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茅臺老酒驛站
-
2 # 茅酒小六
影響肯定是巨大的:
茅臺酒最先提出了:"離開了茅臺鎮生產不了茅臺酒。"並最先獲得原產地保護,這也就是說,離開茅臺鎮,就釀造不出正宗醬香酒。中國7.5平方公里醬香酒核心產區,不可替代。
那麼,只有在茅臺鎮才能釀出正宗醬香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離開茅臺鎮釀不出正宗醬香酒醬香酒酒體醇厚、優雅細膩、回味悠長,深受愛酒人士喜愛。而想要擴大醬香酒產能,去別的地方,用同樣的原料、工藝等釀造醬香酒,味道卻始終與茅臺鎮本地,釀造的醬香酒不一樣。為什麼,離開茅臺鎮,就釀不出正宗的醬香酒?真相到底是什麼?今天,就為大家揭曉謎底。
天下醬香出貴州,貴州醬香在茅臺。離開茅臺鎮,為什麼就釀不出正宗的醬香酒呢?這個問題從建國以來,就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釀酒人。茅臺鎮地處雲貴高原的大婁山深處,山高、水湍、路險、地狹。在建國後的多數年份裡,飛天茅臺的產量總是供不應求。在茅臺鎮擴大產能吧,一是交通不便,物資進出都困難;二是土地狹窄,想建個廠房都得開挖半座山。政府曾多次想異地建廠,好擴大醬香酒的產能:一滿足華人的口福,二出口創匯(文革期間一噸茅臺酒可以換回40噸鋼鐵)。結果卻總是差強人意。
中國總結六十多年來的不斷探索,離開茅臺鎮釀就不出正宗醬香酒的原因,大體如下:是因為赤水河嗎?不是因為距離茅臺鎮幾十公里之隔的四川古藺縣的郎酒,用的也是赤水河的水。他們釀造的青花郎、紅花郎醬香酒,口感、味道總是和茅臺鎮產的有差距。
水是酒之血。所以,儘管赤水河的水非常重要,但它不併是決定醬香酒正宗與否的首要因素。
是因為紅高粱嗎?也不是。因為同屬於茅臺集團的習酒,位置就在赤水河下游,距離茅臺鎮四十多公里的習水縣,與郎酒一河之隔。習酒用的也是赤水河的水,用的也是和飛天茅臺一樣的紅纓子糯高粱,但是生產出來的醬香酒,和飛天茅臺仍然不是一個味兒。
糧為酒之肉。所以,儘管紅高粱也很重要,但它也不是決定醬香酒正宗與否的首要因素。
是因為老工藝嗎?還不是。1974年,茅臺酒廠的產量只有500多噸。為了早日實現毛主席1958年成都大躍進會議上提出的——“茅臺搞它一萬噸”的最高指示,茅臺酒廠一分為二。分出一半的工人、技術員、中高層管理人員,到遵義異地實驗生產茅臺。因為遵義是大城市,比茅臺鎮生活條件更好,所以分去遵義酒廠的人,其實能力更強、技術更高。他們用和飛天茅臺一模一樣的“一年週期、兩次投料、九蒸九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五年儲存、四輪勾調”的傳統老工藝,結果生產出來的醬香酒,還是和飛天茅臺不一樣。實驗總共進行了11年、9個週期、63輪生產。1985年,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前來驗收,說了一句很有中國智慧的話:茅臺異地實驗沒有失敗。什麼意思,其實是沒有成功的另外一種表達而已。
所以,儘管醬香酒“1298754”的傳統老工藝相當重要,但它還不是決定醬香酒正宗與否的首要因素。
是因為紫紅泥嗎?這個仍然不是。當年拉到遵義異地實驗酒廠的,就是和飛天茅臺一樣的茅臺鎮的岩石、茅臺鎮的紫紅色泥土,甚至包括茅臺酒廠的灰塵,都掃了一箱子帶過去。結果歷經11年生產出來的,還是口感不一樣的醬香酒。
所以,儘管砌窖坑的茅臺石頭和封窖坑的紫紅泥土尤為重要,但它們仍不是決定醬香酒正宗與否的首要因素。
是因為微生物嗎?是的就是這個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決定了正宗的醬香酒,只能產自於茅臺鎮。為什麼呢?雲貴高原海拔1200米上下,茅臺鎮的海拔只有四五百米。兩座聳峙的大山,夾著一條奔騰的赤水河。河隨山轉,幾個彎兒過後,形成一條7.5公里長的封閉河谷。茅臺鎮就在這個狹長的封閉河谷內。這裡一年四季根本見不到颳風,甚至千百年來都沒見過颳大風。山那麼高,谷那麼深,再加上幾個拐彎,天上就是有風也刮不進來呀!茅臺鎮地處北緯27度,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夏季最熱的時候40度以上,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在0度以上。無風、天熱、少雨、潮溼,不適合人類生存,倒是特別適合微生物的繁衍。茅臺鎮的釀酒歷史,向前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千秋百代釀酒積累的微生物,在這個不颳風的河谷內繁衍生息,形成了全世界最獨特的釀酒壞境。茅臺鎮的醬香酒工藝,有個非常獨特的開放式堆積發酵程式。就是糧食拌曲之後,先堆在窖坑外面,露天敞開發酵幾天,充分吸收空氣中的各種微生物。當堆積的溫度達到攝氏50多度之後,再下到窖坑裡去發酵。從外地來的遊客,一進茅臺鎮河谷,就會聞到空氣中一種特殊的、濃得化不開的醬香酒味道,這就是茅臺鎮特殊的微生物,在刺激你的嗅覺。茅臺鎮的這種微生物,你看不見、摸不著、更帶不走。
所以,它才是決定醬香酒正宗與否的首要原因。
可惜——茅臺鎮的地方太小,能建酒廠的地方也太少,所以中國正宗的醬香酒,才如此的稀缺。
回覆列表
有影響,產地不同就意味著氣候,風度溫度溼度,水質土壤不同,還有空中的微生物種群不同。這些都能直接影響酒質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