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奶奶7怎麼照啊

    我認為,這個你應該聽臨床醫生的,因為臨床醫生他了解你的病情,他會針對你的病情進行治療。專家又沒有給你看病,只是聽你敘述病情,專家只是看的病人多,積累的經驗多,但是病人都各有不同。

  • 2 # 神內小美醫生

    其實我不是很理解你所謂的“專家”指的是什麼?

    是網上提問的專家?是打電話諮詢的專家?是經人介紹的專家?還是各種託人打聽問診的專家?

    不管你是想聽臨床臨床的還是“專家”:

    我還是建議你首先一定的患者本人就診!

    我們都知道“個體差異”,有時候我們所患的病種是一致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自身狀況、疾病所處的階段以及一些自身情況的因素我們的治療方式有可能是不同的!就好比說,指南上建議我們對於合併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要控制在140mmhg之內,最好是130mmhg。這是一個總體的循證醫學概念,適用於大部分人群,但是並不是適合所有的人;簡單的就神經內科來說,患者存在血管狹窄,腦血管基礎較差,血壓要求過去嚴格的話有可能增加卒中的風險,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要求患者的需要控制在一個比較高的範圍!再舉個例子,也是最近剛經歷的一個事情兒,也許你覺得有點跑題,但是深究其中的含義,它們又是相似的:

    是關於工作中溝通的問題:

    我也在經常反思我自己的溝通方式,有些時候我們“做不成、不能做某些事情”,真的是因為我們是處於“最底層”,職位不夠沒有話語權嗎?

    有一部分原因,但絕對不是全部,溝通講究技巧:

    我記性很差,但是總是對一些讓我“敏感”的瞬間印象深刻:

    我們醫院抓學科建設推行了主診醫師負責制,本意是要抓醫院的學科建設內涵,但是醫學並不是能簡單的進行區分的,尤其是現在醫學專業越分越細,想要在各學科亞專科的的抓內涵建設的同時平衡各方的利益關係方面並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面對各學科、各專業的各種問題和質疑,我們“無法解答”!

    真的沒有解決辦法嗎?有時候換一種溝通方式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診醫師、抓學科建設、抓質量內涵,是目前醫院發展的一個頂層設計,首先這個大的發展方向是對的,它適用於大部分科室,這個概念是正確的,你也是認同的;但是每個科室每個學科的特點不同,會存在很多不適用的地方,我們並不是採取“一刀切”的原則進行學科建設,我們會有適當的調整,希望你也能理解.......”。

    這個經歷本身是我對自己溝通方式的一種自我檢討和反思,但是今天我想借著這個例子來說的一個意思就是:

    所謂的專家的建議或者指南/書本上推薦的一些治療措施適用於大部分人群,但有可能並不適用於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去看待當今社會的“媽寶男”以及“扶弟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