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黃蜂二師兄

    小米的老總雷軍提包裡常年有四部手機,主要是體驗它們各自的功能和優劣。還有個研發部的幹部,常年包裡放著各廠家生產的手機達八部之多。

    要說發燒友,音樂發燒友是最燒錢的了,小到幾萬元,大到百十萬幾百萬的都有,一部高保真耳機就有萬元之多。

    我見過一個影視發燒友,從初中就開始收集電影電視期刊,家裡的報刊放了整一書櫃四大箱子,喜歡的片子反覆看,就那個港片《無間道》裡面的臺詞就能倒背如流。

    據說前十幾年有個追星的發燒友,追港星追的老爸供不起錢,無奈之下跳河自殺。

  • 2 # 天之村集結號

    更新!不停的更新!不論是裝置還因音源!不斷尋求全新的好聲音,只要不出坑,就是不斷想盡各種辦法折磨自己,從耳機到音箱,從裝置到裝修......其實發燒友燒的更多的還是器材,哪怕是線材,哪怕是隔音......真正的發燒友其實追求的就是聲音!

  • 3 # 使用者97981957549

    我認為目前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算髮燒友,很多房子價高賣不出,空置率佔百分之四十以上,風險已來臨,還在盲目蓋樓房。還搞城.填化建沒指望農民買房,工人都買不起,鬼城越來越多。典型的發燒友。

  • 4 # tw1812

    發燒友千姿百態,也可以說千奇百怪。

    坐擁幾十過百萬的豪華系統,但家裡唱片不超過一百張的有嗎?有,我見過。四十平方左右的獨立聽音室,有些聲學處理,各種專線,頂級電處,豪華釘、墊、架,天仙配超級王八盒子頂級喇叭線……基本每天都聽,有時整晚整晚的聽。聽啥呢?聽童麗,折騰一下聽一會,翻來覆去反反覆覆,整晚的童麗。

    還認識這樣一位資深發燒友,就是那種動根毛都知道的金耳朵。有幸見證了他生平第一場現場音樂會,中場休息時,去外面抽菸,碰到了我們,看得出他非常興奮。我說你怎麼也想不過來聽現場了呢?他興致勃勃張口一句話讓我瞬間石化了“我從來沒有聽過那麼幹淨清晰的250Hz低頻”,我石化了三秒,然後輕輕地說道“250Hz是中低頻”。

    還有一位本地有名的大師,當年長期混跡於一家音響店。流傳最廣泛深遠的事蹟就是人還在街對面,隔著一條街一道門,大師就能告訴同行的朋友“小x又把電源相位接反了”!但是小箱子擱在大箱子上面,大師有時卻犯迷糊,小箱子能聽成大箱子,大箱子也能以為是小箱子,大師的解釋是箱體串了。雖然我不明白,但我仍然覺得很厲害。

    某次一燒友拿對超時空空氣系列訊號線來,要跟我的aq訊號線pk。我喜歡aq,他喜歡超時空。當時還有一位朋友在場,老好人(聰明人)“別問我,我聽不出來”。然後我拔了超時空,不知他咋的居然沒注意到,一邊聽一邊說你看你看超時空多麼多麼nb:“aq哪有這麼多細節,只有超時空才有這個空氣感,這聲音不比aq鮮活多了?兩端延伸也好多了呀……”我實在聽不下去了,指了指擱在旁邊的超時空。好了,此後見面都不帶搭理,逾十年再無往來。

    這些雖然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在這個群體裡面並不鮮見。很多發燒友,傾注大量時間金錢、精力心血,似乎就為了追求或者證明:我是金耳朵,我玩音響的水平很高,或者乾脆我的音響很貴很nb,我很nb……

    還認識一位生於六十年代的報社朋友,因為喜歡古典音樂,為了更好的解讀欣賞古典音樂,九幾年三十多歲了脫產去音樂學院學了三年作曲(應該不是考進去的,估計是報社名義或者關係),還拿到了學位證。經常聽現場音樂會,唱片軟體非常豐富,版本眾多,但是對音響基本談不上要求和追求(一套不到兩萬塊的當年比較流行的雅俊西裝推美聲753,高燒友眼裡最多算入門、勉強能聽)。他拿著各種淨版非淨版樂譜聽不同版本的演繹,分析音樂語言的組織發展,解讀演繹者對樂句的呼吸處理……我問他在高階音響和普通音響上聽音樂有什麼區別和影響?他說好音響聽得更清楚,但並不影響他對音樂的解讀欣賞。我敬佩這樣的“發燒友”,良師益友。

    但是音響跟音樂真的毫無關係嗎?也不是。在唱片店遇到一位鋼琴老師,當時店裡音響(麥景圖合併機推天朗斯大林,標準的十萬元級別中檔hifi系統)正在播放賽爾金演奏的“熱情”,這位朋友硬是完整的聽了兩遍,一邊聽一邊跟著“彈奏”,賽爾金的音色令她震驚,她說她想象不出賽爾金是怎麼做到的,她家裡的cav音響和iphone耳塞從來沒出過這樣的鋼琴聲,她在自己的雅馬哈鋼琴上也彈不出這樣神奇美妙的音色。從此我們經常相約聽現場,一開始基本限於鋼琴現場,現在聽現場比我還頻繁,小型室內樂、大型管絃樂、芭蕾舞劇、歌劇……只要水準高點的都去。不過音響依然沒買,估計也不會買罷(不差錢,專程去過維也納金色大廳),只是買了一副森海ie80耳塞換掉了iphone原裝耳塞,就插手機聽,還蠻滿足。

    附議:

    動根毛都聽得出的音響和耳朵是真的存在嗎?好嗎?人類的聽覺器官貌似並不算髮達,但是加上嘴巴和腦放,就無所不能了。除了高資訊量、低失真、低噪音……,高寬容度貌似也是高階音響追求奮鬥的目標目的。

    現階段還沒有萬能全能的音響產品,或許未來材料、結構、dsp等等的發展能解決這些問題。但也許五十年後音響已經成為了歷史,就像五十年前的很多東西已經成為了歷史一樣,連發燒友也註定會成為歷史。

    如果是以欣賞音樂為目的,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遠比錘鍊一對“金耳朵”有意義。音樂資源浩如煙海,音響上吹毛求疵,追求極致,跟欣賞音樂沒多少關係,甚至會漸行漸遠。買櫝還珠,甚至裝神弄鬼,不但和音樂毫無關係,和音響也沒多少關係了,那是病,得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不如狗,喝點小酒向前走。是幸福還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