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然書生
-
2 # 伊恩Liu
這是非常正常的……眾所周知秦之外的六國,幾乎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楚國都是最強的,基本上是唯一一個從綜合國力上可與秦抗衡的國家……難不成楚國還要變成最容易征服的嗎?如果不是當時楚懷王昏庸,歷史的結果儘管不太可能顛覆,但起碼今人所看到的年代大事表會有所不同。
-
3 # 長河泱泱訪古今
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等諸多改革後,日益強大。嬴政繼位後,制定了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戰略,秦國當時非常之強盛,但征戰六國時也不是有十分把握的,楚國就是六個“難兄難弟”中秦國最難應付的一個。
楚國昔日的鼎盛▲楚國國騰
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盛的諸侯國之一,是當時疆土最廣闊的諸侯國。到了楚懷王時期重用屈原,改革變法,用以壓縮貴族勢力,進行中央集權,把早期的霸主魏國打的落花流水,還一次性滅掉了越國,楚國來到了鼎盛時期。
楚國佔據了長江中下游地區,面積達到上百萬平方公里,物產豐盛,人口興旺,兵強馬壯,曾經僅憑一己之力對抗周朝,甚至一度問鼎中原,真可謂無限風光。
▲楚懷王劇照
家大業大的楚國雖說後來因為楚懷王一系列愚蠢的行為,打亂了出國的政治局勢,內部開始分裂,鬥爭不斷,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始皇派20萬大軍來攻楚國,讓楚將項燕殺的差點全軍覆滅。
楚國的“聯邦”制度楚國是非常接近周朝的體制,透過威逼利誘讓一些邦國、部族接受統治,楚國給予他們自主權,不論政治,還是軍事,都是非常自由的。
一方面是楚國王室出身“蠻夷”,不具備高貴的血統,沒有足夠的信服力去號令卿大夫階層。另一方面楚國的廣闊領土,在當時都是落後的土著地區,與中原的發達地區無法相提並論,楚國很難實施中央集權。
楚國從建立初期,國內的貴族勢力就要遠遠強於其他國家。雖說經過吳起變法,但是也是治標不治本,楚國始終沒有達到中央集權。但也正是如此,秦軍的鐵騎可以一次性踏滅韓、趙、魏這樣的集權國家,不用擔心貴族勢力的抵抗,當面對楚國這樣的聯邦國家時,秦軍擊潰了楚國的正規軍,還需要一點點地去消滅地方上的諸侯抵抗勢力。
楚國的地方諸侯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是奮起頑抗,幾乎楚國的每個區域都會有抵抗勢力,這些勢力不停的襲擾秦軍,讓秦國頗為頭疼,老將王翦動用了60萬軍隊,才真正把楚國解決掉。
總結秦軍每次出兵伐楚,都是非常謹慎,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一場毀滅性的打敗,這種情況在韓、魏、燕、齊四國是沒有的,趙國也算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長河泱泱承古今,不復繁華五千年!
-
4 # 歷史的小蟲
我來分析:
楚國和秦國一樣,在周初分封時都不被中原諸國承認或者說受鄙視,所以兩國的歷代君王都以富國強兵為己任,以與中原抗衡為目標!
有種不服輸的血液傳統。秦楚兩國曆史上都被傳統的中原諸國看不起,秦國因為祖上為周天子餵馬才被等在戎狄交錯之處,一直被中原諸國在文化上不予認可。楚國更是如此,滅商中功勞很大,卻被封為最小爵位子爵,稱為“蠻夷”。所以這點上秦楚兩國有著同樣的憋屈,也產生了同樣的氣節,都透過多代君王的努力,有了與中原諸國抗衡的資本,甚至在戰國後期,成為實力最大的諸侯國,歷次合眾抗秦均為主導國。
楚國是極其強大的,足以和秦國抗衡。春秋幾百年,楚國滅國四五十個,到戰國後期“楚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千乘之國,猶足以踴躍中野也。”合縱抗秦時,楚國皆為老大!可以說戰國後期,楚國有能力和秦國一較高下!秦國雖強,也奈何不了楚。
回覆列表
秦國透過六代君王的努力終於滅了六國,統一華夏。其中秦國透過變法,使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而外交上則是採用的張儀的遠交近攻策略,在攻打列國時也是採用的先弱後強攻打原則。
秦始皇在攻打三晉的時候在國力上都有壓倒性的優勢,唯獨楚國的綜合國力可以與秦國一較高下,民風彪悍,士卒強壯,經濟實力雄厚。
在攻打楚國前秦王嬴政問大將王翦需要多少兵馬可以打勝,王翦答曰非60萬不可取勝,秦王嬴政當時以國內空虛為由拒絕了王翦。秦王又問李信將軍發兵多少可以取勝,李信答曰20萬即可。
結果大家都知道的,李信敗了。秦王嬴政又厚著臉皮去請王翦出戰,給了王翦60萬人馬去伐楚。60萬那可是秦國的全部兵力,王翦為了讓秦王放心的把兵馬交給他就想出了自汙的主意,不斷的向秦王要錢,要地,要官。
60萬人馬浩浩蕩蕩的開赴到了秦楚邊境,兩軍對壘,楚國方面是名將項燕。但是王翦並沒有開戰的意思,就是在這和你耗著。楚國也得跟著耗著。兩國都是在舉全國之力供養這些將士,現在拼的就是誰的國力更雄厚一些,誰先挺不住誰就輸。當然也是拼的兩國君臣之間的信任程度。大王把全國的兵馬交給你了,你不去和對方幹仗還在那耗著,難道是想手握兵權謀反嗎?還天天消耗我的國庫,你們看看庫裡都空了,親,快打吧。這時候使個反間計就靈的很。
最終還是楚國的國力沒頂住,先一步耗不下去了。被國君催促著開戰,結果就敗了。項燕死時說出了那句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楚國的戰鬥精神很強盛,所以比較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