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越野墨
-
2 # 愛車大家說
前置四驅和全時四驅聽起來都是四驅,但是兩個詞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前置四驅說的是發動機佈局,重點在於突出發動機佈局。而全時四驅指的是四驅形式。
前置四驅指的是發動機位於車輛前部且擁有四驅系統的車輛。重點突出的是發動機的位置。和前置四驅意思接近的是前置前驅、前置後驅、中置後驅、中置四驅。前置四驅可以是適時四驅、分時四驅、全時四驅,只要發動機前置的四驅系統都可以稱為前置四驅。
全時四驅全時四驅是四驅系統的一種形式,我們通常把四個輪子都有驅動能力的車輛稱為四驅車,但是四驅車也有區別,有些車平時只有兩個輪子可以驅動,在需要的時候司機可以手動操縱分動箱給另外兩個輪子提供動力,這種四驅稱為分時四驅。有些車平時兩個輪子驅動,在需要的情況下系統可以自動切換成四驅模式或者依靠駕駛員手動操作進入四驅模式,同時不具備分動箱,這類四驅系統稱為適時四驅。而全時四驅指的是四個車輪時刻都能獲得動力的四驅系統。
-
3 # 輕煙擾夢
前置四驅和全時四驅不是一個概念
前置四驅---四驅系統的佈局形式,發動機前置+四驅,前置發動機可以搭配前驅 後驅 適時四驅 分時四驅 全時四驅
全時四驅---四驅系統的驅動形式,又叫恆時四驅,搭配全時四驅的發動機佈局可以是前置 中置 後置,有別於適時四驅完全計算機控制兩驅四驅和分時四驅人為手動切換兩驅四驅的形式,全時四驅系統一直保持四輪驅動的形式,只是在駕駛模式下可以分配前後軸的動力佔比。
前置四驅?
越野車裡面好像沒見過有中置四驅,和後置四驅吧。跑車裡倒是有奧迪的r8、保時捷911等。
後置四驅有哪些優點呢?
第一,啟動的時候更有力。發動機和油箱等一些部件如果集中在汽車的尾部,此時是後輪驅動,所以汽車起步時,它的重心靠後,抓地的能力更強,讓動力充分利用,所以它的啟動效能更好。
第二,轉動效率更高。發動機靠近後輪,可以把動力更加直接的傳到後輪,動力傳遞的更加快而直接。
第三,轉向更加的準確和靈敏。
第四,剎車效果更好,在制動的時候,車的重心會向前移動,可以幫助車輛獲得更好的剎車效果。
優點這麼多,它也有一些缺點。首先它會導致前輪的附著力變小,在高速行駛時,穩定性就會降低,需要特殊的設計方式,保證前面產生壓力,但是對外觀的改進必定會讓汽車的空間減小,也會增加汽車的製造成本。第二方面就是發動機散熱問題,因為發動機在後面沒有位置對散熱管路進行佈置,空氣的匯入也需要特殊的設計。隔音效能也需要做特別的設計,這樣就導致了設計成本的增加。其次,後置四驅在轉彎的時候控制更難!
而對於前置驅動,車身前面比後面重,前輪的摩擦力更大,從而汽車的動力也就更大,速度也就更快了,但是前輪驅動在轉向的時候更容易出現慣性滑行,影響轉向的實際效果。總之,這兩種驅動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在考慮成本和做工難度的情況下,目前,前置驅動最為合適。
全時四驅就是任何時間,車輛都是四個輪子獨立推動的驅動裝置。英文把"All Wheel Drive"簡寫"AWD",以有別於2WD(分FWD和RWD)。全時四驅透過一個柔性連線的中央差速器,再透過前軸和後軸的獨立差速器,把驅動力分配到四個輪胎。與純機械式的差速鎖不同的是,全時四驅的差速器可以是粘結耦合式,也可以是多離合式,但相同的是都可以允許前後輪、左右輪之間有一個轉速差。 車輛是否是全時四驅完全取決於分動器的構造。作為掌管車輛不同驅動狀態的核心部分,可以說分動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車的效能。
四驅系統主要分成兩大類:分時四驅(Part Time 4WD)和全時四驅(Full Time 4WD)。 [2] 現時,我們使用的四驅車大多是半時四驅。只要車上有專門的兩驅、四驅切換撥杆或按鈕,那麼,這輛就是使用半時四驅的四驅車。半時四驅是四驅車最常使用的四驅系統,半時四驅的使用可分兩種狀態:一種是兩驅,汽車只有兩個車輪得到動力,與普通汽車沒有區別;另一種則是四驅,此時汽車前後軸以50:50的比例平均分配動力。半時四驅歷史悠久,其優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性大,加裝自由輪轂後更加省油。全時四驅是使汽車四個車輪一直保持有驅動力的四驅系統。若要細分全時四驅系統,可分成固定扭矩分配(前後50:50比例分配)和變扭矩分配(前後動力分配比例可變)兩大類。全時四驅也有很長的歷史,可靠性更大,但其耗油量較大。 全時四驅系統內有三個差速器:除了前後軸各有一個差速器外,在前後驅動軸之間還有一箇中央差速器。這使全時四驅避免了半時四驅的固有問題(在硬路面不能用四驅的問題):汽車在轉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會被中央差速器吸收。所以,全時四驅在硬路面(鋪裝路面)、下雨時有更可靠的四輪抓著力,比半時四驅優越。但到了冰雪、沼澤地就必須把中央差速器鎖鎖上(否則可能無法前進);回到不滑的硬路(鋪裝路),馬上要把中央差速器鎖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