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騰銘文

    首先介紹一下,大唐四位非漢戰神。

    無辜冤殺——高仙芝

    戰敗投降——哥舒翰

    鬱疾早逝——李光弼

    叛國投敵——僕固懷恩

    首先除了哥舒翰是戰敗被俘,無奈投降保命之外,高仙芝是被宦官陷害被皇帝冤殺,僕固懷恩也是被宦官讒言,致使遠投敵國,離開唐朝。李光弼雖然最後留了下來,但是他餘生也是在宦官,大臣謠言悲憤離世。

    致使他們都沒有好結局的結果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他們掌握的軍權太過強大,幾乎就是唐王朝最大的精銳,在安祿山反叛的情況下,中央最害怕的就是這些大將軍,我既需要你幫我反叛,又害怕你做大,最後就會各種限制,所以強大就是他們的原罪。

    其次,他們又還沒有形成唐末藩鎮割據的實力與條件,不夠強大,無法直接威脅中央,無法自保,所以結局悲慘。

    再次,他們遠在邊關,在朝廷內部沒有足夠的圈子,沒有一個穩定的派系支援,以至於不能在第一時間瞭解中央意圖,也沒人幫他們說話。

    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的非漢人身份無法取得漢人士大夫階層的擁戴,也得不到他們的支援。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他們也許還可以平穩一生,立功,入朝,退休,可以安史之亂改變了一個大帝國的命運也改變了這些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的命運。

    軍人亂世之中沒有幾個有好結果,要想有好結果,兩種,一種如宋太祖般最後直接成為CEO,一種像張良一樣功成身退回家做大富豪安度晚年。

  • 2 # 韓梅沒

    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包容性,唐朝前期正是有了這種包容現性,才會用這麼多非漢人名將;後來因發生安史之亂,而安祿山、史思明恰好也是非漢人將領,所以唐朝政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開始對這些非漢人名將不信任了,不用了,包容性一失去,也就自然走向了衰落。因此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對“外族”人用的越來越少了。自唐以後各代,漢民族王朝對於非漢人也越來越忌憚,它的後果幾乎是災難性的:你不容別人,別人滅你。宋和明的亡故皆是如此。這就是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僕固懷恩四大非漢人戰神無一善終給後人帶來的啟示。

  • 3 # 一絲不掛273

    自古紅顏如名將,不使人間見白髮。其實,歷朝歷代的名將大都不得善終。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將軍們在政治上往往不夠成熟,又往往功高震主,生存難度本來就很大。名將如器,可用亦可棄,不能為我所用,必須毀掉。

    唐中期的四位戰神的命運均與安史之亂有著深厚關係。

    安祿山的大軍攻打潼關之時,高仙芝基於實際,不遵聖命,堅守不出。早就被安祿山這樣的胡人搞得疑心病的玄宗自然不會留他。

    哥舒翰看到前車之鑑被迫出戰,兵敗投降。潼關一戰就折了這兩員戰將。

    而這四位的悲慘結局無一例外都有宦官參與其中。這也正是唐中期宦官勢力膨脹的寫照。宦官的行動往往代表著聖意,又有藉機清除異己,控制軍隊的意味。

    也許在戰場上,他們無人能敵。但在政治鬥場。他們往往毫無還手之力。所以李光弼在同僚特別是宦官的排擠中抑鬱而終,僕固懷恩被宦官逼得反叛而又暴死。

  • 4 # 大猛猛猛猛猛

    劉弘基位列凌煙閣24功臣榜第11位,能上此榜絕非尋常之輩。他是雍州池陽(今陝西涇陽縣)人,李唐江山的元老級人物之一,自李淵從太原起事開始,他便成為李淵父子的忠誠追隨者。劉弘基在李淵進攻長安的途中擔任先鋒,表現神勇,曾斬殺隋朝主將宋老生,擒獲其猛將屈突通,被評為攻克長安戰功第一。後來他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唐朝征伐高句麗時,劉弘基又為前軍大總管,屢立戰功。劉弘基在69歲病逝,唐高宗為之廢朝三日,他死後陪葬昭陵。劉弘基可謂善終。

    薛仁貴。因為演義的原因,薛仁貴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人。他一生戰功赫赫,是大唐戰神級的人物,他曾三箭定天山,大敗回紇九姓鐵勒,三戰並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等。薛仁貴高壽70歲善終。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在演義裡,薛仁貴是在徵西時,在白虎關被其子薛丁山誤會射中喉嚨而死的。而事實上,他是病死的,他死後也“享受”了很高的待遇,唐高宗追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張士貴本名忽峍 ,祖籍山西盂縣上文村,出生於虢州盧氏(今河南盧氏縣)。這人很冤,不是死得冤,而是被演義弄成了壞人。在《薛仁貴徵東》裡,他是個嫉賢妒能的奸臣,他本是薛仁貴的上司,但處處壓制、刁難甚至迫害薛仁貴,最後他又因反叛被殺,簡直同宋朝秦檜一樣的大奸賊。其實這都是演義的歪曲,必須予以平反。張士貴是為大唐立國曾立下赫赫戰功的人,他不僅沒有陷害過薛仁貴,而且是他的重要提攜者,可以說薛仁貴的成長和被重用跟張士貴是分不開的,演義小說純粹是顛倒黑白!

    史載張士貴“善騎射,臂力過人”,能“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他很早就投奔李淵,是李世民的心腹和嫡系之一,也是大唐開國元勳之一。他跟隨李世民在征討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等戰役中都曾立下戰功,特別是討伐劉武周時還俘獲了大名鼎鼎的尉遲恭。後來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又參加了征討高句麗之戰。這就是小說裡所描寫的薛仁貴徵東之戰,當時張士貴被任命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全權負責此次戰役。薛仁貴也是在這個時候應徵入伍,在張士貴麾下立功成名的。張士貴也是病死的,72歲善終。卒後唐高宗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贈輔國大將軍,並陪葬昭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月的古詩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