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69460986578

      寫作短評時我們可分三步走:一定調二摘要三整合。定調即確立觀點,提出對作品的看法。摘要就是從作品中摘錄相關語句作論據來分析和證明觀點,摘要既可以是原文的摘抄,也可以將原文內容進行概括性轉述,如果是摘抄,一般要求將這些字句用引號標明,如果是轉述,則不須用引號。整合則包括擬定標題,對觀點加以分析,將論點論據整理成符合要求的短文。由於學生平常的文學作品閱讀停留在意會的層次較多,言傳的機會相對較少,加上平時這方面的積累也不足,所以,教師必須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鑑賞術語和一些典範的示例,以幫助學生熟悉文學評論的模式和寫法。且看以下範例:

      想哭不一定有淚———評《鄉愁》中的借代《鄉愁》的一大特色是運用借代修辭手法,表現濃郁的鄉愁。詩人獨具匠心,用“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灣”來借代“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等不同時期的鄉愁,使之實物化。乍看起來很有些“揮手自茲去”的灑脫,但多讀幾遍,你會感覺到詩人的哭腔,你定然會被母子深情、夫妻戀情和遊子對祖國統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動。正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明詩人無時不顛沛在離愁之中。欲哭無淚,借代使之然也。

      這是一則比較典型的微型文學評論,副標題已經明確界定了文章內容。術語的運用,語句的風格,均體現了評論的特點。短文開門見山,緊扣標題的限定內容,提出了“《鄉愁》的一大特色是運用借代修辭手法,表現濃郁的鄉愁”的觀點,接著指出詩中什麼地方使用了借代這種手法,並且分析了這種手法的內涵及其藝術效果,全文觀點鮮明,點評中肯,對學生寫作微型文學評論有較好的借鑑作用。

      清新、雋永、警策———評《春》的語言特色

      朱自清的《春》之所以漂亮動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善於運用樸實、雋永的語句,把讀者引進特定的自然環境之中,與作者共享春天的樂趣,同賞山川的風姿。朱自清善於提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口語,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清新樸實的特點。如寫草“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短句淺語都是從口語中來。從達意上說,平易好懂,從修辭上說,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之後,節奏明快,有濃厚的抒情味。作者還善於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如寫春風拂面,說“象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等。這些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力,蘊藉深厚,句外有意,樸實清新中有雋永的特點。

      朱自清散文的詩意還表現在語言富有表現力,有些話簡直就是一篇之警策,自然地點上幾筆,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他的語言沒有斧鑿痕跡,不是刻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是具有一種樸素美,平常之中顯示出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傳達出自己的心境,甚至還含有某種生活哲理。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最後,作者禁不住對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象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象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個結尾奇崛,警策。作者在完美地製作了春天的畫卷之後,縱情地對春天予以讚美,進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從而開拓意境,揭示題旨。

      這篇短評的標題以三個術語來概括《春》一文的語言特色,中心一目瞭然。全文從兩個方面對其語言特色進行分析。第一段著重分析其清新、自然、質樸、雋永的語言風格,後面則著重評析其富有生活哲理的警策意味,其寫法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光怎麼變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