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川

    如果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到了這種地步,玩手機不說,還對教育的父母罵咧,那麼你這個父母至少從幼教就沒關好。

    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愛咋咋地吧。

  • 2 # 精典初中物理課堂

    孩子沉迷手機是因為沒有另一種快樂來取代,所以要給孩子找一找另外一種快樂。

    舉個例子,我表哥的孩子跟她年齡相仿,以前跟您孩子也一樣玩手機,後來我哥給她報了一個乒pa球輔導班,要求她打贏我表哥就可以玩手機,她為了玩手機,寫完昨夜就去練習,後來對運動有了興趣,逐漸脫離手機了。後來我表哥把家裡電視機搬走,買了很多書,在家看書,孩子也就跟著看書。

    罵父母這種習慣我推測這可能是小時候有點慣,或者就是小時候老人帶孩子時間較長。還有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比,孩子處於叛逆期,有時候嘮叨多了,起了反作用。

    有空帶孩子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比如上海,北京,這些學習氛圍比較好的地方,大學城。

  • 3 # 媛若惜327

    12 歲了,小孩子開始進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手機作為新媒體的載體,有太多新鮮事物,好奇心驅動去玩手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作為家長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不玩,這不僅不會停止,還會讓孩子增加叛逆性,發脾氣就是開始叛逆的一種表現。我覺得玩手機這件事,本身沒有好壞的屬性,作為家長要正確引導,讓孩子玩些有意義的,比如一些英語動畫配音,等等!尤其忌諱的是,家長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要求孩子做到,言傳不如身教!謝謝

  • 4 # 橋東區一霸

    多半打一頓就好的了 開個 玩笑 對於這樣的小女孩 你細心一點告訴她 玩手機可以允許你玩 但是你要把時間給安排好 比如先把主要的學習內容認真的做完功課 手機可以當做課外遊戲玩十分鐘

  • 5 # 九久五

    十二歲的孩子,剛剛好處於叛逆期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她,覺得自己懂的夠多,隱藏許多自己的秘密。

    如果讓我來談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我覺得我還不夠格,畢竟自己都沒有孩子呢!

    不過,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來分析整個問題,因為解決問題,不能單單從一個角度來看,這樣解決的問題,必然失去了平衡!還有可能導致更大的問題出現。

    我也是從孩子的那個年齡過來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瞭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親的偉大。

    都說,轉移注意力,不要讓她玩手機了。但是作為家長,有沒有真的想過,如何轉移她的注意力?讓她學習,強制沒收她的手機,關在屋子裡禁足?

    其實,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年齡的孩子,好奇心是很重的。而手機是最好的工具,讓她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過光怪陸離的網路世界,她自己很難把控的好!這就是需要家長們來教導她們了。

    家長們,要以身作責,當孩子向你們發脾氣,甚至謾罵的時候,其實孩子的心裡,早就已經不把你們當作她的驕傲了。只是兩個成天用“我是你媽(爹)你得聽我的話”之類的話來壓迫自己的兩個人罷了。

    在這裡,我想問問你,你瞭解,你們家的孩子嗎?

    孩子如此的叛逆,就是因為你不瞭解她,你讓她感覺到陌生,煩躁。

    所以,想要了解你的孩子,先踏進她的小世界,多多跟孩子互動,重新樹立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帶她去爬個山,手把手的拉著她,透過大體力的運動量,會讓她感受到身體上的疲憊。順便在山上露個營,讓她瞭解一下,網路世界之外的迷人之處!

    教她一次美食的烹飪,讓她感受一下高溫之後,美食帶來的誘惑!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家長不要總是以命令的語氣,來跟孩子想處。如果家長們想要孩子達成什麼,自己必須要以身作責,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家長們不能總是阻撓孩子們的成長路線,而要做的是不讓她走錯了路!

  • 6 # echo小茵茵

    家長們在考慮孩子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同時結合孩子的年齡段來思考。

    十二歲的孩子,其實已經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最典型的特點就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飛速發展,並且由於現在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孩子們接觸到的資訊量是巨大的,更加速了他們思想獨立的速度。

    而孩子一方面在心理上開始逐漸走向獨立,另一方面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又確實是沒辦法脫離父母的照顧和經濟支援,於是孩子會處在很矛盾的心態之中,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期叛逆。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理解、尊重、空間。

    首先,孩子總是玩手機其實是很正常的,對於十二歲的孩子來說,如果在之前和父母之間沒有比較良好的互動,沒有和父母一起玩的習慣的話,是會更傾向於去玩手機上網的,很簡單的原因,因為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迴應她。家長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否提供了足夠的陪伴,是否讓孩子和自己建立了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育兒這件事是付出和回報永遠成正比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等到孩子青春期了再去願孩子不和自己交流,那確實是家長自己期待值過高了。

    而對於另外一點,發脾氣甚至打父母,家長可以先明確的告訴孩子,打是不可以的,同時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是習慣於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孩子是特別擅長模仿的,如果她從小生活的環境裡看到的大人都是用打罵來解決問題和表達情緒的,那她也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別人也是不奇怪的,如果希望孩子改善,那麼大人首先自己要改,用榜樣的力量來帶動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冰行動》中李飛有原型嗎?有的話原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