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鋼筆刀

    老實說,這幾乎不可能,除非,你倆真的窮困潦倒。

    否則,孩子怎麼才能理解父母的不易?

    想讓孩子理解你倆的不易,首先要讓孩子看到你倆的不易,看不到,理解根本無從說起。

    這不易,不是說出來的,而應該是表現出來的。

    如果你倆每次回家都顯得疲憊不堪,孩子能看到。

    如果你倆都每天都節衣縮食每一分錢都捨不得亂花,孩子能看到。

    如果你倆連孩子買零食玩具的錢都緊巴巴地經常不給,孩子能看得出來。

    如果……

    可是,有這些如果嗎?能做到嗎?如果做不到,那,你真沒有不易,那,孩子也就看不到,理解不了。

  • 2 # 客家小蘭

    現在的小孩衣食無憂,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難處,除非有些在鄉下的小孩還懂事點,要是在城裡長大的沒幹過活的,怎麼能體會做父母辛苦!

  • 3 # 清晨明露

    只要孩子還是孩子,就沒法體會父母的辛苦,想要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原則上只有孩子成為父母了,就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自然也能理解父母了。但是時間不等人,等孩子長大為人父母了,已經過了教育的階段。

    比較好的方式是兩個,一個是玩個叫做“角色互換”的遊戲,就是孩子當父母,父母扮演孩子,可以刻意給孩子一些做父母會遇到的難題,比如孩子不聽話等等,當孩子有所體會以後,就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了;

    第二種方法是給孩子養寵物,寵物有時候就和孩子一樣,但是需要孩子親自來照顧它,孩子一方面會和寵物玩的很好,一方面也能理解照顧別人的心情,自然而然的也會慢慢理解父母對自己養育地不容易。

  • 4 # 三寶媽媽的生活記錄

    第一,讓孩子到鄉下體驗農村的生活,讓孩子跟著農民伯伯啊姨們體驗幹農活的樂趣,第二,我們在家裡頭可以讓孩子們跟我們一起做家務,讓孩子們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懂得父母每天辛苦工作還要照顧他們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 5 # 周麗瑗親密關係學

    我在實際的諮詢當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家長,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吃夠了苦,也意識到曾經父母對自己有條件的愛造成的傷害,於是他們就過度補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再加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孕育,於是他們就給了孩子所謂“無條件的愛”,但是現在已是青春期甚至成人早期的孩子,卻症狀百出。

    最大的問題是,做什麼事兒都不能堅持下去,沒有辦法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自始至終完成一件事。可以想見這樣的父母,是把溺愛理解成無條件的愛了。也有很多的家長會困惑,國內的競爭太激烈,對孩子身心的催殘都很嚴重,不願意讓孩子參加高考,但似乎又有所遺憾。

    我想,真正讓父母擔心的是“如何不讓孩子努力過度和不能讓孩子不夠努力”之間的平衡。不管是孩子要不要參加高考,還是要不要堅持做一件事,其實本質都是要鍛鍊孩子在經歷考驗的過程中所培養起來的堅毅的品格。帶著這樣堅持做事的習性,就像是給這個孩子打下人格的基礎,長大後他知道自己不爭取不努力就得不到回報,這種韌勁已經是血液裡的習慣,不輕易放棄,才在成年後有機會定義自己的成功。沒有這個基礎,就只能混日子,終其一生也從未觸碰過自己的潛能。

    但是這個讓孩子培養堅毅品格的度在哪裡?

    去年熱播的一部日劇,DR倫太郎。裡面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他對著身患抑鬱症的患者說: 請你放棄努力吧。而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令抑鬱症患者起死回生。大家都知道,抑鬱症得病的原因是因為達不到預期的理想中的自己而產生的一種自我攻擊。如果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種:“你不夠好,你不夠努力”的環境當中,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怎麼努力都達不到別人的要求,從而產生人生的無意義感。

    所以,過度苛責的要求,而不給任何愛和接納的環境,才是導致一個人因為努力過度而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其實我一直覺得在傳統的中國家庭當中,嚴父和慈母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嚴母慈父也可以,關鍵是在家庭中這兩個角色都要有。對於孩子來說,規矩很重要,而愛和接納同樣重要。但環顧我們的成長史,很多人的問題就在於父母兩個人要不過分的“嚴”,那份對孩子情感上的“慈”很少或者乾脆看不見;要不就是過分的寵溺,讓孩子沒有規矩,長大後在社會上吃虧。

    愛和管教,真的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今年有一本很火的書,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安傑拉•達克沃思教授的《堅毅》。她認為,堅毅(GRIT)是一個人在遇到挫折、失敗時,仍能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這才是決定一個人長期成功的因素。

    說白了,努力只是一個行為狀態,而堅毅是一個品格,我們在要求孩子努力的時候,其實我們是要培養他努力後形成的堅毅的品格。而這個品格基礎打好後,無論他長大做什麼,都有一個內在的自動機制去助推他實現他的人生夢想。

    那父母如何幫助他打好這個基礎呢?

    父母要能準確地判斷孩子的心理需求,認可孩子需要愛、限制和自由,以實現他們的全部潛力。在孩子培養堅毅品格的過程中,給他足夠的培伴。這個資訊就是在傳達:你看,我也很努力,你也要努力,但如果你堅持不住了,爸爸媽媽也能接住你。

    所以更為重要的是,父母在教育過程中,要以身作則。先自問一下,你自己的生活目標是什麼,你是否有激情和毅力去實現目標。然後再問下自己,你的教育方式是否能鼓勵你的孩子去效仿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的的恩情四字詞詩句?