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您的姓名已重複
-
2 # 劉啟鴻
單單是民營醫院嗎?改革開放以來有多少的企業改為中外合資企業?並以中外合資企業為榮,把中國的民族企業和民族品牌都丟盡了。
-
3 # 從雲不從風
作為民營醫院的一個普通職工,我從公立出來三年了,從個人感覺來說,民營醫院可以提倡,但不該覆蓋保險,一旦覆蓋了保險,就變質了,因為民營醫院的建立初衷就是盈利,你不給他報銷的權利,他憑技術,憑裝置,憑服務,去爭取他的利益最大化,一旦覆蓋了保險,一看錢來的這麼容易,就很容易讓他們去套保,去造假病歷,去掛床,這樣白白浪費了好多醫保基金,增加了看病難,看病貴的成本,最好的方法是,公立醫院監控醫保,私立醫院監控技術,這樣才能互補,私立醫院沒有醫保,但照樣有商業保險可賺,照樣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私人醫院和公立醫院一樣,都有拿虎皮扯大旗的現象,都存在冠名和戴高帽的現象,外面的人不會了解具體情況,只有裡面的人才知道到底水平如何,業務咋樣,但人又不是天天有病,普通人都是吃虧一次,下次就又去另一家嘗試,而那些老病號,真發現效果不好時,已經財力不足了。所以,單純看這名頭那名頭的,並不可靠,說到底,各種公私醫院的各種冠名,都是兩相情願的,換名字著要的就是這虎皮,被冠名者要的是這醫院的,都是應付一些虛頭巴腦的形式,甚至只是個形式,內容都是虛的,現在網路發達,有公共媒體,也有私人媒體,反正吹牛不要稅,大家不能被廣告誤導,別光看成功案例,要多看看那些負面報道,因為正面報道不可靠,但負面報道肯定無風不起浪。
-
4 # 寂寞有瘋毒
從個人感覺來說,民營醫院可以提倡,但不該覆蓋保險,一旦覆蓋了保險,就變質了,因為民營醫院的建立初衷就是盈利,你不給他報銷的權利,他憑技術,憑裝置,憑服務,去爭取他的利益最大化,一旦覆蓋了保險,一看錢來的這麼容易,就很容易讓他們去套保,去造假病歷,去掛床,這樣白白浪費了好多醫保基金,增加了看病難,看病貴的成本
-
5 # 紫竹商業評論
在歧途中前行的民營醫院
其實,自從允許社會資本辦醫以來,很多民營醫院,一直在三大歧途中摸索前行。
歧途一:金融型醫院
這種民營醫院,本質上只是一個打著醫院的旗號的金融機構,與所有金融機構的玩法一樣,不斷地擴大門店數量、靠規模融資,病人資料就是另一種會員,而且,這種會員還粘性還好,一旦入院,會費會不一直不斷交上。
而醫院運營方也只要不斷地增加新的門店,就能一直把這個資金鍊遊戲故事講下去,吸引一波波的投資拼盤。
這種型別的醫院,主要以新產業創業型為主。
歧途二:地產型醫院
這種醫院走的是圈地模式,即以醫院的名義以在當地建一些國際化的醫院為理由,拿到相對優惠的醫療用地,這裡面,醫療用地本身就應該有配套的家屬住宅及商業用地,加之近年來土地性質可以變更等政策,地產型醫院就大批地誕生了。
當然,這型別的主要以房地產公司和保險公司以及傳統行業轉型為主。
歧途三:黑心型醫院
與前兩種型別根本不專注於醫療行業不同,這類醫院專注於醫療行業,他們起步於個體戶,沒有大資金更沒有資本融資渠道,他們會專注於某類醫學上無法治癒的疾病,對於病人期待的奇蹟,先給予心理上的滿足,然後,開創一個漫長的、陪病人一起治不好的過程,並從中源源不斷地掙錢,直到病人離開這個世界。
這類醫院很多,你能看到的那些號稱能治癒各種大醫院都治不好的疑難雜症的民營醫院均屬於此類。
戴上洋帽子的民營醫院這三種歧路上的民營醫院戴上洋帽子分別能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
金融型醫院戴上洋帽子,更有助於吸收會員(病人+加盟商),然後,才能更方便在資本市場上講故事融資、找接盤俠。
而地產型醫院戴上洋帽子,更有助於地方政府給予的支援,畢竟屬於招商引資引來國外專案和投資。
黑心型醫院戴上洋帽子,當然是更容易吸引那些沒有資金實力的疑難雜症患者,讓他們相信奇蹟會發生的同時,相信自己能在這個黑心醫院享受到國外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更有信心來這家醫院治療。
醫療資源緊缺的化解之道看了首席體驗觀說的這些負能量的真相,是不是心情一下子不好了?
其實,醫療資源緊缺是世界性的難題。目前,各國都要面對這個無解的困境。社會資本辦醫本來是可以緩解的,但是,由於資本的逐利天性,的確不能指望大多數民營醫院投資者會有長期眼光、無限制地投入、只為治病不求回報。
但是,好在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網際網路遠端診療技術、AI技術、以及各種新技術的應用,正在全面緩解醫療資源緊缺的現狀。
而隨著醫療資源緊缺的逐步緩解,加之民眾科學文化素養的普及對於資訊不對稱的消除,“賣方(醫院)市場”向“買方(病人)市場”的轉移是必然,那時候,醫院只有認真做醫療服務和學術研究才能有市場,民眾可以選擇的是更好的醫療條件,那時,才是民營醫院行業真正走向正軌時代。
回覆列表
這個就要從國外的醫療體制說起了,國外醫療,公立醫院保基本,非公立醫院專科專治,高階路線,因此冠名費就給人一種是國外高階醫療的感覺,而且冠名費一般也包含的有國外管理團隊的指導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