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紂王Jeff

    清朝窮不是從嘉慶朝開始而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更準確的說是太平天國之後才變窮的,近代史寬泛又針對性的說落後,是混淆概念為了凸顯新政權的進步。實際清朝落後,更多是軍備和制度的落後,是戰爭戰敗才越打越窮,而不是本身就窮,窮到無法支撐時候,才有了近代史的政權更替。

  • 2 # 江東汪郎

    嘉慶登基時的清朝,就像是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看不好了。這都是他的老子,最大的敗家子乾隆造的孽,而和珅只不過是檯面上最大的代言人而已!

    乾隆是清朝最無能的皇帝之一。他沒有其父雍正的治國才能,沒有其子嘉慶的寬厚仁和,偏偏坐了六十年天下害苦了百姓。他就是隋朝的楊廣,典型的二世祖!

    雍正駕崩後留給乾隆7300多萬兩白銀的國庫收入,因為“整頓吏治”也留下了一個相對清明的政局。

    乾隆呢?在他統治的六十年間,國庫每年都維持在6000至7000萬兩的白銀收入,這樣的大清朝居然還能虧空;而他做太上皇的那四年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更是加重了國庫的空虛。

    乾隆交給嘉慶的是一個腐敗橫行,上下都爛掉了的大清朝。

    腐敗是清朝乾隆留給嘉慶的第一個大坑!

    其實腐敗只要沒有蔓延就並不是什麼疑難雜症。但乾隆中後期,腐敗已經呈現集團化的趨勢,導致腐敗的治理難度呈幾何倍數增加。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的甘肅冒賑大案就是集團化作案。此案牽涉總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縣官員113人,追繳贓銀281餘萬兩。如果全部查處,甘肅全省政府體系立馬癱瘓,為此乾隆不得不定下一條兩萬兩的死亡線。即使如此,前後被處死者仍達五十六名之多。

    而且此案還波及直隸、盛京、江蘇、浙江、雲南等幾個省,震動全國,是“為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這種集團化的貪汙大案,在乾隆一朝就爆發了五起。

    地方出現財政赤字是乾隆留給嘉慶的第二個大坑!

    乾隆好大喜功,如果說“康乾盛世”真的存在的話,那也終止於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也就是這一年乾隆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

    雖然他裝模作樣的告誡地方各省“力屏浮華”、“時時思物力之維艱,事事惟奢靡之是戒”,但實際上前後六次南巡都耗費百萬鉅款,加重了地方的負擔。

    這樣的結果就是地方政府出現了財政赤字,不得不負債經營。到了嘉慶年間,財政赤字已經成為大清朝普遍的現象,尤其是江南更是重災區。為了維持日常開支,各地政府不得不四處借債運轉。

    能想象得出一個國家的地方政府需要借債才能維持運轉嗎?古往今來只有乾隆給他的兒子留下了這樣的一道歷史奇蹟!

    政府部門出現臃腫是乾隆留給嘉慶的第三個大坑!

    正是因為貪腐已經成為乾隆時期的官場潛規則,貪汙的手法不斷創新,地方衙門出現臃腫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乾隆晚期至嘉慶初期,各地衙門藉口人力不足,大量招聘“臨時衙役”,不佔編制,不開工資,利用他們處處設卡,到處收費,以彌補財政經費的不足。

    這些人橫行鄉里,巧立名目,更是加重了清王朝的衰敗。

    嘉慶雖然意識到腐敗關係著大清王朝的生死存亡,所以他需要殺了和珅,用他的家產來填這些坑,同時震懾官場。

    然而根都爛了,就不是殺一個和珅,清除一個和黨能解決問題的了。

  • 3 # 執斧談史說事

    和珅被抄家之後據說所得的贓款高達8億兩白銀之多,而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才4千萬兩白銀而已,有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正是這樣來的。

    可是實際上和珅跌倒了嘉慶也沒有吃飽,清王朝依舊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更搞笑的是在財政收入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比如財政收入由嘉慶時的4千萬兩白銀增長到甲午戰爭前的8千萬兩白銀,之後更是一路增長到清朝末年的3億兩白銀。

    然而查抄了和珅8億兩白銀財富並且財政收入迅速增加的清王朝反而越來越窮了,下面我們來看這其中的原因。

    和珅贓款大部分都不能變現

    許多人以為嘉慶皇帝抄家和珅所得的8億兩財富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可是事實卻是這些財富中大部分都難以變現的物品,諸如古玩字畫和田園宅邸等等,而真正可以馬上拿來用的真金白銀並不多,所以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並不是很準確。

    清朝統治者貪腐和揮霍無度

    早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當政時期清朝貪汙腐敗問題就非常嚴重,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而這兩位皇帝更是帶頭腐敗和揮霍無度,光六下江南就耗費了無數的銀兩,因此有人戲稱他們一個坑兒一個坑爹,只是苦了勤勤懇懇勵精圖治的雍正皇帝了。至於後期的慈禧太后挪用軍費就更加可惡了,而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鴻章死後留下4千萬兩白銀。

    內憂外患使得清王朝舉債度日

    由於鴉片戰爭失敗鴉片貿易合法化更加使得白銀大量外流銅錢貶值,這些都招致了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不斷,而要鎮壓就的花費無數的白銀。同時列強入侵後不斷的割地賠款也導致清王朝財政虧空,所以最後看似清王朝財政增長迅速,可是實際上卻是由於內憂外患不得不舉債度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王崧舟的《天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