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卑微者181
-
2 # 魚肝油666
京劇做為中國的名片和國粹,與歌劇、芭蕾舞劇一樣在世界廣為傳播。
京劇是起源於四個地方的劇種:一是安徽省的徽劇;二是湖北的漢劇;三是江蘇一帶的崑曲;四是陝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戲。清乾隆末期、嘉慶初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以下特點:
1、京劇耐人尋味,韻味醇厚。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
2、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3、京劇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型別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目前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馬連良、楊小樓、梅蘭芳、金少山、裘盛戎等大師。
-
3 # 大話戲壇
京劇,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關於京劇起源: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萬壽”。全國各省有名的戲班,都被召進北京演戲慶壽。首先,“安慶徽”戲班的名旦高郎亭應命率 “三慶班”入京祝壽,隨後,“四喜”、“春臺”、“和春”也接踵而來。這是徽戲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戲曲舞臺。當時,被統稱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為乾隆皇帝的八旬“萬壽”的慶典演出結束後,沒有南返,留在了北京。從當年的十月中旬起,他們就轉入民間戲曲舞臺獻藝了。 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後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劇特點的劇目,京劇第一代演員也已經出現,程長庚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多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以上。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 同治六年(1867),京劇傳到上海。從而使之成為與北京並立的另一個京劇中心。京劇在進入上海之前,即咸豐十年(1860)之後,隨商旅往來及戲班的流動演出,很快傳播到全國各地。1919年,梅蘭芳率劇團赴日本演出,京劇藝術首次向海外傳播,此後,世界各地把京劇看成中國的演劇學派。
京劇的興起:1883年-1918年,京劇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為時稱“老生後三傑”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
1917年以來,京劇優秀演員大量湧現,呈現出流派紛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發展到鼎盛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為楊小樓、梅蘭芳、餘叔巖。由於文人崇尚的雅文化傳統在20世紀遭遇滅頂之災,京劇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
20世紀60年代,由於歷史原因,京劇遭遇重創,在此不便詳述。
京劇名角老生三鼎甲
▪ 程長庚 ▪ 張二奎 ▪ 余三勝
同光十三絕
▪ 郝蘭田 ▪ 張勝奎 ▪ 梅巧玲 ▪ 劉趕三 ▪ 餘紫雲 ▪ 程長庚 ▪ 徐小香 ▪ 時小福
▪ 楊鳴玉 ▪ 盧勝奎 ▪ 朱蓮芬 ▪ 譚鑫培 ▪ 楊月樓
四大名旦
▪ 梅蘭芳 ▪ 程硯秋 ▪ 尚小云 ▪ 荀慧生
四大鬚生
前
▪ 餘叔巖 ▪ 高慶奎 ▪ 馬連良 ▪ 言菊朋
後 ▪ 馬連良 ▪ 譚富英 ▪ 楊寶森 ▪ 奚嘯伯
譚派傳人▪ 譚志道 ▪ 譚鑫培 ▪ 譚小培 ▪ 譚富英 ▪ 譚元壽 ▪ 譚孝曾 ▪ 譚正巖
關於國粹京劇:京劇被推崇衛國粹具體時間無從考證,也沒有“封”的儀式,就是共識而已。為什麼京劇會定為“國粹”有兩層含義:
1、京劇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以其無限的藝術魅力被稱之為“國粹”。京劇以歌舞演繹故事,是各行類藝術包括文學、音樂、舞蹈、武術、美術、雜技等藝術的綜合體現。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出。它具有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三大藝術特徵。其影響力據各劇種首位,受到各族人民喜愛。劇的行當有:“生、旦、淨、醜”。京劇的四功五法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2、國粹的另一層意義來自於國際對京劇的評價,世界上對京劇藝術讚歎不已,稱為東方的歌劇。京劇是集歌劇、音樂劇、舞蹈、話劇等舞臺藝術的集大成劇種,這是西方藝術所沒有的。
回覆列表
京劇始於清朝(由崑曲演生而成)。她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國粹、經典;是世界文化的精華;是文化自信的國際認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