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哥蛋蛋看世界
-
2 # TP九木人
“衣冠禽獸”是從明朝演變而來,明代官員,文官秀禽,武官秀獸。後來似乎清朝也在延續,而被人調侃嘲笑,反正這個詞一出現就帶著貶義,至今大意沒怎麼變卻有被曲解的趨勢。
“衣冠禽獸”不是特指哪一些人,它是泛指道德品質敗壞的人。好多人都以為是樣子美貌,可是內心行為低俗惡劣的人。其實這個詞和人的衣著,面貌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只要是人都是穿著衣物的。主要的是品行。
像西安的大學生藥家鑫,所行所為與一個人應該有的行為完全相反。所以“衣冠禽獸”的人,就是道德品行與一個人基本的內容向相背離。這樣的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衣冠禽獸
-
3 # tanyhua
是指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看著是人,其實豬狗不如,內心醜陋無比,連畜生都不如,身邊經常會出現這種人,藉此洩憤一下下!
-
4 # 吉祥如意1969
衣冠禽獸:穿的服裝鞋帽光鮮亮麗,說的可能是甜言蜜語,一本正經的樣子,做的卻是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惡劣行徑!惡劣到狼狗不如!
-
5 # 守車寶寶
衣冠禽獸和正人君子是人品格的兩面,脫離參照物(鏡子)很難描述;
生活中:
講誠信,講道德,講原則,守規則,心口一致的人就是正人君子;
背信棄義,沒良心,無底線,欺善怕惡,口是心非就是衣冠禽獸;
工作中:
踏踏實實,勤勤懇懇,言必行,行必果,有質有量有速的人就是正人君子;
拖拖拉開,推三阻四,說話巨人,行動矮子,的人就是衣冠禽獸;
老師(領導/學者):
為人正直,事實求是,為師(官/專家);清廉寡慾,關注學生(民生/大眾)就是正人君子;
外善內惡,歪曲事實,收受紅包(賄賂/利益),扒學生(女人/明星)衣服就是衣冠禽獸;
演員(導演/製片):
透過自己修煉(本事/努力)塑造(導演/運作)出好的角色(影片/票房)的人就是正人君子;
透過上床(性賄賂/炒作)獲得(給予/安排)角色,不顧市場健康,竭澤而漁,只為盈利就是衣冠禽獸;
-
6 # 歷史大學堂
現在的我們,用“衣冠禽獸”這個詞形容什麼樣的人呢?我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就是那些徒有人的外表,卻品德敗壞禽獸不如的人們。
這麼說來的話,說一個人是“衣冠禽獸”,很明顯就是罵人的話了對吧?
告訴你,不對。確切地說,在古代特定的時候是不對的。因為“衣冠禽獸”這個詞,原本想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是罵人,相反,被人用這樣的話來形容還是一件榮耀的事情。
為啥呢?筆者跟你們說說。
因為這個詞最早的出處,是在明朝的話本中。而明朝時期,尤其是明朝的早期,皇帝對於一件事情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那就是官員們的衣服上的繡飾。
對於不同品級的官員們衣服上的繡飾,其實在之前的唐宋就有規定,只是明朝的規定更加嚴格和成體統。明朝的皇帝們命令,所有的文官們,官服正前方的補服上只能繡飛禽,而武官們的補服上只能繡走獸。文官一品,繡仙鶴,文官二品,繡錦雞,文官三品,繡孔雀,文官四品,繡雲燕,文官五品,繡白鷳,文官六品,繡鷺鷥,文官七品,繡鴛鴦,文官八品,繡黃鸝,文官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和二品,繡獅子,武官三品,繡老虎,武官四品,繡豹子,武官五品,繡熊,武官六品和七品,繡彪,武官八品,繡犀牛,等等。
總之,這些嚴格的對於官員服飾們的規定,使得大家透過一個人的官服就能很清楚地看出來這個人到底是幾品官,而衣服上所繡的飛禽走獸,也就從側面衍生出了“衣冠禽獸”這個詞。明朝的早期,“衣冠禽獸”大體是用來說做官的人們的,也就是衣服上繡了飛禽和走獸的人們,一提到那個人,大家可不就都是非常羨慕的感覺嘛!
但是,到了明朝的中後期,讓人羨慕的“衣冠禽獸”們馬上就變得諷刺意味十足。
大家可能知道,明朝的中後期朝政非常混亂,皇帝們為了防止一些勢力龐大的官員們威脅皇權,安排自己身邊的一類人和那些官員們打擂臺——太監。所以,部分明朝的皇帝們給太監們的權利都非常大。
太監當政,這個國家能好嗎?所以,整個國家霎時間危如累卵,而官員們也漸漸變得品德敗壞,四處欺壓百姓、收受賄賂,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都在民間引起了非常大的憤慨,於是,老百姓們說那些“衣冠禽獸”們都是披著人皮的畜生,久而久之,這個詞也就成了貶義詞。
其最早的出處在民間的話本《金蓮記》中,“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從此之後,“衣冠禽獸”就完完全全是貶義詞了。到清朝時候,還有人用這個詞罵人。比方說《鏡花緣》中的“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說的也是道貌岸然卻不孝的無恥之徒。
現在,明白“衣冠禽獸”這個詞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吧?
文:莫闌珊
回覆列表
衣冠禽獸,最初是指當官的(帶有羨慕的意思),古代文官朝服繡飛禽(如仙鶴、錦雞、孔雀等),武官秀走獸(如獅子、老虎、豹子等)。到了明朝中後期,貪官汙吏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老百姓把他們看做匪盜瘟神,慢慢的“衣冠禽獸”成為了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的人稱呼。後來一般比喻人品很壞,品德很壞,行為就和禽獸一樣,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的卻和禽獸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