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及兩月前摺疊屏手機發布熱潮,關鍵詞包括:科幻、概念、高關注度、爭議大。留意過現場的人可能還會想到另一個關鍵詞“玻璃罩”——但凡是摺疊屏手機,都被扣在罩子裡,現場安保也對人“虎視眈眈”
三星展臺展示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
新浪數碼這篇三星Galaxy Fold評測應該算是正式把機器從“玻璃罩”裡面拿出來祛魅的一個揭秘過程,也因此更多關注細節。
這次Galaxy Fold的包裝相當豪華,點這裡看開箱影片,從撕膜開始瞭解。
一、外觀:加長版三星“W系列”
親手開啟摺疊螢幕那一刻還是很激動的……
展開前三星Galaxy Fold單獨擁有一塊21:9比例螢幕,實際測量機身尺寸高寬分別為160毫米、63毫米,螢幕對角線4.56英寸,機身厚度17毫米,採用側面指紋識別按鍵,沒有面部解鎖,沒有屏下指紋,但側面按鍵解鎖很快,而且它是能按的,充當了bixby智慧鍵。
側面指紋解鎖按鍵
數字上看機身雖厚,但寬度窄,做了很多彌補——翻出了壓箱底的諾基亞3230,不禁感嘆,很久沒摸過這麼窄的手機了。
外屏也是圓角的
因為窄,對比如今手機動輒75毫米以上寬度,握持Galaxy Fold時拇指很容易操作正面下半個螢幕。只是無論“看起來”還是“拿起來”,都會覺得略有些怪:機身這麼長——我怕不是拿了個尚方寶劍吧……
但同時你得承認,這種修長的造型讓它顯得挺精美。
機身修長得讓人想起韓劇裡那些長腿歐巴
具體點說,雖然背面與側面Galaxy Fold都和S系列高度一致,但摺疊起來從側面看更像是“翻蓋W”系列,“正面屏佔比低”的風格也都更像W。此外,機身側面鉸鏈整體被包裹起來,單側看視覺有些蠢;至於尚方寶劍螢幕,還需要多說幾句。
在Galaxy Fold身上,軸被放在了側面
4.6英寸對角線的21:9屏,決定了Galaxy Fold螢幕寬度僅有46毫米;近幾年與之相似規格的是iPhone SE,螢幕寬50毫米。因為21:9,視覺上這塊螢幕明顯比小尺寸iPhone還窄,加之這兩年安卓UI逐漸針對大屏最佳化,導致無論是閱讀、還是刷網頁都不太自然;幾位身邊同事都認為,這塊外屏僅適合看個微信這種簡單操作。
外屏也能提供完整的安卓體驗,但它更多時候是做資訊提示用途
提及視覺還要算一下解析度,畢竟這款手機擁有兩塊螢幕,並且也大異於以往。
非官方資料顯示Galaxy Fold在摺疊狀態下橫豎向螢幕解析度分別為720P與1680P,對角線尺寸為4.6英寸。按照螢幕PPI計算公式,最終摺疊時這款手機PPI為320,剛好達到此前Retina視網膜級別顯示屏的標準,實際顯示效果非常細膩,三星在螢幕素質方面的水準依舊線上。
所以單獨說正面操作,有兩個關鍵結論:
1、17毫米厚度因為機身變窄變得不再是問題,但手機看起來有些長;
2、4.6英寸屏21:9螢幕僅適合回信息等簡單互動;比較舒適的瀏覽更適合在內屏完成;
注:由於不是官方資料,且測量準度不同,最終資料或有所差異。
二、螢幕外層不是玻璃到底能不能成?
“摺疊”這個動作是大眾覺得Galaxy Fold最玄妙的部分,也是技術最大難點。
展開之後,背面還算平整
因為摺疊,所以傳統的硬麵玻璃註定並不適用;新的超薄彎曲玻璃能為手機提供50um的超薄可彎折效果,但卻難以承受外力衝撞,容易碎裂。因此目前摺疊屏手機大部分選用聚醯亞胺薄膜(polyimide PI,後文簡稱PI)覆蓋在顯示層上。
這種材料擁有,耐高溫、耐低溫、高強高模、高抗蠕變、高尺寸穩定、低熱膨脹係數、高電絕緣、低介電常數與低損耗、耐輻射、耐腐蝕等優點,曾被稱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工程塑膠”。
注意不是“塑膠螢幕”,而是super AMOLED上從蓋玻璃改成了PI材料
不過既然是塑膠、還是薄塑膠,硬度肯定沒有大猩猩玻璃強。
我們沒有進行破壞性試驗(還不是因為影片沒拍完),實測材料調整給Galaxy Fold帶來的觸感變化不大,表面摸起來與玻璃感覺不出太大的差異。
至於按壓強度,用拇指施加普通按壓力道,這塊螢幕並沒有任何變化;施加較大力氣(日常幾乎不會出現),同樣不會變形。
三星為Galaxy Fold安排了一次不
三星為Galaxy Fold安排了一次不同尋常的傳播節奏。自去年11月出自亮相,到2月正式釋出,Galaxy Fold一直讓人看得見又摸不著,甚至釋出會後的展示區都沒有它的蹤影,刻意保持神秘感。
但在4月16日,真機突然出現在評測媒體手中,彷彿從概念一下來到現實。
三星用這款產品表達自己對未來手機的觀點。儘管Galaxy Fold是否能真正成為手機的未來形態還無法確定,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區別以往的形態很吸引眼球。
手機行業被一大塊觸控屏的形態統治太久了,帶著一點概念感的摺疊手機拿在手裡,很讓人愜意。
憶及兩月前摺疊屏手機發布熱潮,關鍵詞包括:科幻、概念、高關注度、爭議大。留意過現場的人可能還會想到另一個關鍵詞“玻璃罩”——但凡是摺疊屏手機,都被扣在罩子裡,現場安保也對人“虎視眈眈”
三星展臺展示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
新浪數碼這篇三星Galaxy Fold評測應該算是正式把機器從“玻璃罩”裡面拿出來祛魅的一個揭秘過程,也因此更多關注細節。
這次Galaxy Fold的包裝相當豪華,點這裡看開箱影片,從撕膜開始瞭解。
一、外觀:加長版三星“W系列”
親手開啟摺疊螢幕那一刻還是很激動的……
展開前三星Galaxy Fold單獨擁有一塊21:9比例螢幕,實際測量機身尺寸高寬分別為160毫米、63毫米,螢幕對角線4.56英寸,機身厚度17毫米,採用側面指紋識別按鍵,沒有面部解鎖,沒有屏下指紋,但側面按鍵解鎖很快,而且它是能按的,充當了bixby智慧鍵。
側面指紋解鎖按鍵
數字上看機身雖厚,但寬度窄,做了很多彌補——翻出了壓箱底的諾基亞3230,不禁感嘆,很久沒摸過這麼窄的手機了。
外屏也是圓角的
因為窄,對比如今手機動輒75毫米以上寬度,握持Galaxy Fold時拇指很容易操作正面下半個螢幕。只是無論“看起來”還是“拿起來”,都會覺得略有些怪:機身這麼長——我怕不是拿了個尚方寶劍吧……
但同時你得承認,這種修長的造型讓它顯得挺精美。
機身修長得讓人想起韓劇裡那些長腿歐巴
具體點說,雖然背面與側面Galaxy Fold都和S系列高度一致,但摺疊起來從側面看更像是“翻蓋W”系列,“正面屏佔比低”的風格也都更像W。此外,機身側面鉸鏈整體被包裹起來,單側看視覺有些蠢;至於尚方寶劍螢幕,還需要多說幾句。
在Galaxy Fold身上,軸被放在了側面
4.6英寸對角線的21:9屏,決定了Galaxy Fold螢幕寬度僅有46毫米;近幾年與之相似規格的是iPhone SE,螢幕寬50毫米。因為21:9,視覺上這塊螢幕明顯比小尺寸iPhone還窄,加之這兩年安卓UI逐漸針對大屏最佳化,導致無論是閱讀、還是刷網頁都不太自然;幾位身邊同事都認為,這塊外屏僅適合看個微信這種簡單操作。
外屏也能提供完整的安卓體驗,但它更多時候是做資訊提示用途
提及視覺還要算一下解析度,畢竟這款手機擁有兩塊螢幕,並且也大異於以往。
非官方資料顯示Galaxy Fold在摺疊狀態下橫豎向螢幕解析度分別為720P與1680P,對角線尺寸為4.6英寸。按照螢幕PPI計算公式,最終摺疊時這款手機PPI為320,剛好達到此前Retina視網膜級別顯示屏的標準,實際顯示效果非常細膩,三星在螢幕素質方面的水準依舊線上。
所以單獨說正面操作,有兩個關鍵結論:
1、17毫米厚度因為機身變窄變得不再是問題,但手機看起來有些長;
2、4.6英寸屏21:9螢幕僅適合回信息等簡單互動;比較舒適的瀏覽更適合在內屏完成;
注:由於不是官方資料,且測量準度不同,最終資料或有所差異。
二、螢幕外層不是玻璃到底能不能成?
“摺疊”這個動作是大眾覺得Galaxy Fold最玄妙的部分,也是技術最大難點。
展開之後,背面還算平整
因為摺疊,所以傳統的硬麵玻璃註定並不適用;新的超薄彎曲玻璃能為手機提供50um的超薄可彎折效果,但卻難以承受外力衝撞,容易碎裂。因此目前摺疊屏手機大部分選用聚醯亞胺薄膜(polyimide PI,後文簡稱PI)覆蓋在顯示層上。
這種材料擁有,耐高溫、耐低溫、高強高模、高抗蠕變、高尺寸穩定、低熱膨脹係數、高電絕緣、低介電常數與低損耗、耐輻射、耐腐蝕等優點,曾被稱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工程塑膠”。
注意不是“塑膠螢幕”,而是super AMOLED上從蓋玻璃改成了PI材料
不過既然是塑膠、還是薄塑膠,硬度肯定沒有大猩猩玻璃強。
我們沒有進行破壞性試驗(還不是因為影片沒拍完),實測材料調整給Galaxy Fold帶來的觸感變化不大,表面摸起來與玻璃感覺不出太大的差異。
至於按壓強度,用拇指施加普通按壓力道,這塊螢幕並沒有任何變化;施加較大力氣(日常幾乎不會出現),同樣不會變形。
三星為Galaxy Fold安排了一次不
三星為Galaxy Fold安排了一次不同尋常的傳播節奏。自去年11月出自亮相,到2月正式釋出,Galaxy Fold一直讓人看得見又摸不著,甚至釋出會後的展示區都沒有它的蹤影,刻意保持神秘感。
但在4月16日,真機突然出現在評測媒體手中,彷彿從概念一下來到現實。
三星用這款產品表達自己對未來手機的觀點。儘管Galaxy Fold是否能真正成為手機的未來形態還無法確定,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區別以往的形態很吸引眼球。
手機行業被一大塊觸控屏的形態統治太久了,帶著一點概念感的摺疊手機拿在手裡,很讓人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