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動湖光灩灩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譯文:荷花的清香飄滿遼闊的湖陂,年輕的姑娘貪玩愛耍把採蓮延遲。傍晚她戲弄湖水把船頭淋溼,更脫下紅裙網羅池中鴨兒。 小船掀動了滿湖風光,水波相連一派清秋,痴情貪看年輕人,讓小船任意飄流。竟然無緣無故隔船拋丟蓮子,可是被遠處的人看見她大半天還在害羞。 這首清新雋永的《採蓮子》,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風物人情畫,富有民歌風味。 詩題《採蓮子》,可是作者沒有描寫採蓮子的過程,又沒有描寫採蓮女的容貌服飾,而是透過採蓮女的眼神、動作和一系列內心獨白,表現她熱烈追求愛情的勇氣和初戀少女的羞澀心情。 “船動湖光灩灩秋”,“灩灩秋”,指湖光盪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見。“秋”字,不僅寫出湖水之色,更點明瞭採蓮季節。“湖光”映秋,怎會泛起“灩灩”之波呢?是因為秋風乍起綠波間?還是因為水鳥掠過湖面?都不是,而是因為“船動”。這裡,作者沒有交代是什麼“船”,也沒有交代船怎樣“動”,因而對讀者來說,這些都還是謎。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透過“貪看年少”點明詩篇寫的是個採蓮女子,同時透過“信船流”,交代船動的原因。原來有一位英俊少年把採蓮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視著意中人,以致船兒隨水飄流而動。這種大膽無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態,把採蓮女純真熱情的鮮明個性和對愛情的灼烈渴求,表現得神形畢肖。 湖水灩灩起波,姑娘心裡也蕩起層層波瀾。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岸上的小夥子拋擲過去。這個充滿戲謔、挑逗和愛慕的一擲,進一步活靈活現地表現出江南水鄉姑娘大膽熱情的性格。南朝以來,江南地區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說出“愛戀”、“相思”之類的字眼,而用同音詞構成雙關隱語來表示。 “蓮”諧音“憐”,有表示愛戀之意。姑娘採用了傳統的諧音包含的雙關隱語,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饒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麼,蓮子拋中沒有?小夥子是惱是喜?可有什麼表示?這些作者都故意避開了,留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而把筆鋒深入到採蓮女的內心。沒想到拋蓮子的逗情舉動遠遠被人看見了,多難為情啊!姑娘紅著臉,低著頭,羞慚了大半天,心裡埋怨自己太冒失了,為什麼不等沒人時再拋呢?這“無端”兩字透露出姑娘複雜而細膩的心理狀態。“半日羞”的窘態,則展現了一個初戀少女特有的羞怯,詩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豐滿可愛。 這首詩清新爽朗,音調和諧,既有文人詩歌含蓄委婉、細膩華美的特點,又有民歌裡那種大膽直率的樸實風格,自然天成,別有情趣,頗見作者純圓渾熟的藝術造詣。 寄酬韓冬郎兼呈之員外全詩為:(唐.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譯文(在昨日)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為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情就像雛鳳一樣一定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
船動湖光灩灩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譯文:荷花的清香飄滿遼闊的湖陂,年輕的姑娘貪玩愛耍把採蓮延遲。傍晚她戲弄湖水把船頭淋溼,更脫下紅裙網羅池中鴨兒。 小船掀動了滿湖風光,水波相連一派清秋,痴情貪看年輕人,讓小船任意飄流。竟然無緣無故隔船拋丟蓮子,可是被遠處的人看見她大半天還在害羞。 這首清新雋永的《採蓮子》,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風物人情畫,富有民歌風味。 詩題《採蓮子》,可是作者沒有描寫採蓮子的過程,又沒有描寫採蓮女的容貌服飾,而是透過採蓮女的眼神、動作和一系列內心獨白,表現她熱烈追求愛情的勇氣和初戀少女的羞澀心情。 “船動湖光灩灩秋”,“灩灩秋”,指湖光盪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見。“秋”字,不僅寫出湖水之色,更點明瞭採蓮季節。“湖光”映秋,怎會泛起“灩灩”之波呢?是因為秋風乍起綠波間?還是因為水鳥掠過湖面?都不是,而是因為“船動”。這裡,作者沒有交代是什麼“船”,也沒有交代船怎樣“動”,因而對讀者來說,這些都還是謎。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透過“貪看年少”點明詩篇寫的是個採蓮女子,同時透過“信船流”,交代船動的原因。原來有一位英俊少年把採蓮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視著意中人,以致船兒隨水飄流而動。這種大膽無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態,把採蓮女純真熱情的鮮明個性和對愛情的灼烈渴求,表現得神形畢肖。 湖水灩灩起波,姑娘心裡也蕩起層層波瀾。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岸上的小夥子拋擲過去。這個充滿戲謔、挑逗和愛慕的一擲,進一步活靈活現地表現出江南水鄉姑娘大膽熱情的性格。南朝以來,江南地區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說出“愛戀”、“相思”之類的字眼,而用同音詞構成雙關隱語來表示。 “蓮”諧音“憐”,有表示愛戀之意。姑娘採用了傳統的諧音包含的雙關隱語,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饒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麼,蓮子拋中沒有?小夥子是惱是喜?可有什麼表示?這些作者都故意避開了,留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而把筆鋒深入到採蓮女的內心。沒想到拋蓮子的逗情舉動遠遠被人看見了,多難為情啊!姑娘紅著臉,低著頭,羞慚了大半天,心裡埋怨自己太冒失了,為什麼不等沒人時再拋呢?這“無端”兩字透露出姑娘複雜而細膩的心理狀態。“半日羞”的窘態,則展現了一個初戀少女特有的羞怯,詩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豐滿可愛。 這首詩清新爽朗,音調和諧,既有文人詩歌含蓄委婉、細膩華美的特點,又有民歌裡那種大膽直率的樸實風格,自然天成,別有情趣,頗見作者純圓渾熟的藝術造詣。 寄酬韓冬郎兼呈之員外全詩為:(唐.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譯文(在昨日)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為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情就像雛鳳一樣一定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