容易就會造成一個問題就是逼婚。

    很多人會感覺在過年被逼婚的感覺讓自己感受到談戀愛結婚就像一個任務一般,而這個任務就像是給父母交一張答卷一般。

    而父母也覺得只要孩子結了婚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那麼到底孩子和父母是在給誰完成任務呢?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臺灣學者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書中介紹,在中國目前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下,一個人是不完整的,都不能構成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沒成家的單身男女甚至會被認為是瘋子和邊緣人一樣。他們在家族中基本是沒有話語權的。

    而這個深層認知信念是被固化在每一個華人的潛意識中,從而一到過年就會成為焦慮而集中爆發出來。 而年輕人縱然一百萬個不願意甚至恨透了這樣約定俗成的文化,但是迫於集體認同,擔心自己被標籤上“不正常”而妥協。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明顯,年輕人好不容易在城市建立的獨立意識回到家中馬上就會被同化。

    另一個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父母難以避免地會捲入到自己所處的社會圈子的攀比之中,他們的擇偶標準也不一樣:你看誰誰的孩子已經結婚,誰誰的孩子都多大了,誰誰嫁了個什麼樣的人,那個人有多少多少錢。他們眼睛裡所看到的都是別人光鮮的那一面,看不到背後的其他面。

    這裡可能還有一個重要點,就是逼婚的父母有時候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能用“逼迫”這樣的行為來表達自己對於兒女的愛,初衷看似是好事,不過往往會給人帶來深深的壓力,這個時候自己作為我們年輕人試著理解,同時如果真的反感記得一定要開啟天窗說亮話!

    最後祝願大家過一個幸福溫暖年!

  • 2 # 螢火蟲心理師

    父母總是催我帶女朋友回家過年,是什麼心理?

    父母總是催促你帶女朋友回家過年,是一種習慣愛你的行為。

    你會發現一個真理,在你上學的時候,每天早上催促你上學別遲到的是誰?

    父母!

    在你畢業上班後,每天早上催促你上班別遲到的是誰?

    父母!

    在你的車油還剩下一半的時候,又是誰催促你去加油的?

    還是父母。

    父母會承包你自出生以來所有的可能出現的行為的提示。

    這是為什麼?

    難道,父母不催促,自己就一定上學遲到?上班遲到?車輛因為油沒了拋錨路中?

    其實,不一定。你的心裡會有答案。

    不用提醒,我自己也會自覺去做。

    可為什麼父母還是總是催促自己做一些既定可能出現的事情?

    為什麼他們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會做?

    這就是全能感使然。

    在家庭結構中,父母對於子女總是命令型,指責型,就容易從你出生以來,父母就已經養成了這樣與你相處的模式。

    當父母一旦不做這樣的事時,這代表父母已經對你完全放棄。

    而對於有全能感的父母而言,這就意味著自己不再是“負責任”的父母。

    他們沒有對你盡到“愛”的義務。

    自己將會是“不完美”的父母。

    而父母只有在不停地催促,唸叨你時,才有對他們自己那個完美父母形象的補足。

    當然家庭結構中,除了指責型與命令型之外,還有民主型以及冷模型。

    民主型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決定,會將主動權交由孩子自行決定。

    冷模型的父母不知與孩子的相處的方式,誤以為以冷漠不管作為放權的象徵,其實更像是冷暴力,讓孩子感受不到愛的溫暖。

    相處的模式共有四種。當然我們力爭做到民主型,但大多數的父母在思想上可能偏向民主型,但是行為上總是遊走在命令型,指責型,冷漠型三種之間。

    那有什麼辦法呢?

    20多年的相處模式可不是我這裡3分鐘的閱讀就能夠改變的。

    重要的是:在這篇文章中你明白了父母為什麼總是催促的原因,而你又因此有了新的理念,去總結出與那些追求“完美”但是的確“不完美”的父母相處的平衡法則。

    具體聊聊怎麼辦?怎麼回事?

    大家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 3 # 楊寶寶老師

    1關心孩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要有後,不先得有老婆?有老婆,不先得有女朋友?

    老人希望孩子早點成家,自己好安心。

    2社會輿論

    錢峰媽媽都說,他老是單著,自己都不好意思去跳廣場舞了。

    群體動物,尤其老一輩,他們聚一起,都說這些玩意兒啊!

    那老是給別人問,也會焦慮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中各大高手武力值究竟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