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煙雲史往

    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和各家思想流派學術之間爭奇都豔的局面。百家爭鳴時期,出現了許多的思想流派。

    出現了以墨家墨子為代表,法家以李斯為代表。儒家以孔孟為代表,等。思想流派,這些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以孔子,墨子,老子為代表的東方古代哲學體系因此形成,與古希臘文明交相呼應。

    之所以仁者無敵,因為仁者思想是博愛,包容。是對人性的一種解放以及仁者愛人。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仁者愛人,得到了統治者的承認與確立。漢武帝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主張,確立儒家思想為治國思想,也是仁者無敵的一種體現。

  • 2 # 冰是睡著的水TX

    孟子的時代到了戰國早期,戰國的政治格局比春秋時要簡單得多,春秋時代國君之下有大夫,大夫有著自己的封地,有實力的大夫可以發展自己的勢力不聽國君的調遣。這種情況下大夫和國君的位置都很尷尬,大夫如果安分守己則極有可能被其他大夫或國君吞噬,大夫不做亂臣賊子就是自取滅亡。國君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如果剝奪大夫的權利會立刻遭到利益集團的反撲,不奪權則早晚被大夫取而代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孔子主張安分守己各安天命,結果必然是無人理睬。

    到了戰國時代,各國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華夏正統自居的晉和齊,都被大夫成功篡位,西戎秦和南蠻楚的國君勢力本來就強,看到晉和齊的國君下場後,秦和楚必然形成君主專制的政治形態。戰國的政治格局終於從春秋的國君、大夫、平民的三層結構,變成國君、官員、平民的三層結構。最大的區別是大夫世襲擁有封地,官員則由國君任命,無封地亦不世襲。還有一種過渡狀態就是原有貴族失去封地但依然把持朝政,國君集權卻做不到一言九鼎。秦最先變法,貴族勢力又弱,君主集權最徹底最成功,為最終吞併天下打好了基礎。

    孟子認為國君集權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這使得推行儒家的治國理念變得更容易了。原因是基於上行下效的原則,在春秋時期國君和大夫都要接受儒家的理念,國才能像國、家才能像家,國君和大夫相互猜忌,儒家理念就無法推行。現在簡單了,只要國君可以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國家的治理將會水到渠成,說服一人總比說服一個群體要容易得多。如何才能使國君自覺自願做到克己復禮、道德高尚呢?孟子的辦法是從理論的高度說明以民為本是君主唯一可以選擇的執政理念。

    在孟子眼中,戰國的社會格局非常簡單,因為官員是君主從平民中選拔出來的,所以社會只有君主和平民兩個等級,只要處理好君民關係,民富國強指日可待。孟子為了說服君主,從理論、方法和實踐三個層面說明了君民關係應該如何相處。

    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必為政於天下矣。"--《孟子·離婁上》"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以周文王和商紂王為例,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他的理論。當魏惠王向孟子請教治國之策時問:"魏是強國,現在卻先後敗於齊、楚和秦,我覺得非常恥辱,怎樣做才能一雪國恥呢?"。孟子更是回答:"仁者無敵!"。仁者真的能無敵嗎?從長治久安的角度看,仁義是必要條件但並不充分,孟子在主張施仁政行王道之外,缺乏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具體舉措,孟子在各國國君面前受到禮遇但不受重用就不足為奇了。

    先秦儒家至聖孔子身處亂臣賊子犯上作亂的時代,因此孔子講君仁臣忠。亞聖孟子則身處君主帶領國民平天下的時代,所以孟子談仁者無敵。儒家思想的理論依據來自人性。儒家認為人性向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四端,四端是仁義禮智的起因,透過對人性正確的引導和對經典深入的學習,人就可以成長為仁義禮智的君子和仁者。儒家透過人性向善推論出人生目標是追求仁義禮智。

    儒家在先秦未能取得執政地位,到了帝國時代鹹魚翻身成為被獨尊的治國良策。儒家在帝國政治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宋為分界線分為兩個階段,從兩漢到魏晉南北朝,中國的官僚體系實際上被豪門大族壟斷,官員來自世襲的豪門,社會主要矛盾在君主與門閥的爭權奪利,因此君仁臣忠的孔子思想成為官方意識形態。經過隋唐的過渡,到了大宋中國古代進入平民社會,皇族之外的豪門大族被消滅,官員不再來自世襲的豪門,而是透過科舉取士獲得上升通道。社會主要矛盾由君臣轉變為官民,要求官員以民為本成為了另一個官方意識形態,孟子也在北宋開始被尊為亞聖。

  • 3 #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儒家之所以能成功不是什麼仁者無敵,而是善於審時度勢,儒家從誕生那天起就不受統治者欣賞,唯一一個推行儒術的魯國還早早就滅亡了!古代帝王都是以天下奉一人的極端自私自利,怎麼可能推行仁者愛人的主張!

    儒家核心思想就是當官!為了當官,逢迎統治者的需求,他們不斷把黃老家,法家,縱橫家,名家等等百家流派都吸收了有利於自己生存的東西,終於到了漢武帝時期,徹底打敗了其它流派,變成了官方認定的學術,其它流派為了當官,不得不改換門庭成為了儒家人。

  • 4 # TonyDeng

    勸行仁,是孟子學派的思想,不是儒家的。儒家並非只有孟子一派,何況董仲舒統合百家為儒後,儒家已經是雜家。宋明理學雖然尊孔孟一脈,然而孔固然非孟,理學本身也有不同派系,不純粹講仁。純講仁的儒生,往往被稱為腐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大的棕熊與最大的灣鱷哪個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