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彬王叫獸
-
2 # 旅行用心記錄美景
研學旅行是指以學生為中心透過學校和校外教育基地相結合,探究性學習與旅行相融合的另一種課堂創新教學方式,也是一門必修課堂。學生和老師在這種創新課堂方式下共同組成新的學習環境,本著學生原有知識認知概念,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去參與、去體驗 、去反思和總結;目的是讓學生在文化基礎、社會參與、自主發展的核心素質得到提升,讓學生贏在人生成長的起跑線上。
研學旅行中的“研學”是核心,“旅行”是載體,研學旅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與自然和歷史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傳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因此研學旅行和旅遊太不相同。
具體表現形式是:學校按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所學知識,透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走出校園,集體旅行、集中食宿、集體探研的課外教育活動。
-
3 # 窮遊世界rgb
研學旅行呢,是透過對教學的研究,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而制定的有目的性的戶外活動。而且必須是以年級,或者班級為單位,以學生自主能力去感受這個社會,相互協作相互鼓勵,在不同於以往的教學環境下,拓展自己的事業,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體驗集體生活的一種教學方式。
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以年級和班級為單位的夏令營。
-
4 # 老崔
以我公司開營研學舉行舉例:
一、主題:自然教育
二、受眾:三年級以上小朋友單飛,三年級以下小朋友親子
三、方式:透過帶領小朋友搭帳篷,觀察動植物,探索未知山洞,篝火,竹筒飯,夜觀,自然筆記等形式,認知自然,感受自然!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透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遊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國印發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綱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 此前中國許多地區都有嘗試把研學旅行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來開展。
研學旅行,與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旅遊”有明顯不同,“旅遊”重在玩,而“研學旅行”重在“研”和“學”,也就是說,學生的旅行並非單純地“旅行”,學生需要在“旅行”的過程中重點去走進現實,走進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走出書本,瞭解國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現實中學到的知識遠比書本上的知識來得要豐富、現實和具體,所以我們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
研學旅行的主題:
1. 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主題
我們的革命先輩在近代的鬥爭進行了中不屈不撓的抗爭,彰顯了民族革命精神,留下了許許多多革命的遺蹟。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可與研學旅行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特點和教育培養重點,展開各種各樣的研學教育活動,如愛國主義教育等專題研學旅行活動,傳承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2. 中華傳統歷史文化主題
中華文明綿延上下五千年,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它博大精深、引人嚮往,是中華兒女的寶貴財富。研學旅行中,學校可結合當地的人文資源,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樹立民族自信心。時機成熟時,還可以與市內外、省內外和國內外友好學校進行交流互訪,讓學生領略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
3. 祖國大好河山和國、省、鄉情主題
祖國地域遼闊,各地風景盡不相同,風土人情更是千差萬別。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可帶領學生從當地的地貌特徵,動物、植物、生態環保、風土人情等方面去了解和感受,體會這些因素之間的聯絡,激發他們對國家、家鄉、自然的熱愛。
4. 科技國防主題
科技的發展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大家都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在研學活動中,可以透過考察科技館、天文館、航空航天館、現代工業和農業等,探究科技在人類社會發展各方面的應用,瞭解他們的工作原理,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印象。同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國防知識學習探究,包括國防中應用的科學技術、軍事訓練等。
5. 社會生活主題
深入社會生活進行學習和探究,到社會中去,瞭解不同的社會分工,就交通、衛生、飲食、就業情況等進行考察,體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增強社會角色體驗,體會每種社會角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6. 體能拓展訓練主題
我們要的發展是“德、智、體、美、勞”,其中“體”不可忽視。針對學生體能提高開展的研學旅行活動,可以到野外去,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訓練體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地理知識、急救護理知識,培養學生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鍛鍊他們的意志品質。
研學旅行的主題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研學課程進行因地制宜地開發,研發出有當地特色、有實際教育意義、能夠實際操作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