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效果文化
-
2 # 快樂看電影
我個人覺得還是很好的,雖然這是一個古老的神話,但是沉香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學習沉香不怕困難的精神,做人應該學習沉香那種不畏艱辛、勇敢向邪惡挑戰的精神,要像沉香那樣做個正直、勇敢、善良、機智勇敢、充滿智慧的人。
-
3 # 簡訊飛聲
這部劇不錯,因為個人比較喜歡焦恩俊得原因,所以也喜歡這部劇,愛屋及烏,這部局分上下二部,個人比較喜歡第二部,這部劇主要講述沉香救母得故事,
幾年前看寶蓮燈,只是圖個熱鬧而已,看完之後只是覺得很幼稚,俗氣無比的三角戀惹得人心煩,也沒什麼意思,不過今次重看,卻還是能從中發現一些事情的。
1 關於最終天條被修改的事情。天條被修改究竟是好是壞,似乎很難一時下結論,但是最終代表“改革一派”的沉香三聖母獲得了勝利,代表保守派的,擁有三界最高權力的玉帝最後認輸,王母最終下凡,卻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山先生的那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權力再大,大不過形勢人心,以寶蓮燈的背景而言,形勢就是一味的禁慾已經很難再繼續維持住人心和形勢安穩了,越老越多的人甚至包括太上老君,太白金星,同情思凡甚至也有可能存了這種念頭,如此,玉帝王母權力再大,卻也無力挽迴天條最終一定會被修改的事實,王母雖然是個權謀家,論眼光長遠,處事圓滑,悲憫之心,卻與觀音相比相去甚遠,作為政治家,劇中的觀音和未曾出面的如來,都比王母強很多。
2 一味的破壞舊秩序,卻不曾想來未來的重建,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劇中老君也是一個極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一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沉香,你當真要鬧翻三界,再這樣鬧下去,就會造成有史以最大的災難了。”“你將如何收場?”正是,聯想一下法國大**,還有我們曾經做過無數的荒唐事,不但沒有“解放得了全人類”,反而弄得國家和個人都苦不堪言,群眾的意志其實往往很容易被利用,同時也是難以控制住的,一旦“**”“解放”起來,就往往造成了比原先的舊秩序還要大的災難和痛苦,可惜,到時候,真正理性的人沒有幾個,觀音和老君及時阻攔了沉香,以打賭的方式,圓滿的解決了問題,雖然結局過於理想化,但是這種方式的確可以將犧牲減少到最低。
3 改革的代價。劇中最偉大的改革家,既不是沉香三聖母,也不是老君觀音,而是二郎神楊戩。前者只是無意識的,站在他們自身的立場上,做了一件反抗秩序從而順應了改革潮流的事情,他們有些時候也犧牲的覺悟,然而他們自己,對於事情的本質,到最後也沒有遠遠沒有認清,後者則只是比較圓滑的而有遠見的,同時不失悲憫之心,順應著潮流走的政治人物而已,改革自古以來就是最艱難的事情,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舊的秩序下,必定也有大批的受益者,這正是改革最大艱難之一,玉帝王母不想改革,應該也有這個原因,當然,劇中這點體現不多,但是絕不會沒有,但是而要改革,不管舊的秩序已經腐朽到了什麼程度,沒有破壞每個人的重大切身利益的時候,沒人會想著出頭,那些最終逼著玉帝王母不得不答應修改天條的重量級人物,孫悟空,牛魔王,觀音,甚至一開始幫忙的豬八戒,若是楊戩故意的“欺人太甚”,給自己找下無數仇家,最終這些人把怒火和仇恨都發洩倒了他和天庭天條的身上,俗話說“寧犯天條,莫犯眾怒”,加快了人們對天條不滿和憤恨,最終形成了玉帝和王母也無法不妥協的反抗形勢,單憑沉香個人血氣之勇的反抗,三聖母一味的堅持,可以說是不會有任何結局的。改革家其實在中國曆來都不會有好結果,不管是商鞅王安石,還是張居正,要麼不得好死,要麼改革失敗,要麼身後悽慘,當然,也有好的,比方我們的總設計師,但是他的情況實在太特殊了,怕設計敏感問題,這裡就不多說了,寶蓮燈屬於兒童劇,楊戩自然也有個好結局,不過放在現實中,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劇中的楊戩,並沒有我們總設計師的那種性格。
4 為什麼改革總是如此艱難,為什麼政治總是複雜甚至血腥,歸根到底,人性的因素應該是最大的原因,人性惡的因子永遠無法消除,人類的錯誤和罪惡就一代又一代重複下去,劇中幾乎沒有不自私的人,沉香作為男主角,卻處處顯出了自私一面,在愛情上,在救母的過程中,無不如此,其餘人,也都是或多或少的體現著這些因素,為了自己的愛情,表現的最為自私的丁香固然是一次次心中存了要置情敵於死地的念頭,小玉雖然相對善良,卻也為了愛情多次反覆,無形中一次次刺激到了丁香,三聖母雖然仁慈高貴,善解人意,而她為了自己的愛情,全然不顧牽累了無數人,也絲毫不為哥哥的處境著想,一味的對其怨恨,依然指望能夠早日一家團聚,作為女性,她們都為了自己的愛情受盡苦難,不惜犧牲一切乃是生命,也都為了自己的愛情自私異常,害人害己。其他人,正如我之前所說,往往都是不到萬不得已,縱然看不慣天庭對待沉香和三聖母的冷酷狠毒,卻也不想出頭惹事,三聖母幾個姐妹相對熱心,也比較有俠義之心,但是就劇中看來,她們更多的是無知者無畏,意識不到後果的嚴重性,存了很多僥倖念頭,才會少了很多顧忌,天庭最高的兩位統治者只是想著如何保住秩序和尊嚴,完全沒有悲憫之心,楊戩也曾因為深知事情的嚴重性,害怕妹妹連累自己,而狠心的拆散了他們一家,並將妹妹壓在了華山。當然,劇中的基調是向上的,最終,所有人的公義都戰勝了私心,獲得了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