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堯聊職場

    時間管理--永遠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

    時間管理的“象限法”:你的一生如何度過?

    大凡能夠在事業上做出卓越成績的人,都是時間管理的專家。有人曾粗略地統計過一個活到73歲的美華人對時間是怎麼支配的:

    睡覺: 21年

    工作: 14年

    個人衛生: 7年

    吃飯: 6年

    旅行: 6年

    排隊: 6年

    學習: 4年

    開會: 3年

    打電話: 2年

    找東西: 1年

    其他: 3年

    看了上面的這一組資料,我們有何感受?是不是覺得有太多的時間都被荒廢了?所以要想有效執行,一定要學會“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掌握重點,合理有效地利用工作時間,其本質是管理個人,是自我的一種管理。時間管理的方法是透過良好的計劃來完成的。

    時間“規劃”

    提高工作效率最關鍵的部分是規劃。規劃你自己的工作計劃和過程,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這是高效完成自己工作的有效方法。

    時間規劃一般分為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一般可以在年初制定本年計劃,月初制定月計劃,週一制定周計劃。每天的工作計劃一般也可以預先制定,但是由於工作內容的複雜性以及臨時隨機任務,每天的計劃會非常難以管理。

    時間規劃的難點是一天時間的規劃和分類,一天一共24小時,除了上班時間外就是個人業餘時間,上班時間的工作一般是一些日常工作或者臨時任務,而業餘時間則是思維期,一些事情可以吃飯睡覺都在想,這些事情一般不是緊急事情,往往思考累計到一定階段就可以水到渠成,輕鬆完成。

    時間管理的出發點,在於學會處理事情的優先次序,先考慮事情的“輕重”,再考慮事情的“緩急”——也就是我們通常採用的“第二象限組織法”。請看下圖。

    “第二象限組織”法

    時間“第二象限組織”法是目前很時髦的一種時間管理理論,“第二象限組織”法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如客戶投訴、即將到期的任務、財務危機等)、重要但不緊急(如建立人際關係、人員培訓、制訂防範措施等)、緊急但不重要(如電話鈴聲、不速之客、部門會議等)、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如上網、閒談、郵件、寫部落格等)。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諸如應付難纏的客戶、準時完成工作、住院開刀等等。

    儘量以最短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這些事情。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向上級提出問題處理建議等等。

    這一類的事情影響深遠,且效益是中長期的,因此,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

    第三象限屬於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既然不重要也不緊急,那就不值得花時間在這個象限。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學會說“不”。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對於自己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想辦法將事情推脫給其它部門,拒絕或推脫工作要講究技巧,不要直截了當,要委婉,用讓上級覺得確實是合理的理由來拒絕這個新增派的任務。一個人只有學會說“不”,他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當然這並不等於推卸責任,如果確實需要自己來完成,那麼就使用最短的時間完成這些工作。第四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於這一類。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裡面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只是在第四象限徘徊。

    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儘量不去做。如果確實需要做,那麼要嚴格限定時間,比如寫部落格,限定一個小時,時間一到就立刻停止寫作,千萬不要被無聊的人和無關重要的事纏住。

    現在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上週的生活與工作,你在哪個象限花的時間最多?請注意,在劃分第一和每三象限時要特別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誤認為重要的事。其實二者的區別就在於這件事是否有助於完成某種重要的目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應歸入第三象限。

    要學會把時間花在第二象限,做重要而不緊迫的事。那樣才會減少重要的事進入第一象限,變得緊急。因此,只要我們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處理上,合理安排時間,我們就能做到自己的長遠規劃,工作效率就會大幅提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陳宮怎麼死的,陳宮最後是被誰所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