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謂“陰陽魚的太極圖”,最先見於明初趙撝謙的《六書本義》,稱作“天地自然河圖”。其後,章潢收入《圖書編》,並更名為“古太極圖”。至清初高雪君編篡《易經來注圖解》時,把進一步演變而來的《心易發微伏羲太極之圖》輯入卷末“周易採圖”(見下圖中的最後一圖)。
朱震的《納甲之圖》是八卦初爻畫於外之圖,而楊甲《六經圖》中的《伏羲八卦圖》也是八卦初爻畫於外之圖。今以是圖“圓而入之”,即得《心易發微太極之圖》。如果,從楊甲《伏羲八卦圖》推衍到《心易發微太極之圖》,要使結果完全與之吻合,關鍵在於三個同心圓半徑的比例。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內同心圓的半徑正是外同心圓半徑的二分之一,中同心圓半徑是外同心圓半徑的四分之三。推衍的過程是:
1、將楊甲《伏羲八卦圖》的爻畫符號代之以黑白弧形塊,作三個同心圓,八分為八個扇區。三白者為乾卦,……三黑者為坤卦。是為第二圖。
2、以反“∽”曲線依次中分六個扇區中的黑白弧形塊。是為第三圖。
3、有去、有補而成第四圖。
4、將“離卦上爻”和“坎卦上爻”的扇形變畫作水滴狀的“魚眼”,抹去內二同心圓線。是為第五圖。
5、將黑白“水滴”狀“魚眼”變畫作黑白圓點,抹去八分線。是為第六圖。
6、將八卦原本符號標於相應位置,再加上有關文字。是為第七圖。
這一推衍過程,筆者早在六年前就已完成,並有文章發表在孟津縣郭校等先生所辦《易學研究》內部刊物上。今天之所以要“老聲”常談,是因為在“孔子2000”網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易圖的哲學內涵及有關宇宙的五個推論》 周吉善)。周先生說“陰陽魚的太極圖”:“是先民們就以圓表示宇宙整體或現實生活中的任一事務。……為了表示一切都在變易的動態模式,又在圓內加了一條S曲線,形成被稱為陰陽魚的太極圖。這就是中華先賢對世間永珍及宇宙本身作出的最高抽象,即一切動變皆源於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用代表兩種符號推演出必然出現8種本質不同的態,太極圖周圍又加添了八卦符號。”接著,又進一步說:“華夏先民以陰陽作為最高的抽象;負陰抱陽的一體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務,都是陰陽有序、和諧互補的有機整體;陰陽一體、此消彼長的過程即是展現在眼前的紛紜永珍;演化過程可以分為8種不同狀態(或稱模式)棗這就是易圖中包含的哲理。”周先生的這一議論,說到底應該是就楊甲的《伏羲八卦圖》而發。而楊甲此圖卻是來源於北宋邵雍的《觀物外篇》“乾坤縱而六子橫”之說。如果單就《伏羲八卦圖》而發議論,恐怕是得不出如此深邃的“哲理”的。
由近年來人們就所謂 “陰陽魚的太極圖”而發表的議論,筆者想到的是:有些議論固然高明,然而搞好基礎研究更是重要!如果基礎的東西還沒有弄明白、搞清楚,那麼所發議論也將是“空中樓閣”,勢必成為無根之談。
一般所謂“陰陽魚的太極圖”,最先見於明初趙撝謙的《六書本義》,稱作“天地自然河圖”。其後,章潢收入《圖書編》,並更名為“古太極圖”。至清初高雪君編篡《易經來注圖解》時,把進一步演變而來的《心易發微伏羲太極之圖》輯入卷末“周易採圖”(見下圖中的最後一圖)。
朱震的《納甲之圖》是八卦初爻畫於外之圖,而楊甲《六經圖》中的《伏羲八卦圖》也是八卦初爻畫於外之圖。今以是圖“圓而入之”,即得《心易發微太極之圖》。如果,從楊甲《伏羲八卦圖》推衍到《心易發微太極之圖》,要使結果完全與之吻合,關鍵在於三個同心圓半徑的比例。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內同心圓的半徑正是外同心圓半徑的二分之一,中同心圓半徑是外同心圓半徑的四分之三。推衍的過程是:
1、將楊甲《伏羲八卦圖》的爻畫符號代之以黑白弧形塊,作三個同心圓,八分為八個扇區。三白者為乾卦,……三黑者為坤卦。是為第二圖。
2、以反“∽”曲線依次中分六個扇區中的黑白弧形塊。是為第三圖。
3、有去、有補而成第四圖。
4、將“離卦上爻”和“坎卦上爻”的扇形變畫作水滴狀的“魚眼”,抹去內二同心圓線。是為第五圖。
5、將黑白“水滴”狀“魚眼”變畫作黑白圓點,抹去八分線。是為第六圖。
6、將八卦原本符號標於相應位置,再加上有關文字。是為第七圖。
這一推衍過程,筆者早在六年前就已完成,並有文章發表在孟津縣郭校等先生所辦《易學研究》內部刊物上。今天之所以要“老聲”常談,是因為在“孔子2000”網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易圖的哲學內涵及有關宇宙的五個推論》 周吉善)。周先生說“陰陽魚的太極圖”:“是先民們就以圓表示宇宙整體或現實生活中的任一事務。……為了表示一切都在變易的動態模式,又在圓內加了一條S曲線,形成被稱為陰陽魚的太極圖。這就是中華先賢對世間永珍及宇宙本身作出的最高抽象,即一切動變皆源於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用代表兩種符號推演出必然出現8種本質不同的態,太極圖周圍又加添了八卦符號。”接著,又進一步說:“華夏先民以陰陽作為最高的抽象;負陰抱陽的一體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務,都是陰陽有序、和諧互補的有機整體;陰陽一體、此消彼長的過程即是展現在眼前的紛紜永珍;演化過程可以分為8種不同狀態(或稱模式)棗這就是易圖中包含的哲理。”周先生的這一議論,說到底應該是就楊甲的《伏羲八卦圖》而發。而楊甲此圖卻是來源於北宋邵雍的《觀物外篇》“乾坤縱而六子橫”之說。如果單就《伏羲八卦圖》而發議論,恐怕是得不出如此深邃的“哲理”的。
由近年來人們就所謂 “陰陽魚的太極圖”而發表的議論,筆者想到的是:有些議論固然高明,然而搞好基礎研究更是重要!如果基礎的東西還沒有弄明白、搞清楚,那麼所發議論也將是“空中樓閣”,勢必成為無根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