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上健康
-
2 # 春田花花401
調理身體,注意衛生,注意保暖,減少人員交叉感染,逐步提高身體免疫力。建議不要考慮在扁桃體上做文章,掩耳盜鈴而已。
-
3 # 中醫防治疾病大優勢
扁桃體炎(中醫稱"急性或慢性乳蛾、或喉蛾腫痛),病因多系鏈球菌的感染,有傳染性。常甴風寒或過勞誘發,病人起病急,畏寒高熱(39 ̄40攝氏度),頭痛咽乾,面色潮紅,全身不爽,扁桃體紅腫灼熱、吞嚥疼痛,有黃白色膿點,頸部淋巴結腫大,口臭尿赤,舌苔微黃、脈浮數,嚴重者可引起扁桃體周圍膿腫,風溼性關節炎或急性腎炎。 處方治療以散風清熱為原則。可選中草藥:蒲公英、竹葉菜、火炭母草、佩蘭、銀花藤、野菊花藤、青蛙草、火絨草、挖耳草、連翹、白芍、生甘草、黃芩、生地、玄參、桔梗、這些藥、加減煎水服。
-
4 # 掌紋診病遠端診治研究
謝邀.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為人父母者:此病就是所謂的現代醫療誤治出來的!小孩子出生後,無論身體還是精神情志,都是極其乾淨的,包括大小便都是很乾淨的,若說世上最接近聖人的是哪些人,毫無疑問,就是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小孩子出生後,由於身體各臟腑組織尚且幼嫩,尤其脾胃尚未完全長成,故其功能尚弱,且能養護,不可殺伐!而養護之法必當溫之,溫,是指非熱非寒,如春天之象,是最利生命之境,但現實實際中,在養護孩子時,多不得法,最令人咬牙的就是孩子一有點傷風感冒便去打點滴或自作主張買些抗生素類藥餵食,熟不知這些東西乃寒性之物,一入孩子身體,首傷脾胃,脾胃乃人體中樞,後天之本,中樞一傷,上不能降,而病咽鼻,下不能升,而病腹瀉便秘,試看看,當今孩子,還有幾個沒有慢嚥,扁桃體病,便秘之類?!小兒乃嫩稚之陽,最怕寒傷,然此稚陽又是少陽,後勁很大,乃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火,故多有小兒稍有點狀況,不用管他,會自愈,一旦人為錯誤介入,則清水必汙,花朵受戕!令人不由切齒!今臨床實際,十有九九小兒病如此,為稚陽被傷,當以養為治復其陽去其害為治。~~願大家都能深明此理,勿誤國之花朵,國之未來!
-
5 # 耳鼻喉科亓俊平
扁桃體炎主要是由於細菌的感染導致的。5歲的孩子,建議飲食方面清淡一些,同時提醒孩子注意平常說話的音量,保持觀察,看一段時間以後是否有所改善。長期發炎的情況,建議是帶著孩子到正規的醫院讓有資質的醫生進行詳細的檢查。
-
6 # 月缺影殘
只能分享實際經歷,我兒子住院時,旁邊床來了個小女孩,4歲,她也是經常扁桃體發炎,平時沒其他如張口睡覺,打呼嚕等症狀。但基本上一個月2次左右扁桃體發炎,一發炎就高燒,然後打抗生素。中醫調理也不管用。她父母也是糾結了一年多,最好還是手術切除。小孩發燒,大人小孩都受罪,建議多問幾個醫生,當都建議手術就選擇手術吧。
-
7 # 小兒推拿李波
扁桃體炎
【臨床表現】發熱或高或低,咽疼,吞嚥不利,有時伴煩躁、口乾、便秘。
【治則】清熱解毒,利咽通腑。
清肺經100-500次,
清胃經100-500次,
清大腸100-500次,
補腎經100-500次(備註: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孫重三小兒推拿流派中,補腎經為指根推向指尖!!!),
揉合谷50-100次,
揉天突30-50次,
掐揉少商50-100次,
揉二人上馬100-500次,
清天河水100-500次,
退六腑100-500次(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條直線),
揉肺腧50-100次,
按揉湧泉50-100次。
(1)平時注意給寶寶提供均衡營養,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乳類製品。
(2)多讓寶寶喝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
(3)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要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攝取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鬆鬆遠離病菌。
(4)多帶寶寶參加戶外運動,以增加抵抗力,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要讓孩子經常到室外活動,曬Sunny和呼吸新鮮空氣。
(5)平時注意冷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給寶寶增減衣服。
(6)不要嘴對嘴地親孩子,或餵給大人咀嚼過的食物,會把成人口腔裡的細菌傳給孩子。
(7)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足夠的睡眠,認真刷牙,保持口腔衛生,少去空氣汙濁的公共場所,出入公共場所歸來後注意洗手,減少細菌感染機會。
注:本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最終調理治療方案。
回覆列表
扁桃體炎可以分為急性扁桃體炎和慢性扁桃體炎,急性扁桃體炎又分為急性化膿性的和急性非化膿性的。你的孩子經常扁桃體發炎,我們可以考慮,應該它屬於是一種慢性的扁桃體炎。慢性扁桃體炎了,一般到目前來說沒有太好的辦法,一般大多數要求是保守治療,透過服用一些藥物來控制,但是嚴重的也可以透過手術治療,不過像你小孩五歲一般不建議手術治療,還是採取保守的治療方法,不過在這裡我要建議你可以選擇中藥來進行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另外就是平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儘量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以上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