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老師數學課
-
2 # 一支午荷
首先要恭喜題主了,因為你有機會和孩子一起一成長了。
教育專家曾說過:最好的家長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因為你之前沒有基礎,要想透過系統學習國學經典幫孩子養成讀書習慣,你就要自己首先學習,就象老師課前備課一樣,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學習。
這樣你就會大大減少在孩子學習時,你玩手機玩電腦的機率。我們都知道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越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強,這就是為什麼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原因。
你每天業餘時間都是在讀書,孩子也會象你一樣拿起書本。
學習國學建議從啟蒙讀物開始,象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等開始。
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可以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和孩子溝通好,得到孩子的認可。達成共識後就要堅持下來,持之以恆才能見到效果,最忌諱的是三分鐘熱度。
不管之前有沒有基礎,只要你想做好一件事,並堅持做下來,你就能成功。
-
3 # 米小微書影
從來不讀書 這五個字和系統學習 四個字放在一起,對人的視覺有種強烈的衝擊。
這位媽媽今年貴庚啊?是不是為了你的蛙才要開始學習國學經典?
如果是的話,和娃一起學比較淺的《三字經》,不要貪多嚼不爛,娃不識字,一邊識字一邊背誦,媽媽也可以跟著一塊兒學。
《三字經》學完了就學《千字文》,不建議學《弟子規》,這個真的算不上經典,《笠翁對韻》也比它好。
漸漸對古文有了語感之後,就學《論語》《孟子》就夠用了。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了,說的就是學什麼知識不只是拿來背的,還得會用。
書裡的話讀在嘴裡,腦子也要想想它的意思,結合生活結合實際,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體現的就是看人要看人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長處,自己要有空杯心態,謙虛好學,不帶有色眼鏡看人。
-
4 # 小即是美334
從來不讀書的媽媽怎麼想到要讀書了?
而且讀的是“國學”,
還是國學“經典”,
甚至是系統地學習!
如果你是好玩好玩,或者是大家說好所以好,那麼跟著周圍最起勁的國學推廣者學習就好,大家一團和氣,增進友誼,還能順便讓朋友賺點錢。
如果你是當真的想學習國學經典,那麼要準備吃苦。
首先要去弄清楚,什麼是國學。
再要去分辨什麼是經典。
然後再去探索系統的學習方法。
這三項是入門,估計得半年功夫。
最後才是去學習!
至少也得三五年吧!
我想了想,也有捷徑可走,就是跟著已經過世的國學大師的著作學習。
唉,我不說了,實在是覺得我寫的這些回答會澆滅對系統學習國學經典的極大興致。
我不想給出掃興的回答。
祝順利!
-
5 # 把書讀薄
想法很好,但是困難很大,不知道可否有恆心。
為什麼說困難很大呢?國學並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小,不是就有唐詩宋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論語》那麼幾本書的。
可以上網找一下樑啟超的《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胡適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看過這兩篇文章,大致即可知國學之浩瀚了。反正,我看了這些書目,很慚愧,我至少也讀過上千本書了,但對於梁啟超開的入門書目,我還是望洋興嘆。
梁啟超還開出一個最低限度的書目,也就是再差也不能少於這幾本書了。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
《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或《通鑑紀事本末》)、《宋元明史紀事本末》;
《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其它詞曲集隨所好選讀數種。
就算這些書,一兩年也讀不完。
所以說,想要系統地學習國學,不是不可能,而是應認清所要面對的東西有多大,估計,怎麼也得需要二三十年的功夫吧。
當然,只要您有恆心有毅力,我倒是支援您系統地學。若能堅持,必有所成。
據說,日本一位90歲左右的老奶奶,被問到人生中後悔的事時,老奶奶回答道:60歲的時候想學小提琴,但是覺得已經太晚了,就沒有學。要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學,到現在已經拉了30年了。
蘇洵不就是二十多歲才開始發憤讀書的嗎?最後成為一代大家,並且還培養出來兩個特別有才的兒子。
系統地學,就參照梁啟超的書目吧,亦可再參照一下章太炎的《國學講義》。
當然,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挑一些實用的學,畢竟,主要是為了陪孩子。
學詩詞,看《詩詞例話》《詩品》《唐詩雜論》葉嘉瑩講詩詞等書。
學習儒家文化,看《論語》《孟子》《荀子》,選擇楊伯峻譯註的。還有《大學》《中庸》。
學習道家思想,看《道德經》《莊子》。
學習法家思想,看《韓非子》。
學習歷史,看《左傳》《史記》。
回覆列表
陪孩子一起學習,三字經,弟子規,從最基礎的學起,跟孩子比賽,激發興趣,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和引導,有時間多看大師的視屏,曾仕強就很棒,正本清源,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