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磨史作鏡
皇帝處於九五之尊,不管當時還是後世恐怕總是難免爭議,因為評判的人立場和標準都不同,明代皇帝也是如此啊。明朝十六帝,哪個沒有爭議呢?
比如朱元璋雄才大略,驅除韃虜,得國最正,勵精圖治勤政廉政。同時另一面是猜忌殘忍,大殺功臣。
比如建文帝仁孝善良,但是又優柔寡斷。
比如明宣宗朱瞻基有“仁宣之治”,同時也是“促織天子”。
比如明英宗朱祁鎮任用宦官導致土木堡之變,明朝開始走下坡路,但是同時又有廢除用人殉葬的殘酷制度的仁政。
比如萬曆皇帝開始時有萬曆新政,後來又能組織“三大徵”,但是幾十年不上朝算怎麼回事。
比如崇禎皇帝勤政節儉,立志中興,但是又剛愎自用,猜忌殘暴,最終還是丟了性命和江山。
但是本人認為爭議最大的還是明成祖朱棣。正面評價當然是他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有不少,甚至被吹噓為“遠邁漢唐”。
但是他的負面評價也不少啊,至少三個方面吧。一是篡位。不管他打著怎麼樣冠冕堂皇的“靖難之役”的口號,都無法改變其謀反上位的事實。
二是殺戮太多。這點跟他老子一樣。特別是啥建文帝的大臣,因為很多建文帝臣子不舒服,他就大開殺戒,甚至有了誅滅方孝孺十族的慘劇,在殘忍上空前絕後。他還殺了死守濟南不降的忠臣鐵鉉。後來又殺了大才子解縉。這只是點幾個有名的人。以至於魯迅先生稱其為“坐寇”。
三是淫心太熾。皇帝好色本來不算啥,不過他有兩點還是“值得一提”:一是在迫害建文帝忠臣時,男的殺,女的都送到教坊司,其實就是公辦妓院,幾歲的女孩子也不能倖免,還心理卑劣說:反正這些女孩子長大了也是“淫賤材兒”。二是玩弄女性到老不減,一直到他去世前的最後一次遠征路上,還帶著許多年輕女子供其淫樂。
-
3 # 光芒萬丈一米陽光
明武宗 朱厚照
明朝的文官制度發展到明武宗時期已經是很發達了!眾多文官想要做的,都是利用各種儒家制度束縛住皇帝,從而讓皇帝聽自己的話。明神宗朱翊鈞就是很好的例子,透過國本之爭真的是把他束縛的死死的,更不用說之後的紅丸案和挺擊案。
而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讓文官們頭疼要死,這位皇帝討厭制度的束縛,為了與文官制度鬥爭,好幾次獨自出京戰瓦剌(元朝餘孽),還自封大將軍,取名朱壽。但是看整個武宗的統治,國家還是挺不錯的,雖然有寧王叛亂,但是人家有王明陽。大明朝到了朱厚照手裡,可謂是自太祖成祖皇帝后,最後一個親自帶兵出征戰瓦剌的。武能定國,文不出錯,武宗雖不像個皇帝,但是他一直做的都是對儒家束縛規矩的挑戰,朱厚照是個自由的人。
但是對這些文官們,可就是大麻煩了,所以明朝後史對朱厚照都是傾向批判的。
我覺得是崇禎。他的那句“朕非亡國之君,而事事皆亡國之象”讓人唏噓心碎,亡國之君本不由他來做,大明朝在他爺爺萬曆末期就已經行將就木了,又碰上個奇葩天啟跟魏忠賢整的禍國殃民,本已腐朽到根子的大明在一批忠臣小心翼翼的守護下苟延殘喘了十數年。他本抱中興之志,卻偏遇皇太極一代梟雄,加上他自毀長城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從此遼東再無大將可守,門戶大開。面對高迎祥李自成等“闖賊”又用人不對,導致剿匪不力。群臣提出遷都南京,他又唯唯諾諾不置可否,錯過了南遷的最佳時期,導致大明政府陷入被滿清入關與闖部北上的南北夾擊之地,最終葬送了大明三百年江山。令人感動的是,崇禎之年號在明亡後三百年裡仍在朝鮮使用,並有“大報壇”祭祀洪武、萬曆、崇禎三位皇帝,百年不絕於祀。
回覆列表
提起明朝的皇帝,想必有人會說朱氏家族是最有性格的。有甘願做木匠不想當皇帝的,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有戀母情結的,也有固執和大臣死磕到底的,但是要說起這麼多明朝皇帝中誰的爭議最大,本文認為當屬明神宗。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明神宗,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萬曆皇帝,他的威名遠揚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有一定關係。但是除此之外,他本人具有極大爭議性還在於以下幾點:
萬曆皇帝畫像
第一,萬曆皇帝前後變化之大。萬曆皇帝在李太后的嚴加管教之下,自小勤奮讀書,這也養成了他勤於政事的習慣。剛開始在太監馮保、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的輔佐之下無論是政治上的考成法,還是經濟領域的一條鞭法,抑或是在他親政之後進行的萬曆三大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的頹勢,也樹立了新朝的氣象。如果他能夠一直保護著這股勁頭,那麼明朝萬曆新政應該會變成明朝中興之勢了。但是從1586年開始,萬曆皇帝似乎就像是結束多年備之後的狂歡,開始了多年的怠政。不但沉湎於酒色之中,還改變了之前勤奮的形象,長達幾十年不上朝。但即使如此,明朝的政治機器依舊在運轉。既沒有出現奸臣,也沒有因為他的怠政而發生嚴重的黨爭,更是沒有外戚干政。明帝國的運
轉背後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這一切。
影視劇中的鄭貴妃
第二,萬曆皇帝因為愛屋及烏而任性到了極點。因為寵愛鄭貴妃,便執意要立她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甚至在梃擊案中公開為鄭貴妃開脫。他之後多年的怠政行為也是因為與朝臣關於國本之事無法有統一的意見而做起甩手掌櫃。從群臣反對冊立鄭貴妃為皇貴妃到反對立朱常洵為太子,萬曆皇帝感受到的不只是群臣對他過度的干涉,更是感覺到自己無力駕馭帝國這個龐大的執行機器。對於朝臣來說,他是皇帝,必須以國家為重,凡事不能感情用事,但是於他而言,他不喜歡王恭妃連帶著不喜歡她的孩子,寵愛鄭貴妃同時自然也喜歡和鄭貴妃有關的一切,這不過是表明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真情實感的流露本就是人之常情。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留下遺詔封鄭貴妃為皇后,為的就是死後可以和他深愛的人在一起。所以多年的怠政不只是對自己作為一個血肉之軀的人的尊嚴的捍衛,也是對自己作為一個皇帝應有的權力、榮譽的抗爭。史書中對他的這種行為依舊只有批評之聲。
參考文獻
張義勇:《從君臣矛盾看萬曆皇帝怠政的原因》,《蘭臺世界》,2016年第1期
常文相:《“聖王”期待與萬曆早期政局——以《帝鑑圖說》為中心》,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中華書局,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