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邏輯,表達的邏輯,演示的邏輯這種東西聽起來很空,所以很多人並不在乎。但是很這類人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問題:我們常常說要在這個社會上混,得講規矩。
4
回覆列表
  • 1 # wonder維彤

    在我看來,這是一本關於表達邏輯的書。我們的說話、寫作,還有PPT等展示活動,如果按照書中的“金字塔原理”,受眾會更容易理解。很多人看不下去,那不妨把它當做一本“字典”,首先了解什麼是金字塔結構,然後瀏覽各章的主要內容,後期如果需要,按章節查詢就好了。

    這裡總結了關於“金字塔原理”的大致內容:

    一、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我們總是要講清楚一箇中心思想,而思路清晰的表達總是有著明確的邏輯關係。我們需要很多觀點來輔證中心思想。這些觀點在一箇中心思想的統領下,自上而下地形成各個分支,將我們的思想一層一層地展示給受眾,而各個分支之間也需要有明確的邏輯關係,使我們的觀點更合理。邏輯關係可分為縱向關係和橫向關係。

    1.縱向關係

    縱向關係就是和受眾間進行一種疑問/回答式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中讀者可以沿著你的思路進行思考。就像這份商業備忘錄中的結構。備忘錄的主題是建議購買萊蘭公司的特許經營權。那麼我們會想,為什麼建議購買它的特許經營權呢?主要有三個原因:公司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將產生經濟效益、容易引入。

    之後我們繼續會想,怎麼證明這三個原因是正確的呢?那麼後續的原因就將在金字塔的最底層列出。讀者自然而然跟著你問答的縱向關係進行思考,文章的結構也更加清晰。

    2.橫向關係

    我們現在知道縱向關係就是形成一種疑問/回答的邏輯。那麼如何清楚地回答疑問呢?這就需要橫向關係。在橫向關係中通常有歸納和演繹兩種邏輯。

    演繹思想組合:

    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一個人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歸納性論述:

    法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德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俄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由此我們得知波蘭將受到坦克入侵。

    如果你選擇用演繹思想的方式回答疑問,那麼,第一個思想和第二個思想必須構成某種表述關係(三段論),並可以得出第三個思想,作為結論。

    如果你選擇歸納法回答問題,那這幾個思想間就需要存在共同點。

    就像上述特許經營權案例,每層例舉的原因都存在著並列或者逐層遞進的關係。

    二、為什麼要用金字塔結構

    正如文章開篇所說,你希望清楚迅速的讓讀者或者聽眾,明白你想表達的意思。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文章按照金字塔的結構自上而下地展開,那麼讀者更容易理解你的文章。因為我們平時也是無意識地用這種結構思考。回想一下,我們讀一篇文章時,是不是總在想這篇文章要說明什麼問題?這就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後,我們又自覺地思考作者所例舉的內容是不是能讓我們信服。這就是文章的各個觀點和邏輯關係。

    如果我們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觀點間的邏輯關係清楚明白地告訴讀者,從而省去了他們費力思考的過程,那麼文章自然就簡單易懂了。

    除此之外,金字塔原理還符合我們思維習慣的兩大特點:

    1.歸類分組

    我們的大腦會本能性地將相似的事物組織在一起。我們來看這六個黑點,相信大家都會認為這個六個黑點能分成兩組,每組三個。造成這種印象主要是因為黑點間的距離有遠有近。而我們在處理複雜問題時也是如此,我們將相關性強的分組;而相關性較弱的就會排除在外。而金字塔結構正是幫助讀者將內容按照相關性的強弱分組的過程。

    2.結論先行

    先總結後具體

    受眾的大腦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如果不先告訴他們中心思想和內容間邏輯關係,讀者和聽眾就會自動歸納其中的共同點。而受眾的理解能力又千差萬別,他們很難得出與你一樣的結論。“結論先行”的方法可以讓讀者用最少的腦力理解你所要表達的意思。

    三、如何構建金字塔結構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金字塔原理,以及金字塔原理的重要性。但是大家還是要問,金字塔原理該如何使用呢?這裡介紹兩種構建金字塔結構的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1.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地構建金字塔結構通常比較簡單,這種方式符合大眾思考的一般規律。就是說你的受眾也是這樣正向思考的。

    自上而下構建金字塔結構的步驟:

    (1)提出主題思想。(2)設想受眾的主要疑問。(3)寫序言:背景-衝突-疑問-回答。(4)與受眾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5)對受眾的新疑問,重複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從金字塔頂部也就是主題思想開始,思考你內容的受眾是哪一群體,他們聽到這一主題會提出什麼樣的疑問。在確定了主題和問題後,我們可以開始寫序言部分。序言也就是內容的開篇部分,我們透過講故事的形式,給讀者介紹某段熟悉的“背景”,說明發生的“衝突”,由此引發讀者的“疑問”,並針對這一“疑問”給出“答案”。而這個“答案”就是文章的主題。

    2.自下而上

    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有想清楚文章的主題,也不清楚讀者有什麼樣的疑問,但是你可能會有很多要表達的觀點。沒關係,這時你需要“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想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2)找出個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3)得出結論。

    透過所要表達思想間的邏輯關係,我們也可以推出文章的主題,從而根據主題思想繼續設問,直至金字塔的結構完整。

  • 2 # 悠然布衣

    《金字塔原理》是芭芭拉·明託所撰寫的一本書,她是麥肯錫顧問公司第一位女性顧問,而金字塔原理也已經成為麥肯錫公司的公司標準,被認為是麥肯錫公司組織結構的一個重要部分。

    這本書我也聽說過很久了,甚至被很多人列入“運營必讀書籍”當中,但是我一直沒有太多的興趣去閱讀。不過這次公司要求的本月的讀書分享會指定書籍範圍當中就有這本書,那就正好讀一讀吧。

    《金字塔原理》適用於什麼範圍呢?在中文版序當中有點出這一點,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是思考方法、溝通方式、規範動作。它能夠訓練你的思考能力,提高結構化思維能力,也能夠訓練你的書面表達,公文寫作能力。同時能夠讓你的口頭表達條理更清晰,讓人願意聽,聽得懂。還有就是對於管理者來說,運用金字塔原理能夠更全面、周到、嚴謹的分配任務,設計流程。

    以上是這本書的序言當中說的,能否做到這一點,還是得閱讀完畢才知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點書面表達當中,他設定了一個範圍,公文寫作能力。例如通知、工作計劃總結、會議紀要、報道等等。因為公文寫作更講究格式規範和邏輯性。當然了,在其他寫作體裁當中也並非不能夠運用金字塔原理,需要看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為什麼要用金字塔結構?因為我們寫作文、做演講,我們表達的觀點可能只有一兩個,但是我們要去證明我們的觀點,是需要不小的篇幅的,但是如何讓讀者能夠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我們的理論呢?那就是讓文章呈現金字塔結構從上而下的展開,作者列出了三個觀點。

    歸類分組,將思想組織成金字塔

    根據喬治米勒的研究,人類短期記憶一般一次只能記住5-9個事物,這也就是產品設計中的7±2原則,人類大腦的處理資訊能力有限,所以當我們在處理超過四個或者五個的資訊的時候,我們就要對這些資訊進行歸類分組。

    例如母親安排你去超市購買牛奶、豬肉、火龍果、雞腿、土豆、番茄、蘋果、橙汁、牛腩、羊雜。而你沒有用筆什麼的記錄下來,你能夠記住這些資訊嗎?看起來是很難的,但是如果將它們進行歸類分組的話,或許會好記憶一些。肉類的豬肉、雞腿、牛腩、羊雜;飲料類的牛奶、橙汁;蔬菜類的土豆、番茄;水果類的火龍果和蘋果。這就是將十個元素歸類分組到四個小組當中,構建一個金字塔結果去記憶。當然了,這個分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還可以分為葷菜的豬肉、雞腿、牛腩、羊雜、火龍果、牛奶(算葷菜麼)和素菜的橙汁、土豆、番茄、蘋果。

    但是需要記住的是在分組的時候,一個是不要分得太細,十個元素分成八組也沒什麼分組的意義,另一個是不要去找太泛的概念或者太牽強的聯絡去分組,不然自己也是轉頭就忘記了。

    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

    這個其實就是我們初中就在學的議論文結構了,總分結構或者總分總結構。一篇文章就只有一箇中心論點,我們將其放在最前面,而後再分段寫論據去論證它。這先丟擲論點,是為了讓大家能夠在第一時間能夠知道你想要論證什麼,將注意力放在這個上面,而不是廣泛的接收你說的所有資訊,再去猜測其中的聯絡。

    比如你對朋友說,我在廈門看到了穿漢服和lolita的小姐姐。朋友想到的是,你想表達什麼,小姐姐很漂亮?你要人家微信了?廈門的小姐姐很有錢?還是什麼呢?你繼續說到,不過我在成都基本上天天都能見到穿漢服和lolita的小姐姐。朋友又想到:哦,你是在說成都比廈門有更多的穿漢服和lolita的小姐姐?然後你才說道:我沒想到現在各成都的文化包容度這麼高,漢服和lolita已經這麼廣泛的出現在街頭了。

    這其實就跟之前抖音裡出現的一些影片一樣,女朋友考驗男朋友,放一個穿籃球衣的小姐姐打籃球的影片,然後播完後問男朋友,這個小姐姐球衣的號數是多少。由於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丟擲需要觀眾掌握的資訊,觀眾在看的時候只會全盤接收影片中的資訊。

    當然了,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比較廣泛的是運用在議論文當中,很多型別的文章還是不適合這種開門見山的寫作方式的。同時有些時候想要讀者接受一個與之相悖的觀點,就需要循循善誘,用分總的結構去讓讀者信服,而不是一開始就丟擲結果讓讀者牴觸,因此這個還是需要看具體的寫作目的。

    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我們在向讀者們去表達我們的思想的時候,是自上而下的去表達的,是為了讓他們更容易的去讀懂他。但是我們在自己思考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自下而上的去思考的,從自己思考的資訊當中,不斷的去提煉歸納,最後得出一個核心觀點。

    例如我們想要調查我們公司是否要開發某個產品進入該市場的時候。我們會去調查這個行業的政策情況、經濟概況、技術發展情況、社會文化情況,還會去調查公司進入這個產品市場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此外還可能會去調研細分市場的情況,符合的目標市場情況以及如何進行市場定位。

    而這些因此我們在調查完後自下而上思考歸納,可以分為PEST宏觀經濟分析,從宏觀經濟角度去判斷這個產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SWOT態勢分析,從企業內外部競爭環境去判斷進入這個行業是否能夠有機會;STP營銷戰略要素去分析該市場的一個具體情況。然後再根據這三部分的一個分析結論去提煉歸納出一個核心觀點,我們是否應該研發該產品進入該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5000元,有哪些手提電腦可以買?需要畫CAD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