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個知了殼

    表達一下個人看法:

    1,事件回顧。

    由於鄭君奇導演的作品《似水流年》上映拍片少,其本人致信陳道明先生懇求排片,陳隨即將信轉給中國電影家協會,雖然引起了一些轟動,相當於透過特殊的手段實現宣發不能達到的效果,這從幾個個方面分析,其一作為國內知名演員的陳道明先生,做到了對鄭的變相支援;其二,作為電影家協會,其給予的回覆也是積極的,雖然不會多排片產生大的影響;其三,導演的做法激起了社會輿論的爭論,對影片的知名度有所提升。

    2,事件原因。

    國內對於文藝片的支援向來很少,不管是電影機構,還是電影院的排片,甚至是大眾的觀影口味,都會對文藝片有所偏離。因為文藝片所表達的思想並不被所有的人能接受。不被老百姓所接受,所導致的票房低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文藝片本身作為一部電影作品,它的誕生,是有很多主創人員的心血在裡面。任何一位主創人員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流於表面,沒有形成任何的影響力。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市場接受,哪怕不被大眾接受,最起碼在票房上,或者口碑上,能獲得一定的成果。於是才有了鄭君奇導演所導演的這一系列的事情。有些時候,這樣的事情會產生積極的效果,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如泥牛入海沒有結果。這次中國電影家協會能夠回覆公開信,已經算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作品質量。

    作品質量是一部電影票房的核心,作為電影人,基本操守是對得起自己的作品,對得起各方面為電影努力的人士,當然也要對得起自己,粗製濫造的作品終極會被市場淹沒,只有努力的影人才能出高質量的作品。作為文藝片,票房不高或者排片少,這個在電影創作初期就應該有預見,不要太執著於票房,要執著於作品,執著於內容,內容為王。

    4,監管體制。

    中國電影一百多年的發展史,始終沒有跟緊國際電影市場的各種機制,廣電總局的作用只是看電影的劇本能否透過監管,成片能否不犯忌諱的走向市場,從來沒有去考慮電影本身的內容和表達的真正內涵。古語曰:肉食者鄙,不與為謀。總局也不會為了單獨某部作品而違背自己所謂的責任。很多西方國家的電影監管機制就相對成熟,各種電影分級,電影文化扶植,後期監管等很為影人考慮,希望國內也能夠有相應的機制去扶植電影人,支援電影人出高質量的作品。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原因可以說,時間原因就不贅述了。以上純屬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 2 # 願極

    文藝電影該如何自我拯救

    申明,以下僅僅是個人看法。

    話題由《似水流年》導演給陳道明的公開信引起,其目的是希望電影家協會關注他的作品文藝片《似水流年》以及中國產小成本電影的生存現狀。

    首先,什麼是文藝電影?

    文藝電影,是指那些不純粹以商業贏利為目的而製作、不以誇張的電影特技和匪夷所思或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吸引觀眾眼球,而是關注一些深層思考如生命、人性、哲學,以形而上的方式關照電影本質與生命主題的電影。文藝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方式靈活多變,有時候甚至是對電影本身的一種解構——或者乾脆說文藝電影意在呈現一種思考的狀態。

    區別於商業片的目的賣票(當然不是說文藝電影就不能追求高票房,製作團體也要生存。最好的文藝片,就是商業片,也能大賺。)既然定位文藝電影,盈利就不應該放在第一位。用電影的藝術去表達更深層次東西,用情感引起觀眾的共鳴才是文藝電影的意義。

    現在電影領域製作人與製作團隊非常多,各種各樣的電影都不少,但真正的優秀的作品並不多,商業片也好,文藝電影也罷,每年優秀電影都只有極少的一部分,競爭非常大。這也是我認為文藝電影不需要拯救的原因。自然法則,優勝劣汰,也是進步的法則。電影想要進步,優勝劣汰是必要的。文藝電影也必須經歷這過程,就《似水流年》這樣的單部電影或者更多這樣的單部電影能否在市場競爭中勝出,並不代表文藝電影怎麼樣,文藝電影本身是電影中的一種形式。如果一位製片人因為不能盈利而放棄文藝電影製作,或者更多的導演選擇拍商業片,那隻能說明,這段時間少有優秀的文藝電影誕生。但文藝電影本身是存在的,總有優秀的導演存在。就好比現在也有很多文藝類電影很優秀。

    現在資訊爆發的時代,任何一部優秀的電影都不會被埋沒。影院是為了盈利的,不能盈利的影片當然不會多排,而好的電影從不缺觀眾,觀眾的眼觀也從不會差。不要懷疑觀眾的鑑賞水平。這也是很多電影愛犯的錯誤,欺負觀眾的智商和情商,有的表演很弱智,有的強煽情,有的乾脆不煽情。影院排片並不是推廣電影的唯一途徑,優秀的電影就算被影院漏了,也還有很多途徑和機會被觀眾發掘出來。

    現在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很多人閒暇的時候都會去電影院看一看。但人群還是青年和自由時間比較多的人群為主,更多的人沒有時間去影院,觀影一般選擇線上渠道,所以優秀的電影一定會被髮掘,《似水流年》導演寫公開信的方式對電影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對盈利就不好說了。

    現在不是說觀眾不喜歡觀看文藝電影,而是能與觀眾共鳴的太少,情感上乏味,又不是視覺盛宴,那又何必浪費時間呢,大家都很忙的,選擇也很多。當然如果誕生了一部優秀的文藝電影,觀眾也很樂意買一張票的。文藝電影不需要拯救,自然法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麵幹吃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