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久明教你管孩子
-
2 # 清心無礙
每個寶寶性格都是不太一樣的,要弄清楚寶寶喜歡哭鬧、摔東西的原因。不能簡單的說教或者動手打。
大部分寶寶成長過程中會有一個時期特別叛逆,什麼都要和大人對著來,有些持續的時間比較短,有些持續的時間有點長,當然也有些寶寶,沒有叛逆期。
寶寶愛哭鬧,脾氣大摔東西,要先弄清楚寶寶為什麼要這樣做:
1、父母工作很忙,已經很久沒有時間和寶寶互動溝通了,寶寶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讓父母多陪陪他們,關心關心他們。
此種情況,建議父母多抽時間陪孩子,要和孩子聊天,和孩子一起看書、做遊戲等互動。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就可以讓他們在一邊自己玩,然後自己心安理得的看手機,還以為這樣就是在陪伴孩子了。
2、母親在懷孕期間情緒起伏過大,寶寶生下來之後,又沒有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導致寶寶性格有些偏激。
此種情況,孩子的性格先天已經形成了一部分,而現在要糾正,只能慢慢引導,父母要多點耐心,經常抱抱孩子,誇誇孩子。
3、寶寶身體不舒服,但是又沒辦法詳細的描述出來,只能透過這種方式來緩解身體的不適。
此種情況,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哪裡不舒服,有沒有發燒,有沒有腹瀉,有沒有哪裡摔傷等等。
如果是語言能力較強的寶寶,父母耐心的詢問,寶寶可能會慢慢講出來自己是哪裡不舒服;若是語言發育較為緩慢的寶寶,只能父母多多觀察了。
4、寶寶很善於模仿,如果有看到大人或者其他的孩子在一邊哭鬧一邊摔東西,寶寶很快就會學會,以為這是很正常的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
此種情況,建議父母在寶寶面前,注意收斂自己的情緒,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起爭執,即使有爭執,也不要有暴力的行為。
如果是受其他孩子的影響,則要告訴寶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能去學。
5、寶寶因為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知道要怎麼調節,於是透過哭鬧和砸東西的方式發洩出來。
如果是此種情況,建議父母多和寶寶溝通,問清楚寶寶為什麼要這樣,是不是在幼兒園被老師批評了,是不是和小朋友玩的時候被小朋友欺負了,是不是大人有什麼沒注意到的地方惹寶寶生氣了,等等。
詢問清楚,讓寶寶發洩完情緒,等寶寶情緒穩定了之後,對寶寶經歷的事情一一分析,再引導寶寶,如何調節負面情緒。
家長在面對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不要簡單的去阻止,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1、要保持自己情緒的平和,和孩子溝通,瞭解清楚孩子有這些行為的原因。
2、自己要做到言傳身教,不要暴力行事,不要在寶寶面前大聲的吵架、打架,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溫馨的家庭氛圍。
3、讓寶寶把情緒發洩出來,壓抑自己的情緒,對寶寶身心都是不利的。
4、迴應寶寶的不良情緒,給寶寶良好的引導,讓孩子多感受到家人的愛和關注。
5、少玩手機,有時間儘量多陪寶寶玩,多和寶寶互動。
6、有條件的話,帶寶寶出門遊玩,開闊孩子的視野。
7、引導孩子接觸形象正面的繪本、圖書、影視等。
總之,對於寶寶無小事,父母儘量多抽時間陪孩子,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願每個寶寶都健康的成長!
-
3 # Mr禾
首先我想建議這位媽媽不要給孩子貼上“叛逆”,“脾氣大”等標籤,我們西藥透過孩子的行為去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比方說是不是在尋求媽媽的關注啊,安全感是否良好啊之類。不知道您的寶寶是多大,所以只能講些比較通用的做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1. 蹲下來,和孩子的視線保持水平。這樣做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資訊,“媽媽看到你了,我知道你現在或許有點小情緒,但是媽媽可以接受你現在的狀態。
2. 用言語幫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一些兒童情緒管理的專家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幫孩子表達情緒,比如“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了,因為剛剛搭好的積木倒了”,“你覺得很委屈對嗎嗎?”之類。
3.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嘗試著多抱抱孩子或者撫摸孩子。有的孩子可能會“打”父母,父母先要制止,可以輕輕握住孩子的小手,溫柔堅定的告訴他,這是不可以的。千萬不要“以暴制暴”。
回覆列表
第一、對孩子用打人、咬人的方式和人玩鬧的行為,要分三個層級處理
如果孩子的打人是輕來輕去或者是因為興奮過頭失控造成的,媽媽要寬容,最好用同樣的方式和孩子互動起來,用嗨起來的方式把這種行為娛樂化。這是第一層。
如果孩子頻繁用打人、咬人來表達自己,具體說就是一週超過3次,這時要用冷處理的方式來應對,用不迴應來讓孩子感受無趣,堅持幾次,孩子覺得無聊了,就會放棄,此為第二層。
如果孩子習慣性出現這些行為,並且下手比較重,媽媽就要抓住他的手,用眼睛直視他,堅定告訴他“不可以”,注意,不要婆婆媽媽跟孩子講道理,說的越多,孩子越迷糊,甚至到最後都不知道你到底要他幹啥,所以一定要用簡單指令,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認真,當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打人的行為也就自然消失。
第二、完成上述處理後,最好再進一步引導一下孩子,也就是猜測孩子的想法並鼓勵孩子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