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妮ltj
-
2 # 醉裡芙蓉
感謝邀請,對於孩子覺得老師特別兇,不想上學的情況,作為家長很失敗,為什麼呢?作為家長你沒有去了解過孩子,沒有去傾聽過孩子的需求,孩子為什麼覺得老師特別兇?老師只是對自己孩子這麼兇?還是對別的孩子一樣特別兇?作為家長更沒有去了解過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所以說家長是失敗的。對於這種情況,家長首先應該聽孩子怎麼講,是孩子在上課時調皮搗蛋了,老師提醒了很多次,孩子不改而導致老師兇孩子呢?還是單純的老師不喜歡孩子而去兇孩子呢?如果是孩子在上課期間調皮搗蛋,不聽老師的勸阻,那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去詢問孩子的理由呢?我們跟孩子除了是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朋友關係,讓孩子覺得我們即是爸爸媽媽,又是他們的朋友,做到這點孩子自然會什麼事情都跟家長說。如果是老師單純的不喜歡孩子,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問老師理由,如果溝通無效,家長可以跟校領導談。(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會無緣無故的對孩子兇,)作為家長更多的可以在自身找問題。
-
3 # 千尋媽逆生長
孩子不想上學,是老師的錯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家園共育,是培養孩子的重要途徑。
但辛勤的園丁素質參差不齊,他們也是普通人,要客觀地正確看待。
當孩子說老師特別兇,不想上學時,家長要格外重視,坦然面對,解決問題分三步走:
一、肯定孩子的做法孩子能把事情說出來,這是對家長的信任。
還善用外部資源,想積極地解決問題,應該得到讚賞。
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不聽話,最會阻斷溝通,達到相反的效果。
17歲男孩跳橋自殺,其中就隱藏著無法好好說話的悲傷。
良性的溝通是科學育兒的第一步,這樣的共情一般很容易勾起孩子的談話慾望。
讓孩子的情緒盡情釋放,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二、幫助孩子直面感受,並悅納其感受在孩子傾訴的過程中,安靜專心地傾聽,並用簡單的詞語迴應他們的感受:“哦,原來是這樣”。
適時說出孩子的感受:“老師說話這麼兇,你一定覺得很受傷吧。”
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真希望我就是你的老師,對你溫柔地說話。”
告訴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納的,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我看得出你很生老師的氣,希望你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而不是撒手不管。
三、體察老師的感受瞭解情況後,如果的確是老師品行有虧借題發揮,必須及時跟老師交涉,杜絕恃強凌弱的情況發生。
必要的時候反映到學校,甚至不惜換班來保障孩子的合法權益。
網上曾流傳某教師痛打孩子的行為,先用教鞭在涉事學生手心抽打了數十次,逼其下跪並用言語辱罵,後被調查。
暴打行為多半是從語言羞辱開始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善意的石頭鋪就的。家長合理地介入,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保護。
校園霸凌,也有可能發生在師生之間。而如果只是老師的教育方式相對簡單粗暴,那麼旁敲側擊地跟老師提醒下。
同時,就事論事教育孩子體諒老師的感受,疏導心理,並引導孩子用正面的語言表達憤怒和煩躁。
“老師那麼說是因為他沒控制好情緒,這是他沒做好,不是你的錯。可能老師也遇到了難題才說話兇,我們原諒他一次吧。”
更重要的是,要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商量出解決辦法。
“你提的這個問題很特別,那你對不上學是怎麼想的?”
不輕易下提建議或下結論,在孩子愜意的表達中迴應感受:“噢,原來是這樣。”
正面引導,既讓孩子自願上學,也不影響師生關係,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負責任的人。
孩子提出不想上學,既不能簡單粗暴地橫加斥責,也不能想當然歸因,把賬算到老師頭上。
追根溯源,找出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做得更好的,是能誘惑孩子上學。
我小時候最高興的事,是去上學。
因為在家總會被媽媽安排家務,看上去永遠沒有盡頭。
雖然學校一樣有作業,可下課或放學後的時間很自由,能跟同學開心玩耍。
而且上學後,經常得老師表揚,感覺特別好。
現在的孩子不用做太多家務,常跟同學聯絡,
孩子不想上學,多點關注發揮智慧,以此為契機誘惑孩子,讓學校成為孩子的樂園。
回覆列表
首先先同理孩子的心情,表示媽媽理解,小時侯也遇到過類似的老師。然後引導孩子說出怎麼兇?是不是學生範錯誤時才兇?告訴孩子在家犯錯誤是不是也一樣會被批評?因為是自己班級的孩子才管,她怎麼不去兇其他班級孩子?只是老師的表達方式你還不適應而已。平時,多發現老師的優點和好處。在學校遇到什麼問題,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一起幫你分析和解決。因為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學生要做的是適應每個老師,家長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和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