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經》一共有多少種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經名是什麼意思?
17
回覆列表
  • 1 # 高高國際

    據說《心經》很早就傳入中國了。

    早在三國時代,吳國的支謙就譯出了《摩訶般若波羅蜜咒經》;姚秦時期,鳩摩羅什譯出了《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唐代玄奘譯出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後,還有唐代菩提流支、實叉難陀、義淨、法月、般若和利言、智慧輪、法成,以及宋代的施護等翻譯了《心經》。

    早期《心經》譯本情況如下:

    《摩訶般若波羅蜜咒經》吳·支謙 譯(失傳)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鳩摩羅什 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 譯

    《般若波羅蜜多那經》唐·菩提流支 譯(失傳)

    《摩訶般若髓心經》唐·實叉難陀 譯(失傳)

    《佛說波羅蜜多心經》唐·義淨 譯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法月 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般若共利言等 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智慧輪 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法成 譯(敦煌石室本)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宋·施護 譯

    現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心經》,是鳩摩羅什的譯本;而影響最大的《心經》,則是玄奘的譯本。玄奘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用字簡潔,文韻流暢,琅琅上口,易於背誦,古來流傳最廣。

    在程東所著《心經揭諦》一書中,開篇就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經名進行了解讀。【經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何謂“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是一個概念,“波羅蜜多”又是一個概念。

    《心經》的“般若”是音譯,它的意思不好翻譯,因為在中文裡沒有可以對應的概念。如果一定要用中文來翻譯,一般會被譯成“智慧”。“智慧”是中文裡已有的概念,其意思與“般若”比較相近,但不能完全對應,所以譯成“智慧”就比較勉強。

    那麼“般若”的意思應該如何理解呢?或許可以用“覺悟”的意思來理解。不過“覺悟”的意思也不好理解,它需要體會。如何體會呢?體會自己本來的而又見不到的存在。我是存在的,但是我卻見不到我自己,因而我不知我。我知我,也就是認識自己,這是古往今來每一個人的難題。我能不能知我呢?當然能。如何才能知我呢?不能用常見的方式,而要有特別的方式,這種方式就叫“覺悟”。“般若”的意思用在這裡最合適。

    因此“般若”也是智慧,但是這種智慧不是指一般的知見與理解,不是指人們可以直接見到的東西,而是指見到不可直接見到的東西。如果你有了這種特別的眼光、特別的眼界、特別的見識,就可以叫“般若”了。

    “波羅蜜多”是到達的意思。用“般若”的方式,見到了一般見不到的存在,這就是“波羅蜜多”。

    人人都想見到,但是又都見不到的東西,能不能見到呢?能見到,只要你能用“般若”的方式,就可以見到。“波羅蜜多”是人人都企望達到的目的,但是如果沒有“般若”,這個目的也就無從達成。所以“波羅蜜多”的意思是告訴我們:“般若”是有效的,要人們重視“般若”。因為有“般若”才有“波羅蜜多”,沒有“般若”也就沒有“波羅蜜多”。所以“般若”在佛學中被稱為“智慧渡”,慧能在《壇經》中稱“般若”為“大法船”。

    “般若”心行而成經

    “般若波羅蜜多”是在心知上說的,因此是一種心行。心行而達成了目的,就稱為“心經”。所以“般若波羅蜜多”是“心經”。

    “心”是我的知,“經”是行,行而達到了目的,這就是道。我的心透過“般若”的方式,見到了我自己的本來,達到了目的,知就通了,道就成了。有了道,只要依道而行,就必然可以達到目的,時時可以見本來,這就是“經”。

    我們想去往一個地方,沒有路不行,必須想方設法地去開路。開了路之後,再去就容易了,就不用再開路了,只要依路而行就可以通達,而且人人都可以走這條路。這就是道,也就是“經”的意思。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以“般若”的方式開出“波羅蜜多”的道,使人人都可以經此心行而達到目的。

    “經”有經常、經過、經歷的意思。路成為道,人人都可以走,這是經常的意思。而如何走,走的過程是什麼樣的,這是經歷的意思。這部經其實就是講述經歷這個道的詳細過程,告訴人們這條道要如何行,如何達到目的。其中要如何行,要遇到什麼,經歷什麼,經過什麼,最後達到什麼樣的狀態,才是到達了目的地。

    每一個想要認識自己的人,都想知道自己從何而來,自己的本來是什麼樣的。因為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世界,一切存在都在變化,而且無窮無盡,永遠也看不完。我從何而來?我是誰?我終將向何處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根本疑惑。有沒有永恆的存在?永恆如何才能見到?我是永恆的嗎?這部經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而且它講的不是道理,不是理解,而是告訴你如何做到。你只要依照它說的方式,依道而行,自然就見到了你想見到的永恆。但你要想見到它,就先要離開這裡,所以佛家把那裡比喻為“彼岸”。你的心用“般若”的方式來見,經過了“波羅蜜多”行,就到達了彼岸,見到了你想見到的永恆。

    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名字裡的含意。

      將我的愛,送給你碰巧遇到的任何孩子們。

      ——劉易斯·卡羅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狗狗妒忌心比較高,主人最好只養它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